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

綠豆

LU DOU

  • 英文名稱:Phaseolus radiatus L. Mung beans, Green gram
  • 別名:青小豆
  • 來源:豆科菜豆屬植物綠豆,以種子入藥。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綠豆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綠豆,在中醫典籍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從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中,可以歸納出綠豆清熱解毒的機理及應用。例如,《本草求真》指出綠豆「味甘性寒」,能有效解毒,因其能改善因毒邪內熾而導致的臟腑、經絡、皮膚及脾胃等方面的問題,故而對癰腫等症有效。《開寶本草》則更進一步指出綠豆能「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並可「消腫下氣,壓熱解毒」。《本草匯言》更精煉地概括其功效為「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這些描述都說明綠豆善於清除體內積聚的熱邪毒素。

此外,古籍也記載了綠豆解特定毒素的功效。《本經逢原》明確指出綠豆能「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本草綱目》更進一步說明綠豆能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毒」,並記載了以綠豆解附子中毒的實例,印證其解毒功效的可靠性。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病機角度闡釋,認為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能治療陽明客熱引起的風疹、濕熱導致的脹滿等症,說明其清熱解毒的機理與調節臟腑功能密切相關。《日華子諸家本草》和《食療本草》也提到綠豆益氣、厚腸胃、潤皮膚等功效,說明其清熱解毒的同時,還能滋養身體。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綠豆的清熱解毒功效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包含清除熱邪毒素、調節臟腑功能,以及針對特定毒素的解毒作用,這也使其成為一味臨牀應用廣泛的中藥單方。

2. 生津止渴

綠豆,其「生津止渴」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由其寒涼性質決定,而是與其多方面的藥理作用緊密相關。

《食療本草》中孟詵記載:「研煮汁飲,治消渴」,直接點明綠豆能治療消渴症,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其生津止渴之效由此可見一斑。這與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相關。古代醫家認為消渴症多由「暑熱」、「燥熱」內蘊引起,綠豆性味甘寒,能清解體內積熱,從而緩解口渴症狀。《本草匯言》更明確指出綠豆能「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此處的「熱」不僅指體表之熱,更包含內在的蘊熱,正是這些蘊熱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

此外,《神農本草經疏》從病機角度闡釋了綠豆的功效:「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解陽明之熱,則風疹自除。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除濕則腫消,壓熱則氣下,益脾胃而腎邪亦自平也。」消渴也與脾胃、腎經的濕熱有關,綠豆能清熱利濕,調節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津液生成與代謝,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本草求真》雖然著重綠豆的解毒作用,但其提及綠豆「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也暗示了其滋養臟腑、促進津液生成的作用,間接支持其生津止渴的功效。

綜上所述,綠豆生津止渴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其清熱解毒、利濕、益脾胃等多種藥理作用的綜合體現,古代醫家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和總結,最終得出綠豆能有效緩解口渴、治療消渴等症狀的結論。

3. 消暑利尿

綠豆,其消暑利尿功效自古以來即為醫家所重視。諸多古代醫籍均記載了其療效,以下將結合古代典籍闡述其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其甘寒的特性,能有效清解體內暑熱。所謂「陽明客熱則發出風疹」,說明暑熱蘊積於陽明經,導致風疹等症狀,而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此外,「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說明濕熱之邪困阻脾胃,造成水液代謝障礙,導致脹滿。綠豆則能利水消腫,改善此種情況。《開寶本草》也記載其能「消腫下氣,壓熱解毒」,進一步佐證其利尿消腫的功效。

《本草求真》提到綠豆「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這說明綠豆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滋養臟腑,提升機體抗病能力,間接有助於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指出綠豆「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並強調其「益氣、厚腸胃、通經脈」,說明其功效更勝赤豆,且具有益氣、調理腸胃、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這些都與利尿消暑的功效密切相關。 孫思邈的《本草書名》更直接提及綠豆能「利小便脹滿」,明確點出了其利尿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於綠豆消暑利尿功效的描述,從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益氣健脾等多個方面佐證了其作用機理。綠豆的甘寒之性,使其能有效清除體內暑熱,並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從而達到消暑利尿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其功效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肯定了其在暑熱病症中的應用價值。

