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甘草飲

DA HUANG GAN CAO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19%
心經 18%
胃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肺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甘草飲」方劑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大黃,可清瀉腸胃積熱,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
  2. 解毒護胃: 甘草性甘,味溫,入脾、肺經,具有解毒、緩和藥性、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與大黃配伍,可緩解大黃的寒性,減少對胃腸的刺激,防止藥物毒性。

大黃甘草飲中包含甘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緩解大黃毒性: 大黃性寒,苦寒之性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解大黃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免受寒邪侵襲。同時甘草還能減輕大黃的瀉下作用,避免過度瀉下導致腹瀉。
  2. 增強藥效: 甘草與大黃相配,能增強大黃瀉熱通便的功效。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大黃的藥力更加平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黃甘草飲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其組成除主藥大黃、甘草外,更輔以白芍。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歸肝、脾經,具養血調經、緩急止痛之功。在此方中,白芍與大黃相配,可制約大黃之峻烈,使其行氣活血而不傷正氣。同時,白芍能滋陰養血,協同甘草增強和中緩急之效,對腹痛、泄瀉等症狀有良好療效。三藥合用,大黃攻下,甘草調和,白芍滋養,共同達到了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目的,適用於熱毒內盛、腑實不通之證。

大黃甘草飲為一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涵蓋了多種具有不同療效的藥材,其中包含大黃、甘草與當歸等。當歸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因其具有的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在中醫理論中,當歸被譽為「血中聖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所致的各種症狀。大黃甘草飲主要用於治療因熱毒內盛導致的腹滿脹痛、便秘等症,加入當歸可平衡方中寒涼藥性,防止傷及正氣,同時增強活血行氣之效,使整個方劑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調和血氣,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當歸的加入,彰顯了中醫方劑組方時注重藥物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對人體整體調節的智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黃甘草飲」

中藥方劑「大黃甘草飲」,主要成分有大黃、甘草、白芍、當歸四種中藥。主治功效是小兒驚熱。

小兒驚熱是指小兒因受驚引起的發高燒,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其臨牀表現為突然發高燒,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煩躁不安、哭鬧不止、四肢抽搐、面色蒼白或青紫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味甘微苦,性涼。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3. 大黃:味苦寒,性寒。歸肝、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4.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黃甘草飲」以其清熱、瀉火、止痙的作用,治療小兒驚熱,取得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鈔)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芍藥半兩,當歸(切,焙)1兩。
上銼,如麻豆大。
以水3盞,浸1宿,煎取1盞澄清。兒生3日,與1蜆殼許,餘量兒大小加減服。若1服得快利,即不須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甘草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九。 組成:大黃(銼,鈔)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芍藥半兩,當歸(切,焙)1兩。 主治:小兒驚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