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透膈丹

DING XIANG TOU G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四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脾經 21%
肺經 16%
大腸經 9%
肝經 9%
腎經 6%
心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檳榔,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消積之效。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殺蟲的功效。

方中以丁香、半夏等溫燥之品為主,用於溫陽化痰、降逆止嘔,但容易出現燥熱傷津之弊。加入檳榔可緩解燥熱,助其行氣消積,使藥性更為平和。同時,檳榔亦可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提高藥效。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丁香透膈丹用於治療胸膈痞悶,氣逆嘔吐等症,半夏可有效抑制胃氣上逆,止嘔止呃。

2. 化痰散結: 半夏亦有化痰散結之效,可幫助解除痰濁阻滯,促進氣血流通,進一步緩解胸膈痞悶,改善氣機不暢的症狀。

總之,半夏在丁香透膈丹中起到降逆止嘔、化痰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胸膈痞悶、氣逆嘔吐等症的效果。

丁香透膈丹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膈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木香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2. 健脾和胃: 木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和胃,理氣止痛: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和胃、行氣止痛的作用。丁香透膈丹主治胸膈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砂仁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膈脹滿之症,並可協同丁香、枳殼等藥物,起到理氣止痛的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丁香性辛溫,燥性較強,砂仁性溫和,能調和丁香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及脾胃。同時,砂仁的辛香氣味,能增強丁香的散寒止痛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和增強。

丁香透膈丹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寬中、降逆止嘔之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藥性擅長疏肝理氣,寬胸散結,又能降逆止嘔。對於胸膈痞滿、氣滯食積、嘔吐反胃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通氣機、消食導滯、和胃止嘔的作用,與丁香透膈丹其他藥材配合,共同達到治療胸膈滿悶、氣逆上衝、食積不化等病症的效果。

丁香透膈丹方劑中加入白酒,主要原因如下:

  1. 引藥入肺: 白酒性溫熱,能引導藥力下行,直達肺經,有助於藥物穿透肺膈,消除肺氣鬱結。
  2. 活血化瘀: 白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肺部微循環,有利於痰液排出,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白酒的加入,能有效提升丁香透膈丹的治療效果,但需遵醫囑使用,避免過量飲用,以免損傷脾胃。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橘紅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效。方中加入橘紅,可與丁香、蘇子等藥材協同作用,疏通肝氣,降逆止嘔,緩解因肝氣鬱結、胃氣上逆所致的胸悶、氣喘、嘔吐等症狀。
  2. 化痰止咳,潤肺開宣:橘紅同時具有化痰止咳、潤肺開宣的作用。其可宣肺化痰,利於痰液排出,並潤澤肺氣,開宣肺竅,有助於緩解因痰阻肺絡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丁香透膈丹方中包含枳實,其作用在於:

  1. 行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能行氣消積,疏肝理氣,對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胸膈滿悶、脘腹脹痛有良好療效。
  2. 降逆止嘔:枳實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噯氣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枳實,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疏通氣機,消食化積,降逆止嘔,達到治療胸膈滿悶、脘腹脹痛、嘔吐等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劑[丁香透膈丹]的組成中包含[白荳蔻],主要是因為白荳蔻具有化痰止咳、行氣的作用。白荳蔻能夠有效地促進氣機運行,減少痰濕,從而改善呼吸系統的症狀。在[丁香透膈丹]中,白荳蔻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化痰行氣效果,有助於緩解因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和喘息。

中藥方劑[丁香透膈丹]的組成中包含[沉香],是因為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理氣的作用。沉香能夠有效地舒緩由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等不適。在[丁香透膈丹]中,沉香的加入可以提升方劑的行氣止痛效果,有助於改善因氣滯引起的相關症狀。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川貝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潤肺止咳: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肺熱燥咳、痰多黏稠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緩解。
  2. 宣肺透膈:丁香透膈丹主治胸膈脹滿、氣逆上衝等症狀。川貝母可以宣肺降氣,幫助氣機通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透膈止痛的效果。

因此,川貝母的加入,既能緩解咳嗽等症狀,又能促進氣血運行,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療效。

丁香透膈丹方中包含丁香,主要源於其以下兩方面藥性:

1. 溫中降逆: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溫暖脾胃,化解寒邪,緩解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對於寒邪阻滯胃氣所致的胸膈滿悶、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行氣止痛: 丁香亦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溫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並有助於改善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

故丁香透膈丹方中加入丁香,可發揮其溫中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胸膈滿悶、食慾不振、嘔吐腹痛等病症。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硇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化氣,開鬱化痰:硇砂性溫,入肺經,具有溫陽化氣、開鬱化痰之效。對於寒邪客肺、痰濁阻絡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等症狀,硇砂可溫肺化痰,開胸散結,使氣機通暢,達到改善呼吸困難的功效。
  2. 引藥下行,透膈散結:硇砂質地細膩,具有引藥下行、透膈散結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將藥力引導至肺經,以達到治療胸中鬱結、痰氣阻滯的目的。

