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節茶的傳統功效
1. 活血止痛
九節茶,性平、味苦澀,歸肝、腎二經。傳統中醫認為「不通則痛」,跌打損傷或骨折常導致經絡瘀阻,氣血運行不暢。九節茶能活血通絡、祛瘀止痛,其功效體現於活化氣血、消散瘀滯,使經絡暢通,從而緩解疼痛。故臨牀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因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並有助消腫及促進骨折癒合。
2. 祛風除溼
九節茶祛風除溼,源於其性味苦寒,故能清熱解毒、利溼退黃。傳統中醫觀點認為,風溼之邪多由外邪感受或內傷溼邪所致,鬱積體內則阻滯氣血,痺阻筋脈,引發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九節茶憑藉其清熱解毒之力,可有效祛除體內風溼之邪;同時藉助利溼退黃之功,能消解溼濁,緩減局部腫脹疼痛。其運用藥性調理氣血運行,使筋脈得以舒展,從而針對性地緩解風溼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3. 通經
九節茶,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腎、心包經。其通經之效,主要源於其「活血化瘀」之功。中醫認為,經脈不通,多因瘀血阻滯。九節茶能入肝腎二經,肝主疏泄,腎主生殖,與婦科經血密切相關。其性微寒,亦可清熱,熱鬱亦可致血瘀。故能使瘀血得散,經脈暢通,從而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及產後瘀血等症。其機理乃活血行氣,促進經血順暢運行,緩解瘀滯不通所致之痛。
4. 健脾胃
九節茶性平味甘,歸入脾、胃二經。中醫學理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主司受納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健,運化便會異常,常見食慾不振、津液不足、口渴、倦怠乏力等症。九節茶循其歸經之性,能健運脾胃,增強其受納、腐熟與運化水谷的能力,提升脾胃動力,使其恢復正常功能。脾胃健旺,則水谷精微得以吸收,津液生化有源,脾胃虛弱諸症自可漸緩。
5. 生津止渴
九節茶味甘性涼,歸肺、胃二經。從中醫觀點,其生津止渴之功,源於甘味能滋潤、補益津液生成,直接針對陰虛津虧之渴症。同時,涼性能清解肺胃之燥熱,因口渴多由熱邪灼傷津液所致。肺主通調水道、輸布津液,胃為水穀之海、主受納,熱盛於此二臟腑,則津液耗散,口乾舌燥。九節茶透過滋養肺胃陰液,清泄鬱熱,使津液得以補充與循行,自然能緩解口渴,達到生津止渴之效。
6. 接骨
「九節茶」在中醫傳統觀點中,其接骨功效根植於其獨特的藥性作用。骨折損傷,離不開「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此藥能活血化瘀,有效促進傷處周邊氣血運行,清除積聚的瘀血,確保新生組織獲得充分滋養,是骨骼修復的關鍵。同時,它疏經通絡之功,能打通受阻的經脈,使氣血順暢抵達斷骨處,加速癒合進程,減輕因經絡閉阻引起的疼痛與功能障礙。其化濕止痛的特性,則有助於消腫止痛,為骨折後的恢復創造有利環境,間接輔助骨骼的自然接合與重建。因此,九節茶透過調暢氣血,疏通經絡,消散病邪,整體協同作用下,提升了機體對骨傷的修復能力。
7. 止嘔
九節茶味辛性溫,歸入胃經。嘔吐乃胃氣上逆,食不下留。此藥辛能發散,溫能散寒,直入胃腑,溫中散寒。風寒之邪侵襲胃部,導致胃失和降,氣機上逆則作嘔。九節茶藉其溫散之力,能驅散胃中之風寒,溫暖中焦,使胃氣得以降順,平定逆亂,從而達至止嘔之效。尤適用於因風寒侵襲胃腑所致之嘔吐。
8. 強筋骨
九節茶味甘性平,合於中醫「甘能補」「平能和緩」之義。其強筋壯骨之效,源於能補益氣血,為筋骨提供充沛養分。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肝主筋。九節茶固腎補精,直達根本,補腎精則骨骼得養、髓充身強;同時益氣血,使筋脈得濡養,故能緩解筋骨痺痛、腰膝痠軟、四肢無力等症,達強健筋骨之功。
9. 利水消腫
九節茶,味甘微苦、性寒,其利水消腫功效,在中醫觀點中,體現於其清熱瀉火、化瘀消腫之性。熱毒內蘊、濕熱停滯,常是水腫形成之因。該藥性味寒涼,能清解濕熱、瀉火排毒,使體內水濕循膀胱而出,利小便以退水腫。此外,腫脹亦與氣滯血瘀相關,九節茶的化瘀作用,能疏通經絡,消散滯積,從根本上緩解局部腫脹。故其常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由熱濕或瘀滯引起者。