4. 補氣

古籍中對綠豆功效的記載甚多,雖然主要強調其清熱解毒之效,但仔細研讀,亦可窺見其「補氣」之作用,此「補氣」並非像人參、黃耆那樣直接壯大元氣,而是透過間接途徑,達到提升體能的效果。

《日華子本草》明確指出綠豆「益氣」,《食療本草》則記載其「益氣力,潤皮肉」。這些記載暗示綠豆能增強體力,滋養肌膚。然而,需注意的是,此「益氣」並非指直接提升元氣,而是指改善臟腑功能,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增強體力的效果。

《本草綱目》李時珍認為綠豆「益氣、厚腸胃、通經脈」,並強調其無久服枯人之忌。這點非常重要,說明綠豆的「補氣」作用並非虛耗元氣,而是溫和且持續的。其「厚腸胃」的功效,也能間接提升消化吸收能力,使人體更好地吸收營養,從而增強體力。 《本草求真》則從解毒角度切入,指出綠豆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其解毒作用能消除體內毒邪對臟腑的侵擾,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間接達到「補氣」的效果。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綠豆補氣的記載並非直接說明其如同補益藥物那樣直接作用於元氣,而是通過清熱解毒、益胃健脾等功效,間接改善身體機能,使人體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增強體力,改善疲乏等「補氣」的功效。 這是一種溫和、安全的「補氣」方式,與直接補氣的藥物作用機理有所不同。

5. 利水滲濕

綠豆,其「利水滲濕」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來自其寒涼的藥性,而是與其解毒、清熱等作用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中提到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並解釋了其治療「脹滿」的機理:「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說明綠豆的利水滲濕作用,實則源於其祛除濕熱的能力。濕熱蘊結於脾胃,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則出現脹滿等症狀。綠豆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清除致病的濕熱之邪,從而使水液代謝恢復正常,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綠豆「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並強調其「益氣、厚腸胃、通經脈」。 這說明綠豆的利水滲濕並非單一作用,而是與其益氣、健脾胃等功效協同作用的結果。強健的脾胃具有良好的運化功能,才能更好地促進水液的代謝和排出,因此綠豆的利水滲濕作用與其整體的調理作用息息相關。

其他典籍如《開寶本草》記載綠豆「消腫下氣,壓熱解毒」,《本草求真》則強調其解毒作用能使「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無一不受毒擾」的狀況得到改善。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綠豆利水滲濕功效的機理,並非單純地利水,而是通過整體調理,達到平衡水液代謝的目的。 因此,綠豆的利水滲濕功效,應理解為其整體藥性作用的體現,而非孤立的單一功效。

6. 清熱瀉火

綠豆,古籍中屢屢提及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堪稱一味平價且有效的解暑良藥。其功效之詳盡,可從多部經典中醫典籍中窺見一斑。

《本草求真》指出綠豆「味甘性寒」,能有效解毒,故能治療各種癰腫等症。此論點著重於綠豆的解毒作用,認為其能清除體內毒邪,從而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即使是內臟、經絡、皮膚及脾胃受毒邪侵擾,綠豆也能緩解。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綠豆「壓熱解毒之力過之」,其清熱解毒功效甚至超越赤豆。此外,它還具有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等多重益處,並強調其不會像某些藥物般久服傷身。 此書也特別提到綠豆皮寒,能解各種毒物,建議連皮生研服用效果最佳。書中更引用《夷堅志》中服用附子中毒的案例,說明綠豆解毒的實際功效。

《開寶本草》則記載綠豆可治療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等症,並可消腫下氣,說明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日華子本草》亦提到綠豆能「除熱毒風,厚腸胃」,說明其清熱功效同時兼顧脾胃的調理。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病理學角度闡述綠豆的功效,認為其能「除熱下氣解毒」,並能治療陽明客熱引起的風疹、以及濕熱引起的脹滿、熱氣奔豚等症。 其他典籍如《本草匯言》也強調其「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的功效,以及《醫鏡》中提及其「清火清痰,療癰腫痘爛」的臨牀應用。

