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乙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使其更加平和、安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乙字湯多用於治療氣虛血瘀所致的疾病,而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藥性較烈,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加入後,可以起到緩解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對人體產生過大的刺激,使得藥效更加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此外,甘草還能調和諸藥,使藥物之間互相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
乙字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和氣機的功效。乙字湯針對肝鬱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食慾不振等症,柴胡可疏肝解鬱,使氣機條暢,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乙字湯中包含多味藥物,如香附、枳殼、陳皮等,共同發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柴胡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乙字湯中包含大黃,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一、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之效。乙字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大黃可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解除熱結之症。
二、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之效。乙字湯中常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情況。
因此,大黃在乙字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瀉熱通便,又能活血化瘀,對於治療熱結便祕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乙字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乙字湯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可以改善血虛、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 和血潤燥: 當歸還具有潤燥止痛、養血滋陰的作用。乙字湯中常與其他藥材配伍,如白芍、川芎等,共同發揮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止渴的作用,改善女性因血虛、氣滯、陰虛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總而言之,當歸在乙字湯中起到補血活血、和血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婦科疾病,改善女性健康狀況。
乙字湯中包含黃芩,主要由於其清熱燥濕的功效,以及與其他藥材的配伍作用。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血安胎的作用。乙字湯以清熱利濕為主,黃芩在此起到清瀉肺熱、燥濕止痢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如蒼朮、厚朴等共同發揮健脾燥濕、化濕止瀉的功效。此外,黃芩還可止血安胎,有助於治療因熱毒下注引起的妊娠腹痛、胎動不安等症狀。
綜上所述,黃芩在乙字湯中發揮重要的清熱燥濕、止血安胎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乙字湯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性微寒,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乙字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升麻可以幫助散發體內風熱,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 升陽舉陷,利水消腫: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提振陽氣,升發正氣,有助於消除水腫,緩解肢體沉重等症狀。乙字湯中加入升麻,除了清熱解毒之外,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病人的整體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方劑介紹

乙字湯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止血止痛、升陽舉陷、潤腸通便」,主要用於各種類型的「痔瘡」急性發作,例如痔核(內痔、外痔)、肛裂、肛門搔癢、灼熱感...等等。
主要用於治療因濕熱內蘊、氣血瘀滯所引起的痔瘡。它對內痔、外痔、混合痔皆有療效,常見如:痔瘡腫痛、便血、肛門周圍腫痛、灼熱、排便時出血(鮮紅色)、痔核脫出、肛門搔癢不適、便祕或大便乾硬...等等。
乙字湯是源自日本的日本漢方醫學,雖然不在中國的《傷寒論》等傳統經典中記載,但其組方思路源自經方,並在日本漢方醫學中發展成為治療痔瘡的「專病專方」之一,應用非常廣泛且效果顯著。
其名稱據說是因為日本人認為,人體結腸形似「乙」字,而此方專治肛腸疾病,故而得名。
要探討乙字湯之前,必須明確中醫對痔瘡(特別是急性發作期)的認識,常見原因如下:
- 飲食不節:喜歡吃辛辣油炸,導致腸胃濕熱蘊結。
- 久坐久立、負重:導致氣機不暢,氣滯則血行不暢,形成瘀血。
- 大便秘結:排便時用力過度,迫使氣血下墜於肛腸。
- 情志壓力:影響肝氣疏泄,肝經循行繞陰器,肝鬱化火也可下迫肛腸。
綜合以上,體內的濕熱、熱毒順著經絡下注於大腸末端(肛門),導致局部氣血壅滯、經絡阻塞,表現為紅、腫、熱、痛、出血。同時,氣機的下陷趨勢導致痔核脫出。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動不動就久坐、應酬喝酒、大魚大肉且熬夜...等很容易出現濕熱型的痔瘡。運用這個中藥究竟有沒有效果呢?

大陸知名中醫診所「任之堂」在其著作《萬病之源:任之堂解說不可不知的養生誤區》中提到,乙字湯是一個專門用來治療痔瘡的方劑。凡是出現肺熱亢盛、大腸濕毒較重的情況,一般服用乙字湯後,只需數劑便能見效。這一點在許多到任之堂就診的痔瘡患者身上,都得到了驗證。
此方特色在於藥味精簡、用量輕巧,全方總量僅 18.5 克,尤為特別的是其中只有大黃一味瀉藥,且僅用 1 克,卻能達到極佳的通便效果(註1)。組方的原理如下:
1. 清熱解毒攻堅隊(清瀉下焦濕熱)
「大黃」苦寒,歸大腸經,其瀉下攻積之力能通導壅滯的腸熱和燥屎,從根本上減輕排便時對肛門的壓力與損傷(「釜底抽薪」法)。活血化瘀之效能直接改善肛門局部的瘀血狀態,消除腫痛。
黃芩苦寒,歸於大腸經,擅長清熱燥濕,專門清除腸道濕熱,與大黃搭配,一瀉一清,徹底清理下焦(大腸、肛門)的濕熱邪氣。此二藥協同,直擊病根,解決「濕熱下注」的核心問題。

