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膽道排石湯Ⅳ號方中使用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備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膽囊炎、膽結石引起的肝氣鬱結、脘腹脹痛等症狀。
- 促進膽汁分泌,助排石: 枳殼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膽石的排出。此外,枳殼的理氣作用也能幫助膽管擴張,有利於膽汁排泄,進而促進膽石排出。
因此,枳殼在膽道排石湯Ⅳ號方中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和促進膽汁分泌、助排石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膽道疾病的臨牀症狀。
膽道排石湯Ⅳ號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膽道結石常伴有肝膽氣滯,疼痛難忍,木香能疏肝理氣,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 健脾消積: 木香同時具有健脾消積之效。膽道結石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木香能促進脾胃消化,增強食慾,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為排石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
膽道排石湯Ⅳ號中加入黃芩,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利濕、瀉火解毒: 膽道結石常與濕熱內蘊、肝膽火旺有關。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可有效改善膽道炎症,緩解疼痛,促進結石排出。
- 疏肝利膽: 黃芩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膽汁分泌,利於膽石排出。
總之,黃芩在膽道排石湯Ⅳ號中發揮著清熱利濕、瀉火解毒、疏肝利膽的多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膽道炎症,促進結石排出,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膽道排石湯Ⅳ號中加入虎杖,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通淋:虎杖味苦、性寒,入肝、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膽石症多因濕熱內蘊,阻滯膽道所致,虎杖可清熱利濕,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石排出。
- 活血化瘀:虎杖亦有活血化瘀之功,可改善膽道炎症,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排石通暢的目的。
總之,虎杖在膽道排石湯Ⅳ號中,發揮利水通淋、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膽石排出,改善膽道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膽道排石湯Ⅳ號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膽繫感染、膽石症濕熱型」,針對因濕熱蘊結膽腑所致之病症,常見症狀如脅肋脹痛、黃疸、口苦咽乾、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等。其功效以「清熱利濕、疏肝理氣、通腑排石」為核心,適合濕熱郁滯、氣機不暢之證候。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枳殼(3錢)
- 功用:行氣寬中、破氣消積。
- 方義:膽石症多伴氣滯,枳殼善疏肝膽氣機,解除膽道痙攣,助膽汁排泄,緩解脅脹。
木香(4錢)
- 功用:行氣止痛、調中導滯。
- 方義:與枳殼協同,增強理氣之效。木香性溫,能防黃芩、虎杖過於寒涼,兼顧中焦運化,避免濕遏氣滯。
黃芩(3錢)
- 功用: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方義:直清膽腑濕熱,針對感染發炎之熱象,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抗菌、利膽作用。
虎杖(5錢)
- 功用:清熱利濕、活血散瘀、通腑退黃。
- 方義:為方中主藥,量大以清瀉濕熱,其活血之功可改善膽道瘀阻,現代藥理顯示其能促進膽汁分泌,助結石排出。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因通用」為法,結合「清熱利濕」與「行氣導滯」:
- 祛邪:黃芩、虎杖清瀉濕熱,化解膽腑鬱熱與炎症。
- 調氣:枳殼、木香疏通氣機,助膽汁疏泄,緩解疼痛。
- 排石:全方通過增加膽汁流量、鬆弛膽道括約肌(枳殼、木香),輔以虎杖之溶石、抗炎作用,協同促進結石排除。
四、適用證型延伸思考
「濕熱型膽石症」多屬實證,若兼見寒象或脾胃虛弱,需加減用藥。此方側重於「濕熱偏盛、氣滯明顯」者,臨床可依證配伍金錢草、茵陳以增利膽退黃之效,或加大黃以通腑攻下。
總結而言,此方結構簡潔,主次分明,體現中醫「通降膽腑」之治則,符合膽石症「濕熱夾滯」之病機特點。
傳統服藥法
枳殼3錢,木香4錢,黃芩3錢,虎杖5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排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膽道排石湯Ⅳ號, 出處:《新急腹症學》引遵義醫學院方。 組成:枳殼3錢,木香4錢,黃芩3錢,虎杖5錢。 主治:膽繫感染、膽石症濕熱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