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湯

Yi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原南陽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心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2%
大腸經 10%
肺經 8%
心包經 7%
三焦經 7%
膽經 7%
小腸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乙字湯」

中藥方劑「乙字湯」,是一個由六味中藥組成的複方,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益氣補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風熱內侵的感冒發燒症狀,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方劑組成及功效介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柴胡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三焦經,具有清熱疏肝、解鬱、透疹、止咳平喘、和胃健脾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口乾舌燥、四肢痠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以及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甲狀腺腫大等症狀。

大黃

大黃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瀉下通便、活血化瘀、解毒消腫等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當歸

當歸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消腫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口乾舌燥、四肢痠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以及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甲狀腺腫大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涼血止血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口乾舌燥、四肢痠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以及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甲狀腺腫大等症狀。

升麻

升麻性味辛、苦,微寒,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透疹、止痛等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發熱、口乾舌燥、四肢痠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以及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甲狀腺腫大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乙字湯」,以甘草、柴胡、大黃、當歸、黃芩、升麻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瀉火、益氣養血、解毒消腫等功效。可治療外感風熱或風熱內侵的感冒發燒症狀,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當歸 柴胡 黃芩 甘草 升麻 大黃

方劑組成解釋


乙字湯是日本原南陽氏治療各種痔瘡的良效驗方,由甘草、柴胡、升麻、黃芩、大黃、當歸六味藥組成。方中甘草為君藥,味甘平性緩,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作用。柴胡為臣藥,味苦辛性微寒,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熱的作用。升麻為佐藥,味辛甘性微溫,有升舉陽氣、解表退熱的作用。黃芩為佐藥,味苦甘性寒,有清熱解毒、瀉火利濕的作用。大黃為佐藥,味苦寒性峻,有瀉火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當歸為佐藥,味甘辛性溫,有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作用。

乙字湯主治下焦濕、熱、毒之證,症見大便秘結、排便不暢、痔核腫痛、肛門墜脹、舌苔黃膩、脈滑數者。方中甘草調和諸藥,柴胡疏肝解郁、升麻升舉陽氣,黃芩清熱解毒、大黃瀉火通便,當歸補血活血。六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便止痛之功。

方解要點

甘草為君藥,調和諸藥,是方中主要的調和藥。 柴胡為臣藥,疏肝解郁,協助甘草調和諸藥。 升麻為佐藥,升舉陽氣,協助柴胡疏肝解郁。 黃芩為佐藥,清熱解毒,協助大黃瀉火通便。 大黃為佐藥,瀉火通便,協助當歸補血活血。 當歸為佐藥,補血活血,協助甘草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無便秘傾向者,本方不宜選用

本方適用於不甚嚴重之痔疾、便秘傾向並有少量出血、局部疼痛厲害者。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肛門灼熱感女陰搔癢痔瘡大便秘結肛門出血白帶脫肛大腸激擾綜合症肛門裂陰囊搔癢感冒舌苔黃膩

相同名稱方劑


乙字湯, 出處:原南陽 。 組成:方名 乙字湯 。 主治:清熱瀉滯,涼血解毒。各種肛門疾病而有便秘傾向並有少量出血,局部疼痛甚者。痔核之疼痛、痔出血、肛裂、脫肛、婦女陰部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