大效香砂丸

大效香砂丸

DA XIAO XIANG SH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三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0%
大腸經 7%
膽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效香砂丸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含有的巴豆成分,雖然性烈味辛,卻在方劑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巴豆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強烈的逐水、消腫與通便功效,適用於寒積、水腫、便秘等症狀。在大效香砂丸中,巴豆與其他草藥如砂仁、木香等相輔相成,共同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功能,並能有效驅除體內的寒濕之邪。然而,由於巴豆毒性較強,使用時需極為謹慎,一般會經過炮製處理,減少其毒性,確保用藥安全。此方劑通過精心配伍,使得巴豆的強烈作用得以控制,既發揮其療效,又避免了可能的副作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精妙之道。

大效香砂丸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並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消散瘀血腫痛。

在香砂丸中,乳香與其他藥物如香附、砂仁等配合,可有效緩解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尤其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效果顯著。

大效香砂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方中香附、砂仁等藥物善於理氣止痛,細辛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之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助藥力: 細辛辛香走竄,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其藥效。方中諸藥多偏溫燥,細辛的加入可以使其藥性不至於過於燥烈,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

大效香砂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氣血不足或瘀阻導致的胸悶、心悸、胃脘疼痛等症狀,與方中香砂、厚朴等理氣化濕藥物相配,可增強藥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滋養脾胃,促進消化: 當歸還具有補脾益氣、養血生津的作用,可滋養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與方中陳皮、砂仁等健脾消食藥物相輔相成,使藥效更為顯著。

大效香砂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降逆: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效,可溫暖脾胃,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嘔吐、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與香砂六君子湯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奏溫中降逆之效。
  2. 行氣止痛: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疏通氣血,緩解脘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大效香砂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助陽化氣之功。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肉桂能溫脾胃,助陽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溫經止血:肉桂還具行氣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胸腹疼痛、月經不調等症狀,肉桂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因此,大效香砂丸中加入肉桂,旨在溫陽散寒、助脾胃運化、行氣止痛,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大效香砂丸中包含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方中加入冰片,可以清熱解毒,同時可醒脾開胃,幫助消化吸收,改善因熱毒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
  2. 緩解胸悶氣喘: 冰片具有通竅開竅之效,可疏通氣道,緩解胸悶氣喘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香附、砂仁等配合,可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緩解胸悶氣喘。

大效香砂丸中含有麝香,其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對於心氣不足、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麝香能有效改善。
  2. 通經止痛:麝香亦可通經活絡,對於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例如心絞痛、胸痛等,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大效香砂丸中加入麝香,可有效提升藥效,改善心氣不足、神志不清、疼痛等症狀。

大效香砂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導滯: 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配合香砂等藥物,共同達到健脾消食、和胃止痛的目的。
  2. 降逆止嘔: 檳榔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在香砂丸中,檳榔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其降逆止嘔的作用,使患者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大效香砂丸主治「頭風眩暈,頭面多汗,惡風,甚則頭痛心煩悶,脈寸口洪大而長」,此證屬風邪上攻、氣滯血瘀、兼夾寒濕之候。

  1. 頭風眩暈:風邪擾動清竅,或肝風內動,導致頭目暈眩。方中麝香、龍腦芳香開竅,細辛、官桂散寒祛風,共奏熄風定眩之效。
  2. 頭面多汗、惡風:表虛衛陽不固,風邪乘襲,營衛失調。當歸養血和營,丁香、官桂溫陽固表,巴豆辛烈開腠理,可透邪外達。
  3. 頭痛心煩悶:氣血壅滯、經絡不通。乳香、當歸活血止痛,檳榔、丁香行氣降逆,麝香通絡散結,共解氣血鬱滯之擾。
  4. 脈洪大而長:示邪盛正未虛,或風陽上亢。巴豆、麝香等峻藥急攻,以瀉實邪。

此方證關鍵為「風邪夾寒、氣滯血瘀」,病位偏於上焦,故以辛香走竄、溫通散結為法,速祛邪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辛香透竅
    麝香、龍腦、丁香芳香走竄,直達巔頂,開竅醒神,善治頭面風鬱。
  • 溫通散寒
    細辛、官桂辛溫散寒,祛風止痛;巴豆辛熱峻烈,破積逐寒,助藥力速達病所。
  • 活血行氣
    乳香、當歸活血通絡,檳榔下氣降逆,共調氣血,解「不通則痛」之機。
  • 佐使調和
    生珠(疑為硃砂)鎮心安神,防辛散過亢;蒸餅和丸緩和藥性,好茶送服清上焦虛火。

2. 方劑邏輯推導

  • 祛風為先:以麝香、細辛、官桂祛外風、熄內風,緩解眩暈惡風。
  • 瀉實開閉:巴豆攻逐痰濕瘀滯,檳榔降氣,使邪有出路(汗出為度)。
  • 標本兼顧:乳香、當歸調血分,丁香溫中,防辛散耗正,體現「急則治標」之策。

3. 治療原理
此方以「辛香走竄、溫通瀉實」為核心,針對風寒濕邪壅遏頭面、氣血逆亂之證。透過開泄腠理(汗出)、通絡止痛(頭痛)、降氣化痰(心煩悶),達到「邪去正安」之效,符合「中病即止」的峻劑運用原則。


三、綜論

大效香砂丸為古代治頭風急證之驗方,強調「速效」與「峻藥輕投」,然其組方偏於辛燥,現代應用須辨明寒熱虛實,非風寒實證者不宜。其配伍邏輯體現了「以通為用」的傳統治法,對後世芳香開竅、活血祛風方劑有一定啟發。

傳統服藥法


巴豆(生,出油,去皮)、生珠、乳香、細辛、當歸(去苗)各等分,丁香少許,官桂少許(去皮),龍腦50文,麝香50文,檳榔少許。
上為末,以水浸蒸餅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發病日,用好茶送下1丸。額上汗出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效香砂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痲風 [漢生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頭痛怕冷心情煩燥心胸煩熱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大效香砂丸,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巴豆(生,出油,去皮)、生珠、乳香、細辛、當歸(去苗)各等分,丁香少許,官桂少許(去皮),龍腦50文,麝香50文,檳榔少許。 主治:頭風眩暈,頭面多汗,惡風,甚則頭痛心煩悶,脈寸口洪大而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