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消升麻湯中含有升麻,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升陽散寒: 升麻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升陽散寒之功效。對於內消症的發熱、口渴、舌苔黃膩、脈數等症狀,升麻可以清熱解毒,同時升提陽氣,改善患者的氣血運行,達到清熱解毒、升陽散寒的效果。
- 疏散風熱,透疹止痛: 升麻能夠疏散風熱,使疹子順利透發,並減輕疹子的疼痛。對於內消症伴隨的疹子不透、發熱疼痛等症狀,升麻可以起到疏散風熱、透疹止痛的作用,促進疾病的康復。
內消升麻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解毒: 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腑瀉下的功效,可清熱解毒,消除因熱毒引起的腫痛、發熱等症狀。內消升麻湯所治之症多屬熱毒壅盛,大黃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 通腑導滯: 大黃能通利大腸,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有利於消除腫瘤周圍的瘀血和炎症,促進腫瘤消退。
內消升麻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升麻性溫,擅長升陽解毒,二者相配,清熱解毒之效更佳,可針對內熱壅盛、毒邪內陷所致的瘡瘍腫毒。
- 止痛消腫:黃芩可清熱瀉火,止痛消腫,配合升麻的升陽解毒之效,能有效消散熱毒,使瘡瘍腫毒消退,達到止痛消腫之目的。
內消升麻湯中加入當歸,是基於其補血活血的功效,以改善血虛問題。
方劑中升麻、柴胡、葛根等藥物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但可能導致氣血不足。而當歸能補血養血,與升麻等藥物相配,可緩解藥物對氣血的損耗,同時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此外,當歸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因血虛引起的便祕,配合升麻等藥物,更有效地清熱解毒。
內消升麻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利用其行氣消積、寬胸散結的功效。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能疏肝理氣,消食積,化痰止咳,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胸悶腹脹、食積不化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在內消升麻湯中,枳殼與升麻、柴胡等藥物共同作用,可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治療乳癰初起、紅腫疼痛,以及乳腺增生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內消升麻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升麻性寒,甘草性甘,味平,能緩解升麻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調和諸藥的功效,與升麻配伍,能增強升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甘草作為中藥中的重要輔藥,在內消升麻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功效,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內消升麻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升麻之燥性:升麻性燥,容易耗傷津液,白芍性微寒,具有滋陰養血、斂陰止汗的功效,可以緩解升麻的燥性,避免傷津耗氣。
- 協調升麻之升散:升麻性升散,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白芍性收斂,能夠收斂固澀,防止升麻過於升散,造成氣血散亂,有助於藥力更好地發揮。
白芍與升麻相配,相輔相成,既能發揮升麻的解毒消腫之效,又能避免其燥性傷人,更能使藥力平衡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消升麻湯」組成介紹:
升麻:辛、苦、甘,微寒,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大黃: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黃芩: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當歸:甘、辛,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枳殼:苦、辛,微寒,入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甘草: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酸、苦,微寒,入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內消升麻湯主治功效:
癰腫:是一種化膿性皮膚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膿腫通常發生在皮膚的毛囊或皮脂腺。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疼痛、觸痛和化膿。
瘡疽:是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瘡疽通常發生在皮膚的毛囊或皮脂腺。症狀包括皮膚紅腫、疼痛、觸痛、化膿和壞死。
附骨疽:是一種嚴重的骨髓感染,通常由細菌引起。附骨疽通常發生在脊柱或長骨。症狀包括劇烈疼痛、發燒和寒戰。
總結:中藥方劑「內消升麻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可治療癰腫、瘡疽、附骨疽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升麻1兩,大黃(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當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甘草(炙)半兩,芍藥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2盞,煎1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內消升麻湯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內消升麻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升麻1兩,大黃(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當歸(切,焙)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甘草(炙)半兩,芍藥1兩半。 主治:癰腫,瘡疽,附骨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