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

綠豆

LU DOU

  • 英文名稱:Phaseolus radiatus L. Mung beans, Green gram
  • 別名:青小豆
  • 藥品來源:豆科菜豆屬植物綠豆,以種子入藥。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綠豆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綠豆,在中醫典籍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從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中,可以歸納出綠豆清熱解毒的機理及應用。例如,《本草求真》指出綠豆「味甘性寒」,能有效解毒,因其能改善因毒邪內熾而導致的臟腑、經絡、皮膚及脾胃等方面的問題,故而對癰腫等症有效。《開寶本草》則更進一步指出綠豆能「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並可「消腫下氣,壓熱解毒」。《本草匯言》更精煉地概括其功效為「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這些描述都說明綠豆善於清除體內積聚的熱邪毒素。

此外,古籍也記載了綠豆解特定毒素的功效。《本經逢原》明確指出綠豆能「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本草綱目》更進一步說明綠豆能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諸毒」,並記載了以綠豆解附子中毒的實例,印證其解毒功效的可靠性。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病機角度闡釋,認為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能治療陽明客熱引起的風疹、濕熱導致的脹滿等症,說明其清熱解毒的機理與調節臟腑功能密切相關。《日華子諸家本草》和《食療本草》也提到綠豆益氣、厚腸胃、潤皮膚等功效,說明其清熱解毒的同時,還能滋養身體。

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綠豆的清熱解毒功效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包含清除熱邪毒素、調節臟腑功能,以及針對特定毒素的解毒作用,這也使其成為一味臨牀應用廣泛的中藥單方。

2. 生津止渴

綠豆,其「生津止渴」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由其寒涼性質決定,而是與其多方面的藥理作用緊密相關。

《食療本草》中孟詵記載:「研煮汁飲,治消渴」,直接點明綠豆能治療消渴症,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糖尿病,其生津止渴之效由此可見一斑。這與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相關。古代醫家認為消渴症多由「暑熱」、「燥熱」內蘊引起,綠豆性味甘寒,能清解體內積熱,從而緩解口渴症狀。《本草匯言》更明確指出綠豆能「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此處的「熱」不僅指體表之熱,更包含內在的蘊熱,正是這些蘊熱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

此外,《神農本草經疏》從病機角度闡釋了綠豆的功效:「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解陽明之熱,則風疹自除。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除濕則腫消,壓熱則氣下,益脾胃而腎邪亦自平也。」消渴也與脾胃、腎經的濕熱有關,綠豆能清熱利濕,調節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改善津液生成與代謝,達到生津止渴的效果。《本草求真》雖然著重綠豆的解毒作用,但其提及綠豆「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也暗示了其滋養臟腑、促進津液生成的作用,間接支持其生津止渴的功效。

綜上所述,綠豆生津止渴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其清熱解毒、利濕、益脾胃等多種藥理作用的綜合體現,古代醫家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和總結,最終得出綠豆能有效緩解口渴、治療消渴等症狀的結論。

3. 消暑利尿

綠豆,其消暑利尿功效自古以來即為醫家所重視。諸多古代醫籍均記載了其療效,以下將結合古代典籍闡述其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指出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其甘寒的特性,能有效清解體內暑熱。所謂「陽明客熱則發出風疹」,說明暑熱蘊積於陽明經,導致風疹等症狀,而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此外,「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說明濕熱之邪困阻脾胃,造成水液代謝障礙,導致脹滿。綠豆則能利水消腫,改善此種情況。《開寶本草》也記載其能「消腫下氣,壓熱解毒」,進一步佐證其利尿消腫的功效。

《本草求真》提到綠豆「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這說明綠豆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滋養臟腑,提升機體抗病能力,間接有助於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本草綱目》則更進一步指出綠豆「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並強調其「益氣、厚腸胃、通經脈」,說明其功效更勝赤豆,且具有益氣、調理腸胃、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這些都與利尿消暑的功效密切相關。 孫思邈的《本草書名》更直接提及綠豆能「利小便脹滿」,明確點出了其利尿功效。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於綠豆消暑利尿功效的描述,從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益氣健脾等多個方面佐證了其作用機理。綠豆的甘寒之性,使其能有效清除體內暑熱,並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從而達到消暑利尿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籍對其功效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肯定了其在暑熱病症中的應用價值。

4. 補氣

古籍中對綠豆功效的記載甚多,雖然主要強調其清熱解毒之效,但仔細研讀,亦可窺見其「補氣」之作用,此「補氣」並非像人參、黃耆那樣直接壯大元氣,而是透過間接途徑,達到提升體能的效果。

《日華子本草》明確指出綠豆「益氣」,《食療本草》則記載其「益氣力,潤皮肉」。這些記載暗示綠豆能增強體力,滋養肌膚。然而,需注意的是,此「益氣」並非指直接提升元氣,而是指改善臟腑功能,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增強體力的效果。

《本草綱目》李時珍認為綠豆「益氣、厚腸胃、通經脈」,並強調其無久服枯人之忌。這點非常重要,說明綠豆的「補氣」作用並非虛耗元氣,而是溫和且持續的。其「厚腸胃」的功效,也能間接提升消化吸收能力,使人體更好地吸收營養,從而增強體力。 《本草求真》則從解毒角度切入,指出綠豆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其解毒作用能消除體內毒邪對臟腑的侵擾,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間接達到「補氣」的效果。

總而言之,古籍中關於綠豆補氣的記載並非直接說明其如同補益藥物那樣直接作用於元氣,而是通過清熱解毒、益胃健脾等功效,間接改善身體機能,使人體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增強體力,改善疲乏等「補氣」的功效。 這是一種溫和、安全的「補氣」方式,與直接補氣的藥物作用機理有所不同。

