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 別名:酸湯稈,活血龍,土地檎((分類草藥性,酸桶筍,酸湯桿,九股牛,蛇總管,紅貫腳,山茄子,酸通,陰陽蓮,大葉蛇總管,蛇總管大活血,黃藥子,蒤,斑莊根,土地榆,大蟲杖,黃地榆,斑龍紫,野黃連,斑草,酸桿,號筒草,搬倒甑,酸杖,大接骨,鳥不踏,血藤,杜牛膝,苦杖根,九龍根,苦杖,猴竹根,大活血,活血丹,老君丹,紫金龍,斑杖,斑根,),猴竹,金鎖王,雄黃連,雌黃連,斑根酸榴根
- 來源: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及根。採收和儲藏:分根繁殖第2年或播種第3年,春、秋季將根挖出,除去鬚根,洗淨,曬乾。鮮很可隨採隨用。
- 道地藥材:河北, 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山東, 河南,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北, 貴州, 福建,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溪, 溪邊,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虎杖的傳統功效
1. 消腫止痛
虎杖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疔瘡腫毒等症。研究表明,虎杖中的成分可以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從而減輕炎症和腫脹。另外,虎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從而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活血祛瘀
虎杖的活血祛瘀功效主要歸因於其中含有的蒽醌類成分,如大黃素、大黃酚等,這些成分具有抗凝血、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另外,虎杖還含有鞣質、揮發油等成分,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虎杖常用於跌打損傷、淤血腫痛、瘡瘍腫毒等症,外用可搗爛敷患處,內服可煎湯或入丸服用。
3. 利尿通淋
虎杖的利尿通淋功效可能與其所含的某些化學成分有關,如鞣質、揮發油等。這些成分具有利尿、消炎、殺菌的作用,可以幫助排出尿液,緩解小便不利、熱淋澀痛等症狀。此外,虎杖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治療尿路感染、尿血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效果。
4. 活血化瘀
虎杖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狀況,常被用於治療瘀阻經閉、跌打損傷、瘀阻疼痛等症狀。 在中醫臨牀上,虎杖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如與茜草根、益母草同用,可治療瘀阻經閉;與當歸、紅花同用,可治療跌打損傷、瘀阻疼痛;與土瓜根、牛膝同用,可治療月經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等症狀。
5. 止咳化痰
虎杖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主要用於肺熱咳嗽、痰多喘咳等症狀。單味服用時,取適量的虎杖煎服即可;配合使用黃芩、琵琶葉等藥物時,可增強止咳化痰的功效。此外,虎杖還可內服或外敷治療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症狀。同時,本品還有緩瀉通便的作用,可幫助緩解便祕等問題。
6. 止血
虎杖中的鞣質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虎杖中的揮發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傷口感染。
虎杖中的山奈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促進傷口癒合。
虎杖外用可治療火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火傷引起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7. 清熱解毒
虎杖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各種腫毒、咽喉疼痛、淋濁、痔漏、瘡癰以及婦女赤白帶下等症狀。同時,虎杖根煎煮後,用藥液浸泡手足,可以治療手足腫痛的症狀。
8. 祛風除濕
虎杖的祛風除濕功能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風濕痹痛、黃疸、膽結石等症狀上。它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例如,治療風濕痹痛時,可以將虎杖浸泡在酒中服用,也可以與雞血藤、西河柳等藥物一起使用。治療黃疸、膽結石時,可以將虎杖與茵陳、連錢草等藥物一起使用。治療淋濁帶下時,可以將虎杖與萆薢、薏苡仁等藥物一起使用。
虎杖的古代典籍
虎杖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根據研究,中藥虎杖在抗腫瘤方面的現代藥理分析顯示,其主要成分大黃素對多種腫瘤細胞株具有抑制作用。具體而言,大黃素在體外及體內實驗中,對小鼠肉瘤180、乳腺癌、肝瘤、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黑色素瘤及大鼠瓦克癌等七種腫瘤株均展現出治療效果,抑制率介於30%至52%之間,最高可達52%。此外,虎杖的煎劑亦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抑瘤率達到35.3%。這些數據表明虎杖及其成分大黃素可能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活性。