綜觀各家論述,綠豆的清熱瀉火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解毒、消腫、利水等方面,且多部典籍都佐以臨牀實例或病理分析,佐證其功效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綠豆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綠豆作為傳統食療食材,早已載於典籍,現代研究更逐步闡明其在血糖調控方面的藥理功效。綠豆不僅因其富含膳食纖維,更含有多酚類物質等多樣生物活性成分,這些皆為其發揮降血糖作用的關鍵。

膳食纖維在腸道中形成的黏性物質,能顯著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有助於平緩餐後血糖的急劇上升,避免血糖峰值,從而穩定血糖水平。同時,綠豆所含的多酚類物質,如黃酮類及酚酸類化合物,展現出多重調節血糖的潛在機制。這些物質被認為能提升周邊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胰島素能更有效率地將血液中葡萄糖轉運至細胞內利用,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部分研究亦指出,綠豆中的特定成分或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胰臟β細胞的健康與功能,繼而輔助胰島素的適度分泌。綜合這些作用,綠豆從延緩吸收、提升敏感性及促進分泌等多面向管道,展現出其在血糖管理中的潛力。

2. 抗氧化

綠豆,作為涼性食物,其藥理價值不僅限於清熱解毒,更因其顯著之抗氧化功效而備受重視。其活性成分主要涵蓋維生素C及豐富之多酚類物質。這些多酚化合物,包括黃酮類、酚酸類等,共同構成綠豆強大之抗氧化系統。

透過高效之自由基清除能力,綠豆能有效中和體內有害之活性氧自由基(ROS),例如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等。此作用可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保護細胞膜、蛋白質及核酸免受自由基攻擊所導致之氧化損傷。持續性的氧化應激是導致多種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及部分癌症發生的重要誘因。綠豆所提供的抗氧化保護,可有效減輕此類氧化應激,降低細胞老化與功能失調之風險。其作用機制深入細胞層面,從分子水平上維護生物體的穩定性與完整性。綠豆的藥理功能透過其抗氧化機制,為維持細胞健康、延緩生理衰老進程、並輔助預防慢性病提供了堅實的生物活性基礎。

3. 改善睡眠

綠豆,作為日常飲食中常見的糧食與藥食同源之物,其對於改善睡眠的藥理功效正逐漸受到關注。此作用主要歸因於綠豆中富含的一種重要胺基酸——天門冬氨酸(Aspartic acid)。

天門冬氨酸在人體體內扮演著多重角色,而其對於睡眠的影響,關鍵在於它有助於提升血清中色胺酸(Tryptophan)的濃度。色胺酸,作為一種必需胺基酸,是人體內合成多種關鍵神經傳導物質,特別是血清素(Serotonin)與褪黑激素(Melatonin)的重要前驅物。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在調節情緒、壓力反應以及最重要的睡眠週期中扮演核心角色。

當血清中的色胺酸濃度得以提升,大腦便能獲取更充足的「原料」,以有效地合成這些有助於放鬆與誘導睡眠的化學信號。褪黑激素直接參與調節生理時鐘和入睡過程,而血清素則與情緒穩定和淺層睡眠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透過攝取富含天門冬氨酸的綠豆,理論上有助於提升體內色胺酸的生物利用度,進而促進神經系統的平衡,改善睡眠質量,緩解部分因神經傳導物質失衡而引起的睡眠問題。

此外,綠豆本身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傳統功效, Aunque這些直接與睡眠的藥理機制無關,但其整體對身體的平衡調理作用,亦有可能間接為良好的睡眠環境創造條件,例如緩解身體的燥熱不適,使人更容易進入安穩的睡眠狀態。