丁香透膈丹方中包含草果,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並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膈脹滿、脘腹冷痛等症狀。

二、消食化積,開胃健脾:草果亦有消食化積、開胃健脾的功效。其辛香之氣,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緩解食積不化、食慾不振等症狀。

綜上所述,草果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的功效,與丁香透膈丹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治療胸膈痞滿、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等症。

丁香透膈丹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增強健脾化濕功效: 益智仁味甘、辛,性溫,具有健脾益智、溫腎納氣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丁香、砂仁等共同作用,可加強溫脾化濕之效,幫助改善脾胃虛寒、溼氣困阻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增強溫腎納氣作用: 益智仁亦能溫腎納氣,與方中附子等溫陽藥協同,可改善腎陽不足、氣虛不固所導致的陽虛畏寒、腰膝酸軟等症。

綜上所述,益智仁的加入既能增強健脾化濕之效,又能溫腎納氣,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進一步提升丁香透膈丹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丁香透膈丹」主治功效:梅核氣

梅核氣是一種中醫疾病,症狀是患者感覺喉嚨中有異物感,像梅核一樣,吞嚥困難,但實際上卻並無任何異物在喉嚨中。這種疾病多發於中老年女性,通常是由情緒波動、飲食不當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梅核氣的症狀包括:

  • 喉嚨中有異物感,像梅核一樣
  • 吞嚥困難
  • 聲音嘶啞
  • 胸悶
  • 心悸
  • 頭暈
  • 失眠
  • 多夢

梅核氣的治療方法包括:

  • 針灸
  • 推拿
  • 中藥
  • 心理治療

梅核氣是一種慢性疾病,很難完全治癒,但可以通過治療來緩解症狀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藥方劑「丁香透膈丹」組成介紹:

白荳蔻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主要功效有:溫中散寒,緩和脾胃虛寒;行氣止嘔,疏通氣機;解暑除煩,緩解過量飲酒引起的胃腸道不適、頭痛、噁心等症狀。

半夏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檳榔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它可以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檳榔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藥效,治療各種疾病。

草果

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它能溫脾胃、止嘔吐,消宿食、消酒毒,兼闢瘴解瘟;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加快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排除積食;溫經行氣、散寒止痛、行氣化痰,促進氣血運行、消除氣滯與濕寒之影響;還能解酒毒、治酒後不適。

草果廣泛應用於臨牀,可單用或入複方,既可調理脾胃、又可散寒止痛、祛除瘴氣,是中醫常用藥物之一。

川貝母

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川貝母可清肺熱、化痰止咳,對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可平喘、鎮咳、祛痰,對氣喘、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有良好療效。川貝母還具有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沉香

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之脘腹冷痛、寒邪犯胃、嘔吐清水、胃寒久呃、虛喘證、寒凝氣滯之胸腹脹痛、以溫中止嘔、治寒凝氣滯之大腸閉不通、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咳嗽、哮喘、胸悶、上熱下寒、氣逆喘息、大腸虛閉、小便氣淋、男子精冷以及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之咳嗽短氣、腹脅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丁香

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胃寒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丁香能抑制胃酸分泌,緩解胃酸過多引起的胃痛、胃脹等症狀。它還能增進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止嘔效果顯著。丁香能溫暖肺部,化痰止咳,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狀。

橘紅

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橘紅常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橘紅藥食同源,但性溫,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砂仁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益智仁

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補陽益智仁性溫,味甘,能補充陽氣,增強體質。補氣富含營養,能提供身體所需營養,補充氣血,增強免疫抗疲勞能力。溫裡溫中: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能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用於中焦虛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證。調經補腎益精,促進腎臟對女性生殖系統的調節作用,改善月經不調的症狀。補腎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於促進腎臟組織的修復和更新,增強腎臟的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進而保護和補充腎臟的功能。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枳實

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

傳統服藥法


檳榔2兩,半夏(薑礬制)2兩,木香2兩,砂仁(炒,研),枳殼2兩(巴豆49粒入內扎好,酒、醋煮乾,去巴豆不用),橘紅1兩,枳實(炒)1兩,白豆蔻(炒)1兩,沈香1兩,貝母1兩,丁香5錢,硇砂3錢,草果(炒)8錢,益智仁(炒)8錢。
上為末。
每服1錢6分,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咽喉有異物感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透膈丹, 出處:《玉案》卷四。 組成:檳榔2兩,半夏(薑礬制)2兩,木香2兩,砂仁(炒,研),枳殼2兩(巴豆49粒入內紮好,酒、醋煮乾,去巴豆不用),橘紅1兩,枳實(炒)1兩,白豆蔻(炒)1兩,沉香1兩,貝母1兩,丁香5錢,硇砂3錢,草果(炒)8錢,益智仁(炒)8錢。 主治:梅核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