2. 其他功效
一、促進瘀血消散與改善婦科疾病:
- 《名醫別錄》指出虎杖具有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的功效。這暗示虎杖可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月經順暢,並改善因瘀血積滯引起的婦科疾病。
- 《日華子本草》進一步記載,虎杖能治療產後惡血不下、心腹脹滿、婦人血暈、撲損瘀血、破風毒結氣等病症。這些描述強化了虎杖在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方面的應用價值。
二、促進玻璃體積血吸收:
- 動物實驗顯示,使用虎杖注射液能顯著提高實驗兔玻璃體積血的清除率。
- 進一步研究表明,虎杖本身不具有明顯的纖維蛋白溶解或溶血作用。
- 虎杖促進積血吸收的機制,很可能是通過增強玻璃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來實現的。這意味著虎杖能夠激活免疫細胞,加速對積血的清除。
3. 降血脂
中藥虎杖在現代藥理上表現出以下降血脂功效:
- 降低血脂指標: 虎杖片能夠顯著降低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相較之下,其降低甘油三酯(TG)的效果甚至優於安妥明。
- 提升高密度脂蛋白: 虎杖片能夠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水平,同時提高HDL-C/TC和HDL-C/LDL-C的比值。
- 改善HDL亞組分: 虎杖片可增加HDL2-C含量,並提高HDL-C/HDL-C和HDL2-C/HDL3-C比值,尤其在大劑量組中效果更為顯著。這對於預防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HDL2是負責將外周膽固醇運送至肝臟進行代謝的主要載體,而HDL2水平與冠心病發病率呈負相關。
- 對原發性高脂血症的影響: 虎杖片(0.6g,每日3次)對原發性高脂血症患者具有顯著降低TC、LDL-C、TG的作用。
- 抑制脂質過氧化: 虎杖中的白藜蘆醇甙和白藜蘆醇可以部分抑制大鼠肝臟中過氧化類脂化合物(TC、TG、PC、LPO)的堆積。
- 保護肝臟: 白藜蘆醇甙和白藜蘆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GOT和GPT的水平,表明其具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 降低血清游離脂肪酸: 白藜蘆醇甙和白藜蘆醇可以降低大鼠血清中LPO,並減少血清游離脂肪酸(FFA)。
- 抑制過氧化物誘導: 白藜蘆醇甙和白藜蘆醇能阻止過氧化物被鼠肝內微粒體ADP和N-ADPH所誘導。
4. 鎮痛
現代藥理分析顯示,中藥虎杖的鎮痛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外用鎮痛: 虎杖煎劑外用可對外傷出血產生良好的鎮痛效果。
- 抗炎鎮痛: 虎杖對燙傷、燒傷創面具有收斂、防止感染和消炎的作用,這可能有助於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
- 抑制炎症反應: 小鼠實驗表明,虎杖中的鞣質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反應的作用。具體來說,局部塗抹虎杖鞣質(4mg)可以顯著抑制巴豆油誘發的小鼠耳部腫脹。即使是口服虎杖(每天1g/kg,連續4天),也能觀察到抑制炎症反應的效果。這個作用機制暗示虎杖可能通過抑制炎症介質的釋放或其他相關途徑來達到鎮痛目的。
5. 抗病原微生物
虎杖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抗病原微生物的功效顯著且廣泛:
- 抗菌作用: 虎杖煎劑(200%)在體外實驗中,能有效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卡他球菌、變形桿菌以及福氏痢疾桿菌。虎杖中的有效成分,如大黃素(1%)、大黃素葡萄糖甙(1%)和PD(1%),同樣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的作用。
- 虎杖提取物成分抑菌作用: 虎杖乙醇提取物經不同溶劑萃取後,氯仿、乙酸乙酯提取物,以及醚溶物和醚不溶物均表現出抑菌活性,其中以醚溶物的活性最強。
- 抗真菌作用: 白藜蘆醇是虎杖中的重要成分,對引發頑癬和汗皰狀癬的深紅色發癬菌、趾間發癬菌等真菌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 抗病毒作用: 虎杖可明顯抑制細胞外柯薩奇(COXBV)及埃柯(ECHO19V)病毒。虎杖水煎液(10%)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中,對單純瘡疹病毒、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11型(ECH1)病毒均有抑製作用。虎杖煎液(3%)對多種代表性病毒株,包括479號腺病毒3型、72號脊髓灰質炎Ⅱ型、44號埃可9型、柯薩奇Ag型及Bs型、乙型腦炎(京衛研Ⅰ株)和140號單純皰疹等,均展現出較高的抑製作用。
- 抗螺旋體作用: 虎杖煎劑在試管內具有殺滅鈎端螺旋體的作用。
6. 降壓
虎杖中的有效成分,包括白藜蘆醇甙和蒽醌類化合物,具有降血壓的藥理作用。
具體來說,針對麻醉貓的實驗顯示,靜脈注射白藜蘆醇甙(50mg/kg)後,初期血壓雖有短暫上升,但隨後會緩慢下降,並在15-30分鐘達到降壓的最低點。這種降壓效果可維持2-2.5小時。實驗數據顯示,平均血壓淨降面積為27.3%,表明白藜蘆醇甙具有顯著的降血壓效果。
此外,虎杖中含有的蒽醌類化合物,也已被證實在麻醉兔身上具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
7. 鎮咳作用
- 動物實驗證明鎮咳效果: 在恆壓氨霧法實驗中,研究人員對小鼠腹腔注射虎杖提取物 PD (0.5%) 及其粗品 (1%),劑量為0.3ml/只,結果顯示具有鎮咳作用。PD (0.5%) 的鎮咳率為132.2%,粗品 (1%) 的鎮咳率為147.6%。
