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液

虎杖液

HU ZHANG YE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6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肝經 28%
膽經 28%
腎經 14%
肺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虎杖液以「虎杖」為主要藥材,乃因虎杖本身具有多種藥用功效,其根莖富含蓼科素、鞣質等活性成分,具備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止血等功效。

虎杖性寒,味苦,入肝、脾、膀胱經,可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骨痛、濕熱黃疸、水腫、痔瘡等病症。

虎杖液中以虎杖為主要藥材,正是利用其藥性,針對特定病症進行治療,達到藥效最大化。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虎杖液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源自古代外用治法,主治「燒傷」,屬單方製劑。虎杖根性味苦寒,歸肝、膽、肺經,傳統認為其具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效。燒瘡乃火毒熾盛、灼傷肌膚所致,虎杖液以寒制熱,煎煮濃縮後外塗,能直達病所,清解火毒、緩解灼痛,並藉其收斂特性助創面修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論

  1. 單藥專攻:虎杖根單用即強調「清解」與「斂瘡」雙重作用。其成分(如大黃素、虎杖苷)現代研究證實有抗炎、抑菌效果,古代雖無此說,但從「煎液外敷」形式可推測,古人取其濃縮藥力,抑制創面感染,符合「解毒」思維。

  2. 煎法用意

    • 濃煎取汁:2升煎至500毫升,大幅濃縮有效成分,提升藥液黏稠度,外敷時可形成保護膜,減少體液滲出,此即「斂瘡」之體現。
    • 水為溶媒:水煎而非酒浸,避免刺激燒傷創面,適合急性期「熱毒未消」之狀態。
  3. 外治法機制

    • 先清後斂:苦寒瀉火以解熱毒,防止火邪內攻;煎液稠厚覆蓋創面,類似現代「濕敷療法」,保持濕潤環境,促進組織再生。
    • 局部降溫:虎杖液性寒,外塗可物理性散熱,緩解燒灼感。

綜論
此方體現「簡效直達」之外治理念,以虎杖清熱為主軸,濃縮製法增強藥效。其原理契合燒傷「熱-毒-瘀」病機,通過解毒、抑菌、收斂三步,達「外瘍內治」之效。

傳統服藥法


虎杖根500克(洗淨,切片)。
加水2升,煎至500毫升。毛筆蘸外塗,或作濕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虎杖液,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虎杖根500g(洗淨,切片)。 主治:燒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