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順湯

SI SHU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八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21%
心經 15%
胃經 10%
肺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順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四順湯針對的是腸胃熱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大黃可以迅速瀉熱通便,使腸道暢通,解除熱結,緩解腹痛。
  2. 引導藥力下行: 四順湯方劑中其他藥物如厚朴、枳實等也有行氣化積、通腑瀉下的功效,大黃的加入可以引導藥力下行,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加強通腑瀉下的效果。

總而言之,大黃在四順湯中發揮著瀉熱通便、引導藥力下行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物。

四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四順湯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較為複雜,加入甘草可以調節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避免藥物相互抵消或產生不良反應。

2. 補氣益脾: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四順湯治療的疾病多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加入甘草可以補充氣血,增強脾胃功能,改善病症。

四順湯作為一個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當歸,是因為當歸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當歸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揮發油、當歸素等,這些成分有助於推動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氣血暢通的狀態。此外,當歸還具有調和和增加血液的功能,對於那些因血虛引起的症狀,包含面色蒼白、乏力等,能夠產生良好的療效。再者,當歸在中醫中被視為女性的聖藥,其養血補虛的特性,對於調理婦女的生理週期及症候有著顯著的輔助作用。因此,在四順湯的配方中加入當歸,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效果,還使其在臨牀應用中更加多元化,能有效應對多種因氣血不足所引發的問題,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的整體性與和諧性。

四順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在於其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止痛止癢等作用。四順湯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而薄荷的加入,正好可以起到 清熱解表、疏風散寒 的作用,幫助患者緩解這些症狀。此外,薄荷還能 清利頭目,對於風熱上擾引起的頭痛、頭暈等症狀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四順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四順湯主要針對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所致的諸症,白芍可以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白芍與四順湯中其他藥材,如柴胡、枳殼等,相互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例如,柴胡疏肝解鬱,白芍柔肝養血,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疏肝解鬱、調暢氣血的作用。

主治功效


四順湯的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一、主治功效

四順湯在不同古籍中記載的主治病症略有不同,但總體而言,主要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1. 霍亂吐瀉,寒濕內盛: 這是四順湯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應用。例如《本草圖經》、《祖劑》、《仁齋直指方論》、《醫心方》、《證治準繩‧女科》、《婦人大全良方》、《濟世神驗良方》、《雞峰普濟方》、《本草綱目》、《肘後備急方》等多部古籍均記載四順湯用於治療霍亂吐瀉、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脈微欲絕等症狀。此時的四順湯多以人參、附子、乾薑、甘草為基本組成。
  2. 肺癰咳嗽: 《奇效良方》、《聖濟總錄》、《外科集驗方》等記載四順湯可用於治療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等症狀。此時的四順湯則以貝母、紫菀、桔梗、甘草為主要組成。
  3. 產後受寒腹痛: 《盤珠集胎產症治》記載四順湯可用於治療產後六七日,因感受寒邪導致的臍腹疼痛。此時四順湯組成又有所不同,可能以當歸,川芎,白芍(炒),炮薑組成。
  4. 其他: 部分文獻還提及四順湯可用於治療臟毒下痢、陰證脈沉無熱、老人百疾等。

二、治療原理

四順湯的治療原理,根據其不同的組成和主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這是四順湯最核心的治療原理。以人參、附子、乾薑、甘草組成的四順湯,具有強大的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附子大辛大熱,溫壯元陽,回陽救逆;乾薑辛熱,溫中散寒,助附子之力;人參大補元氣,固脫生津;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四藥合用,共奏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適用於寒邪內盛,陽氣衰微的霍亂吐瀉、手足厥逆等危重病症。
  2.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以貝母、紫菀、桔梗、甘草組成的四順湯,則偏重於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紫菀潤肺下氣,消痰止咳;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甘草調和諸藥,止咳化痰。四藥合用,可清肺熱,化痰濁,止咳嗽,適用於肺癰、咳嗽等症。
  3.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以當歸、川芎、白芍、炮薑組成的四順湯,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當歸、川芎活血行氣;白芍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炮薑溫經散寒。四藥合用,可溫散寒邪,活血通絡,緩解疼痛,適用於產後受寒腹痛等症。

三、組成變化

四順湯的組成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不同的病症和治療需要進行加減變化。主要變化如下:

  • 理中湯去白朮加附子: 這是最常見的四順湯組成,如《祖劑》、《仁齋直指方論》、《奇效良方》等所載,用於治療霍亂吐瀉。
  • 去參朮加附子: 如《濟世神驗良方》所載,用於治療即病太陰及三陰諸證,自病不渴,脈微欲絕,四肢厥冷。
  • 以貝母、紫菀、桔梗、甘草組成: 如《奇效良方》、《聖濟總錄》、《外科集驗方》所載,用於治療肺癰咳嗽。
  • 以當歸、川芎、白芍、炮薑組成: 據《盤珠集胎產症治》推測,用於治療產後受寒腹痛。
  • 以當歸、大黃、赤芍、甘草組成:《幼科折衷》記載。
  • 以杏仁、紫菀、貝母、冬花、桔梗、甘草、淡條芩組成:《經驗麻科》記載,用於肺嗽不眠。

總結

綜上所述,四順湯是一個多變化的方劑,其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隨組成不同而有所側重。但總體來說,四順湯以溫陽散寒、補益脾肺為主要功用,適用於寒邪內盛、陽氣不足或肺氣虛弱的病症。後世醫家根據臨床需要,對四順湯進行了靈活的加減化裁,使其應用範圍更加廣泛。

傳統服藥法


神曲4兩(人生薑4兩去皮,1處作餅子,焙乾),大麥櫱子2兩(炒香熟),草豆蔻1兩半(先炮熟,去皮細銼用),甘草1兩半(炙黃)。
上為末。
每服1錢,鹽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咳嗽胸悶胸痛腹瀉手心腳心發熱多痰心情煩燥心胸煩熱吞咽障礙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