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二金湯

虎杖二金湯

HU ZHANG ER J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家妙方》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39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肺經 23%
膽經 23%
腎經 8%
心經 6%
胃經 6%
肝經
肺經
膽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虎杖二金湯中包含虎杖,主要原因有二:

一、消腫止痛:虎杖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如癰疽、疔瘡、乳腺炎等,虎杖能有效消炎止痛,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二、利水消腫:虎杖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浮腫、水腫等症狀,虎杖能清熱利濕,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消腫的目的。

虎杖二金湯方劑中加入鬱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虎杖二金湯主治濕熱瘀阻所致的腰痛、腿痛等症狀。鬱金味苦辛,性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化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虎杖二金湯中含有虎杖、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鬱金也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消除濕熱,涼血止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虎杖二金湯中加入苦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苦楝子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之效。方中加入苦楝子,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用於治療濕熱毒邪所致的各種皮膚病,如濕疹、膿皰瘡、疥瘡等。
  2. 殺蟲止癢:苦楝子對於寄生蟲感染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其所含的苦楝素,具有殺滅寄生蟲的作用,可有效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如陰蝨病、疥瘡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虎杖二金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急性膽囊炎」,屬中醫「脅痛」「膽脹」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病多因肝膽濕熱鬱結、氣機壅滯所致,症見右脅劇痛、口苦、嘔惡,甚則黃疸。虎杖二金湯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為核心,針對濕熱瘀阻膽腑之急性發作,快速疏通膽道、緩解疼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虎杖

    • 性味苦寒,歸肝膽經,擅長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兼能活血散瘀。
    • 重用30克,取其強力瀉下膽腑濕熱之效,導滯通腑以解急症。
    • 若無虎杖,以川大黃代(減半用量),因大黃苦寒瀉下之力更猛,但缺乏虎杖之利濕活血特性,故須調整劑量。
  2. 臣藥:鬱金

    • 辛散苦降,既行氣解鬱,又涼血活血,為「血中氣藥」。
    • 配合虎杖,增強疏肝利膽、化解氣血鬱滯之功,針對膽囊炎氣滯血瘀之病機。
  3. 佐藥:金鈴子(川楝子)

    • 苦寒入肝,擅長疏肝行氣、清熱止痛,尤善緩解脅肋脹痛。
    • 與鬱金協同,理氣而不傷陰,針對肝氣橫逆導致的膽腑絞痛。

方劑配伍特點

  • 清熱與行氣並重:虎杖瀉熱通腑,鬱金、金鈴子疏肝理氣,共解「濕熱瘀結」之病根。
  • 氣血同調:鬱金活血、金鈴子止痛,適用於膽囊炎合併氣血不暢的脹痛或刺痛。
  • 簡而力專:三藥皆入肝膽經,集中藥力於膽腑,符合急症治療「速效」原則。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透過清瀉肝膽濕熱(虎杖)、調暢氣機(鬱金、金鈴子),迅速緩解膽道阻塞與炎症反應。現代藥理可推測:虎杖抗炎、抑菌,鬱金促進膽汁分泌,金鈴子解除平滑肌痙攣,三者協同符合膽囊炎「消炎、利膽、鎮痛」的治療方向。

傳統服藥法


虎杖30克,鬱金15克,金鈴子10克。
如無虎杖,可用川大黃代,用量須減半。
清肝利膽。
水煎服,每日1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虎杖二金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患者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膽囊炎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虎杖二金湯, 出處:《千家妙方》。 組成:虎杖30g,鬱金15g,金鈴子10g。 主治:清肝利膽。主治:急性膽囊炎。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