2. 行氣升提機動隊(調暢氣機,舉陷昇陽)
柴胡:辛苦微寒,歸肝經,像是「疏導員」。中醫認為情志壓力(肝鬱)是誘因之一。柴胡能疏肝解鬱,調暢全身氣機。氣機通暢則不易鬱而化火下迫。同時,柴胡有升舉陽氣之功,能對抗氣機下陷的趨勢。
升麻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經,像是「升降機」。藥性升提之力很強,能將下陷的氣機向上提拉。與柴胡配伍,柴胡負責疏解,升麻負責提升,二者協同解決「氣機下陷」導致的痔核脫出問題。
升麻其清熱解毒之效也輔助黃芩、大黃清解肛門熱毒。此二藥協同,調節氣機運動,一疏一升,解決「氣滯下陷」的問題。
3. 活血補血後勤隊(治血調血,潤腸通便)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像是「多功能後勤部」。「痔」本身就是一種血管(血脈)病變。當歸的活血作用能輔助大黃散瘀消腫。
其補血之功更為精妙。熱毒和活血藥易傷陰血,當歸補血能防止此弊病,扶助正氣。潤腸通便之效至關重要,它能軟化大便,與大黃的「瀉下」形成協同,溫和地促進排便,從物理上避免對痔瘡的再次傷害。這體現了「攻補兼施」的智慧。
最後運用甘草調和諸藥,調和諸藥,緩和大黃、黃芩的苦寒峻烈之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因為方中寒涼藥居多)。同時輔助清解熱毒,緩急止痛,能直接幫助緩解肛門的疼痛不適。
近代中醫運用乙字湯於臨床,確實都專注在痔瘡的疼痛、痔出血、肛裂、直腸脫垂(脫肛),以及婦女的私密部位瘙癢或疼痛,獲得非常穩定的療效。如果有相關困擾的人,都可以親自驗證。
註1: [1]葉玲,鄭鳴霄.乙字湯治療痔瘡324例[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1,(03):19-20.
傳統服藥法
當歸 柴胡 黃芩 甘草 升麻 大黃
一般建議飯後服用,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無便秘傾向者,本方不宜選用。腹瀉者禁用:大黃的瀉下作用會加重腹瀉病情。
- 不宜長期作為保健藥使用。
- 本方適用於不甚嚴重之痔疾、便秘傾向並有少量出血、局部疼痛厲害者。
-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 辨證論治:乙字湯雖廣泛應用於痔瘡,但並非所有痔瘡都適用。它更適合濕熱下注、氣血瘀滯的證型。若痔瘡屬於虛寒體質,則不宜單獨使用。
- 不良反應:本方含有大黃,若長期或過量服用,可能導致腹瀉。請嚴格遵照醫囑,切勿自行增減藥量。
- 生活調理:治療痔瘡,除了服藥,還需要配合生活習慣的調整,例如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排便順暢等。
- 非濕熱證型者不宜:如果痔瘡不紅不腫,僅是脫出且無力收回,屬於氣虛下陷為主,應使用補中益氣湯之類的方劑,而非清熱的乙字湯。
- 體質虛弱者慎用:由於方中有大黃,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氣虛加重。
現代藥理研究
現代藥理學也部分證實了乙字湯的作用機制:
- 抗炎作用:黃芩、甘草、當歸等成分具有顯著的抗炎效果,能減輕肛門周圍組織的炎症反應。
- 改善血液循環:當歸能活血,改善局部瘀血狀態;柴胡能擴張血管,共同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腫。
- 緩瀉作用:大黃和當歸中的纖維素類物質能軟化大便,刺激腸道蠕動,使排便順暢,減少對痔瘡的物理刺激。
- 鎮痛作用:甘草、當歸等有輕微的鎮痛效果。
- 抗菌作用:黃芩、大黃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可預防繼發性感染。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乙字湯, 出處:原南陽 。 組成:方名 乙字湯 。 主治:清熱瀉滯,涼血解毒。各種肛門疾病而有便秘傾向並有少量出血,局部疼痛甚者。痔核之疼痛、痔出血、肛裂、脫肛、婦女陰部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