4. 促進腸道健康

綠豆,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食用豆類,其在維護整體人體健康方面展現出多重藥理學功效。在眾多益處中,其對於促進腸道健康的獨特作用尤其值得深入探討。綠豆之所以能顯著支持消化道機能,核心在於它富含膳食纖維。這些纖維成分在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後,不同於其他營養素,它們不會被小腸酵素分解吸收,而是保持其結構完整性,持續向下移動。

這些未經消化的膳食纖維在腸道中發揮著關鍵的物理性作用。它們能夠增加糞便的體積,並像海綿一樣吸收大量水分,使糞便變得柔軟濕潤。這種體積的增加和質地的改變,直接對腸壁產生溫和的機械性刺激,進而有效地促進腸道蠕動。強健規律的腸道蠕動,是確保腸道內容物順利移動、加速廢物排泄的基礎。

因此,透過攝取綠豆所提供的膳食纖維,能夠有效減緩便秘問題,幫助維持規律的排便習慣。規律且暢通的排便不僅能減少腸道積滯毒素的時間,更有助於維護健康的腸道微生態環境。當腸道能夠高效運作、定期清除廢物時,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將得以優化,從而全面性地保持腸道健康。這種透過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並緩解便秘的直接藥理作用,是綠豆在現代健康飲食中備受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功效體現了食物在體內複雜而精密的生物化學反應。

5. 護膚美容

綠豆在中醫學上被視為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藥食同源之品。其能有效清解體內濕熱,改善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痘瘡、紅腫及油光等肌膚困擾,從而淨化膚質。中醫認為,綠豆的滋陰養顏、潤膚美容之效,無論內服或外用,皆能由內而外調理肌膚,使其常保水潤與光澤。

現代科學研究進一步佐證,綠豆富含維生素E及胡蘿蔔素等強力抗氧化成分。這些天然抗氧化劑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皮膚細胞的損害,從源頭上延緩肌膚的衰老進程,同時提升皮膚的彈性與緊實度。

此外,綠豆亦蘊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必需氨基酸及多種微量元素。這些珍貴的營養物質是皮膚細胞生長與修復的重要基礎,能深層滋養肌膚,促進老舊角質的代謝,加速新細胞的生成。長期規律地攝取或應用綠豆相關製劑,有助於改善膚色不均,使肌膚呈現出令人稱羨的白皙、柔嫩、細膩質感,煥發自然健康的元氣光采。

6. 降血壓

綠豆,作為一種普遍食用的豆類,其在輔助血壓管理方面的潛力日益受到關注。其降壓的藥理學基礎之一,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鉀含量。鉀在人體內扮演著關鍵的電解質角色,能夠有效地對抗鈉的攝入,幫助調節體內的水分與電解質平衡。過多的鈉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主要因素,而鉀透過促進鈉的排出,能減輕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進而有助於降低或穩定血壓。

此外,綠豆亦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類黃酮(例如牡荊素和異牡荊素)以及酚酸等。這些天然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的氧化應激損傷,改善血管的彈性和功能。健康的血管內皮對於維持正常的血壓至關重要。研究也指出,綠豆中的一些特定胜肽,可能具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抑制活性,這是一種模仿某些降壓藥物作用的機制,可幫助血管舒張,進一步降低血壓。其所含的膳食纖維也有助於改善血脂,間接支持心血管健康。因此,綠豆不僅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材,其內含的鉀、抗氧化劑及潛在的生物活性胜肽,共同賦予了它在科學層面輔助管理血壓的潛力。

7. 抗菌抗病毒

綠豆作為傳統食材,其藥理研究揭示了在抗菌抗病毒方面的潛在功效。其所含的單寧,被證實具有顯著的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單寧的抗菌作用機制可能涉及干擾細菌的細胞壁合成、蛋白質變性或酶活性抑制,進而阻礙其繁殖與存活,展現直接的抑菌效果。

