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虎杖煎方劑以虎杖為主要藥材,主要源於虎杖的藥性功效。
虎杖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消腫止痛等功效。其藥用部位為根莖,富含多種有效成分,如蓼黃素、蘆丁、虎杖苷等,對多種疾病具有療效。
因此,虎杖煎方劑以虎杖為主要藥材,主要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治療相關病症。例如,用於治療熱毒血痢、癰腫瘡毒、跌打損傷、風溼痹痛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虎杖煎]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所治主證為「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月經不通」,並標註「亦治丈夫病」,顯示其適應症包含男女不同病證:
- 腹內積聚:指氣血瘀滯或痰濕凝結形成的腹部腫塊,類似癥瘕、痞塊等。
- 虛脹雷鳴:腹部脹滿伴隨腸鳴音亢進,屬氣滯或水濕內停之虛性脹滿。
- 四肢沉重:濕濁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 月經不通:瘀血內阻或氣血不調引起的閉經。
- 丈夫病:可能指男性因濕熱或瘀血導致的淋濁、癃閉或下焦病證。
從病機推斷,此方主治以「瘀血停滯、濕濁內阻」為核心,兼顧氣血不通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
全方僅用一味藥「高地虎杖根」,屬單方峻劑,透過濃煎取汁配酒增強藥效:
虎杖根藥性分析(依《本草綱目》等古籍記載):
- 性味:苦、微寒,入肝、膽、肺經。
- 傳統功效:
- 破瘀通經:主治瘀血閉經、癥瘕積聚。
- 利濕退黃:針對濕熱黃疸、淋濁帶下。
- 解毒消腫:外用治瘡毒、跌打損傷。
- 現代藥理:含大黃素、虎杖苷等,具抗炎、抗菌、調節血脂及促進血液循環作用。
製法邏輯:
- 煎煮濃縮:以大量水煎取少量濃汁(2斛→1大鬥半),去滓後加酒再煎成「餳」(糖漿狀),旨在濃縮有效成分,增強破瘀之力。
- 酒助藥勢:酒性辛溫,能行藥力、通血脈,協同虎杖破除深層瘀滯。
治療原理:
- 瘀血證:虎杖破血逐瘀,酒助其行散,故治腹內積聚、月經不通。
- 水濕證:苦寒降泄之力能利濕消脹,改善虛脹雷鳴、四肢沉重。
- 男女通用:瘀濕病機不分性別,男性下焦濕熱或瘀阻亦可適用。
小結
[虎杖煎]以單味虎杖根配伍酒劑,體現「峻藥緩攻」思路,透過濃縮與酒的行散性,集中藥力攻逐瘀血、滲利濕濁。其主治範疇圍繞「瘀、濕、滯」三大病機,尤其適合頑固性積聚及閉經屬實證者,展現中醫「單方專攻」與「劑型增效」的運用智慧。
傳統服藥法
高地虎杖根(細銼)2斛。
以水2石5鬥,煮取1大鬥半,去滓,澄濾令淨,取好淳酒5升和煎,令如餳。每服1合,消息為度,不知則加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虎杖煎,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高地虎杖根(細銼)2斛。 主治:腹內積聚,虛脹雷鳴,四肢沉重,月經不通。亦治丈夫病。
虎杖煎, 出處:《千金》卷四。 組成:虎杖100斤(去頭、土,曬乾;切),土瓜根取汁2鬭,牛膝取汁2鬭。 主治:月經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短氣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