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益胃湯

HE ZHONG YI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5%
心經 13%
胃經 10%
肺經 9%
大腸經 7%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2%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和中益胃湯」,主要成分包括蘇木、藁本、益智仁、熟地黃、當歸、柴胡、升麻、甘草。每種成分具有不同的功效和特性,共同發揮治病效果。

  1.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3. 當歸: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4. 藁本:性味辛、苦,歸肝、腎經。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5.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歸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6. 熟地黃: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7. 益智仁:性味甘溫,歸脾、胃、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8. 蘇木:性味苦、辛,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的傳統功效。

「和中益胃湯」主治功效是太陰陽明部位引起的腹痛,大便常常稀溏,如果不泄瀉,就變成便祕而難以排便,後期發展成濕熱毒,鮮紅色的血便,腹中疼痛輕微,肋骨以下急劇收縮,脈搏緩慢而洪大而緊繃,中焦和下焦受到影響,用手按壓腹部感到空虛。

傳統服藥法


蘇木1分,藁本2分,益智仁2分,熟地黃3分,炙甘草3分,當歸身4分,柴胡5分,升麻5分。
和血益胃。
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2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益胃湯由蘇木、藁本、益智仁、熟地黃、當歸、柴胡、升麻、甘草等中藥組成。蘇木、藁本、益智仁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熟地黃、當歸具有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柴胡、升麻具有疏肝解郁、升清降濁的功效;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功效。和中益胃湯具有和中益胃、止痛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太陰陽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難見、在後傳作濕熱毒、下鮮紅血、腹中微痛、脅下急縮、脈緩而洪弦、中之下得之、按之空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益胃湯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益胃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蘇木1分,藁本2分,益智仁2分,熟地黃3分,炙甘草3分,當歸身4分,柴胡5分,升麻5分。 主治:和血益胃。主治:太陰陽明腹痛,大便常泄,若不泄即秘而難見,在後傳作濕熱毒,下鮮紅血,腹中微痛,脅下急縮,脈緩而洪弦,中之下得之,按之空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