此外,綠豆中的香豆素、生物鹼、植物甾醇及皁甙等生物活性成分,雖不直接殺滅病原體,卻透過調節和提升宿主自身的免疫功能,間接發揮其抗菌抗病毒的效果。這些化合物能協同作用,活化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活性,促進細胞介素的釋放,並調節免疫訊號通路,促使體內產生更多抗體,加速清除受感染細胞。這種全面的免疫力提升,有助於增強身體對抗外來細菌感染與病毒侵襲的防禦能力,構築更強大的自我保護屏障,減少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因此,綠豆在抗菌抗病毒領域的作用,更多體現為一種輔助性的、透過增強機體自癒能力的間接效應。

8. 降血脂

綠豆素有「降脂良藥」之美譽,其在調控血脂方面的藥理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活性成分。其中,尤以皂苷(Saponins)和異黃酮(Isoflavones)為核心。這些天然生物活性物質,通過多重路徑協同作用,對體內的膽固醇代謝產生正面干預。

首先,綠豆中的皂苷和異黃酮能有效減少腸道對膳食膽固醇的吸收。它們或透過與膽固醇形成難溶性複合物,或改變腸道微環境,降低膽固醇經消化的吸收率,使其隨糞便排出體外。其次,這些活性成分對肝臟內的生物合成途徑產生抑制作用,能夠阻止肝臟內源性膽固醇的過度合成,這是降低血脂的關鍵環節之一。再者,綠豆所含物質還能促進膽固醇的異化代謝,加速其分解轉化並促進排出體外,而非僅僅阻止吸收或合成。

透過減少吸收、抑制合成及促進分解等多重機制,綠豆能綜合地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水平,從而有效改善並預防高血脂症。

綠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絞汁。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綠豆注意事項重點:

  1. 不可去皮:綠豆皮有消腫利尿功效,去皮後會降低藥效,甚至可能導致氣滯不暢。
  2. 忌榧子殼:榧子殼與綠豆同食會產生毒性,可能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
  3. 脾胃虛寒者忌用:綠豆性偏寒,脾胃虛寒、滑洩者食用後可能加重症狀。
  4. 飽脹悶氣:綠豆肉多食可能引起飽脹、悶氣等不適感。
  5. 中和藥效:綠豆具有解毒功效,會與機磷、重金屬結合生成沉澱物,降低藥效。
  6. 生理期女性:綠豆偏寒,生理期女性食用可能導致體質虛寒、貧血。
  7. 胃功能弱者:綠豆含有大量蛋白質,消化時會產生胺基酸,胃功能弱者食用後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腹瀉。
  8. 體質偏寒者:綠豆偏寒,體質偏寒者不宜大量食用。

綠豆相關的方劑


綠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丹毒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頭痛損傷口乾低血糖糖尿ch小便渾濁不清腋下腫痛感覺掌心發熱黃帶赤白帶嘴唇乾裂麻疹甲狀腺亢進痛風頭皮癢面色發紅面色較黑面色發黃原發性高血壓膽囊炎膀胱炎高血脂慢性肝炎尿道炎麥粒腫身體發低熱大便出血黃疸面部搔癢腎及輸尿管結石尿道結石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排尿困難淋巴結腫大腮腺炎白帶濕疹身體沉重痤瘡胰臟炎大便秘結帶狀疱疹面部浮腫無尿及少尿排尿後有殘尿感小便疼痛皮膚顏色發黃眼睛發黃流汗顏色黃睪丸疼痛腫脹頭部面部紅腫流鼻血陰莖疼痛搔癢四肢浮腫發脹小便顏色偏黃肛門灼熱感大便像羊屎潮熱汗皰疹陰囊搔癢女陰搔癢四肢抽搐手腳容易出汗身體容易出汗手心腳心發熱皮疹紅疹嘴唇痛發燒下肢水腫皮膚搔癢盆腔炎心胸煩熱眼睛紅痛肥胖口瘡嘴破口角炎血尿膽結石

綠豆含有的化學成分


胡蘿蔔素(Carotene), 核黃素(Riboflavin), 球蛋白(Globulin), 蛋氨酸(Methionine), 色氨酸(Tryptophan), 酪氨酸(tyrosine), 果糖(Fructose), 葡萄糖(Glucose), 麥芽糖(Maltose), 磷脂酸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 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磷脂酸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 磷脂酸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