10. 活血化瘀
九節茶,性涼味苦,歸肺、肝二經。其入肝經能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入肺經則可宣通氣機,助血循行。其活血化瘀之功,乃基於其性味與歸經,能深達血分,破瘀通滯。
首先,九節茶善能活血通絡
。其功用如同破冰行舟,能使凝滯瘀阻之血液得以外達,脈絡得以暢通無阻。氣血一旦運行無礙,則諸般瘀結、痺阻之證自可緩解。此為其疏通脈絡、改善循環之根本。
其次,本品於止血化瘀
亦有獨到之效。非單純止血,而是通過化解積聚之瘀血,使血歸正位,血止而不留瘀。此乃其「推陳出新」之特點,既能防止血溢,又能將已出之瘀化散消解,避免瘀滯成疾,可謂「以化為止」。
再者,九節茶的消腫止痛
之效,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必然呈現。中醫謂「不通則痛,血瘀則腫」,凡因瘀血阻滯所致之局部腫脹、肢體疼痛,皆可因其活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腫散,氣血得以暢行,疼痛隨之緩解。此皆貫通於其涼肝清熱、通利血脈之性。
11. 祛風除濕
九節茶,氣微辛甘,性微涼,歸肝、脾二經。其祛風除濕功效,主要體現於其辛散溫通之藥性,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腠,發散風寒濕邪,使之從表而解。同時,九節茶具利尿通淋之功,助濕邪由小便排出,共同達祛風除濕之效。故凡風寒濕邪著於肌腠筋骨,致周身痠痛,或遇陰雨發作,服之皆效。
九節茶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消炎
九節茶富含黃酮類、酚酸類、生物鹼類及三萜類等活性成分,這些化合物共同賦予其消炎作用。在抗菌方面,黃酮類化合物展現廣譜抗菌活性,能抑制多種病原菌的生長與繁殖。酚酸類透過干擾細菌代謝過程而發揮抗菌效應;生物鹼類則經由破壞細菌細胞結構來抑制其生長;三萜類化合物則可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進而達到抗菌效果。這些現代藥理學機制詳盡闡釋了九節茶在對抗感染並減輕炎症反應方面的潛力。
2. 止痛功效
九節茶的止痛功效,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主要歸因於其活性成分。其中,黃酮類化合物為關鍵因子,展現出顯著的抗炎與鎮痛作用,能有效抑制體內炎症反應,進而緩解疼痛。此外,九節茶亦富含皁苷及酚酸,這兩種成分已被證實具有消炎止痛的效能。整體而言,其「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傳統功效,與這些現代藥理成分的抗炎、改善微循環機制相符,共同促成其止痛作用。
九節茶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九節茶注意事項:
- 孕婦禁用:九節茶性寒,容易導致小產或早產。
- 哺乳期禁用:九節茶會抑制乳汁分泌,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取。
- 脾胃虛寒者不宜:九節茶性涼,脾胃虛寒者食用後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 腎虛者慎用:九節茶具有利尿作用,腎虛者過量使用可能導致脫水或電解質失衡。
- 與某些藥物不宜併用:九節茶會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例如anticoagulants(抗凝血劑)、antiplatelets(抗血小板藥)、降壓藥等。
- 過量使用可能引起副作用:過量飲用九節茶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
- 購買及使用應諮詢專業中醫師:不同產地和品種的九節茶功效和禁忌可能有所不同,應諮詢專業中醫師瞭解適合自己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九節茶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