- 活性成分具有鎮咳效果: 電刺激麻醉貓喉上神經法實驗證明,虎杖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大黃素,以及虎杖提取物PD (0.5%),具有鎮咳作用。
8. 抗血小板聚集
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蘆醇苷(PD)具有顯著的抗血小板聚集功效。體外實驗顯示,PD能夠以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AA(花生四烯酸)和ADP(二磷酸腺苷)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TXB2)的產生。針對AA和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PD的抑制率分別可達48%-90%和43%-69%,TXB2產生的抑制率分別為50%-87%和43%-68%,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和TXB2產生的抑制率呈顯著正相關。
PD對AA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TXB2產生的ID50分別為11.2mg和11.4mg,而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和TXB2產生的ID50分別為23.3mg和23.0mg。這表明PD抑制AA的作用強於ADP,主要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
體內實驗證明,PD以5mg/kg的劑量即可顯著抑制AA和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並對Ca2+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給藥後60分鐘時抑制作用最為顯著。此外,PD能夠抑制可樂寧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提示其可能影響ADP和前列腺素受體功能,抑制Ca2+內流,阻斷血小板α2受體。
PD能夠明顯抑制凝血酶非依賴AA途徑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並呈現良好的量效關係,表現為血小板聚集延遲相延長和聚集速度減慢。在一定濃度下,PD能夠抑制血小板胞漿游離鈣濃度的升高,並顯著減少TXA2的釋放。
在離體動脈損傷模型中,PD組內膜損傷段血小板沉積量顯著低於對照組,表明PD能夠減少血小板在受損血管內膜上的沉積。
PD還能抑制ADP和腎上腺素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並能夠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增加前列環素(PGI2)的釋放。
9. 降血糖
現代藥理分析顯示,中藥虎杖具有以下與降血糖相關的功效:
虎杖對動物實驗性糖尿病模型,能夠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這表明虎杖可能具有干預糖尿病病程發展的潛力,通過某種機制降低動物模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並且能降低糖尿病動物模型的死亡率。由於資料僅提及降低發生率及死亡率,並未進一步闡述具體作用機轉或有效成分,尚需更多實驗研究深入探討虎杖在降血糖方面的藥理機制。
虎杖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煎濃汁濕敷;或熬膏塗擦。
虎杖的炮製
- 除去雜質
- 洗凈
- 潤透
- 切厚片
- 乾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藥性論》:有孕人勿服。
虎杖相關的方劑
虎杖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虎杖含有的化學成分
大黃素(Emodin), 大黃素甲醚(physcion), 大黃酚(Chrysophanic acid), 蒽甙A (大黃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Physcion-8-O-β-D-glucoside), 蒽甙B (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8-O-β-D-glucoside), 迷人醇(Fallacinol), 6-羥基蘆薈大黃素(Citreorsein), 大黃素-8-甲醚(Questin), 6-羥基蘆薈大黃素-8-甲醚(Questinol), 白藜蘆醇(Resveratrol), 虎杖苷(Polydatin), 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右旋兒茶精(Catechin), 7-羥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精(7-hydroxy-4-methoxy-5-methylcoumarin), 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2-methoxy-6-acetyl-7-methyljuglone), 決明蒽酮-8-葡萄糖苷(Torachrysone-8-O-D-glucoside), 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 葡萄糖(Glucose), 鼠李糖(Rhamnose), 多糖(Polysaccharide), 氨基酸(Amino acids), 銅(Copper), 鐵(Iron), 錳(Manganese), 鋅(Zinc), 鉀(Potassium), 鉀鹽(Potassium salts)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