5. 利水滲濕

綠豆,其「利水滲濕」功效在歷代本草典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來自其寒涼的藥性,而是與其解毒、清熱等作用密切相關。

《神農本草經疏》中提到綠豆「甘寒能除熱下氣解毒」,並解釋了其治療「脹滿」的機理:「脹滿者,濕熱侵於脾胃也」,說明綠豆的利水滲濕作用,實則源於其祛除濕熱的能力。濕熱蘊結於脾胃,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則出現脹滿等症狀。綠豆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清除致病的濕熱之邪,從而使水液代謝恢復正常,達到利水滲濕的效果。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綠豆「消腫治痘之功雖同赤豆,而壓熱解毒之力過之」,並強調其「益氣、厚腸胃、通經脈」。 這說明綠豆的利水滲濕並非單一作用,而是與其益氣、健脾胃等功效協同作用的結果。強健的脾胃具有良好的運化功能,才能更好地促進水液的代謝和排出,因此綠豆的利水滲濕作用與其整體的調理作用息息相關。

其他典籍如《開寶本草》記載綠豆「消腫下氣,壓熱解毒」,《本草求真》則強調其解毒作用能使「凡臟腑經絡皮膚脾胃,無一不受毒擾」的狀況得到改善。這些記載都從不同角度印證了綠豆利水滲濕功效的機理,並非單純地利水,而是通過整體調理,達到平衡水液代謝的目的。 因此,綠豆的利水滲濕功效,應理解為其整體藥性作用的體現,而非孤立的單一功效。

6. 清熱瀉火

綠豆,古籍中屢屢提及其清熱瀉火的功效,堪稱一味平價且有效的解暑良藥。其功效之詳盡,可從多部經典中醫典籍中窺見一斑。

《本草求真》指出綠豆「味甘性寒」,能有效解毒,故能治療各種癰腫等症。此論點著重於綠豆的解毒作用,認為其能清除體內毒邪,從而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即使是內臟、經絡、皮膚及脾胃受毒邪侵擾,綠豆也能緩解。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指出綠豆「壓熱解毒之力過之」,其清熱解毒功效甚至超越赤豆。此外,它還具有益氣、厚腸胃、通經脈等多重益處,並強調其不會像某些藥物般久服傷身。 此書也特別提到綠豆皮寒,能解各種毒物,建議連皮生研服用效果最佳。書中更引用《夷堅志》中服用附子中毒的案例,說明綠豆解毒的實際功效。

《開寶本草》則記載綠豆可治療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等症,並可消腫下氣,說明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日華子本草》亦提到綠豆能「除熱毒風,厚腸胃」,說明其清熱功效同時兼顧脾胃的調理。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病理學角度闡述綠豆的功效,認為其能「除熱下氣解毒」,並能治療陽明客熱引起的風疹、以及濕熱引起的脹滿、熱氣奔豚等症。 其他典籍如《本草匯言》也強調其「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的功效,以及《醫鏡》中提及其「清火清痰,療癰腫痘爛」的臨牀應用。

綜觀各家論述,綠豆的清熱瀉火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解毒、消腫、利水等方面,且多部典籍都佐以臨牀實例或病理分析,佐證其功效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綠豆的現代功效


1. 降血糖

綠豆瀉火解毒,尤善清熱祛暑,既能補益脾胃,又有降血糖之功。現代研究發現,綠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酚類物質等有效成分,可延緩糖分吸收,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降低血糖水平,故為糖尿病患者之食療佳品。

2. 抗氧化

綠豆乃清涼解毒之佳品,其抗氧化功能亦備受推崇。綠豆中之維生素C及多酚類物質,皆具強大之抗氧化能力,可清除體內有害之自由基,抑制氧化反應,減少細胞損傷,進而延緩衰老,預防慢性疾病,實乃養生之寶。

3. 改善睡眠

綠豆含天門冬氨酸,有助增血清色胺酸濃度,促睡眠質量,改善睡眠問題。

4. 促進腸道健康

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消暑止渴,健脾除濕,明目降壓之功效。綠豆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減緩便祕問題,保持腸道健康。

5. 護膚美容

綠豆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明目退翳之功。中醫認為,綠豆入藥具有滋陰養顏、潤膚美容之效。現代研究發現,綠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蔔素等抗氧化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緩皮膚衰老、增強皮膚彈性的作用。此外,綠豆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能夠滋養肌膚,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皮膚白嫩細膩。

6. 降血壓

綠豆乃良藥,有降壓良效。其含有鉀,可助調體內水,平血壓。高者宜常服。

7. 抗菌抗病毒

綠豆中之單寧,具有抗菌活性,可抑制細菌生長。其所含之香豆素、生物鹼、植物甾醇、皁甙,可增強免疫功能,間接發揮抗菌作用。

8. 降血脂

綠豆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明目退翳等功效。綠豆中含有豐富的皁苷、異黃酮等活性成分,可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異化,或在肝臟內阻止膽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總膽固醇,有效降低血脂,故有「降脂良藥」之稱。

綠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120g;研末;或生研絞汁。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綠豆注意事項重點:

  1. 不可去皮:綠豆皮有消腫利尿功效,去皮後會降低藥效,甚至可能導致氣滯不暢。
  2. 忌榧子殼:榧子殼與綠豆同食會產生毒性,可能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狀。
  3. 脾胃虛寒者忌用:綠豆性偏寒,脾胃虛寒、滑洩者食用後可能加重症狀。
  4. 飽脹悶氣:綠豆肉多食可能引起飽脹、悶氣等不適感。
  5. 中和藥效:綠豆具有解毒功效,會與機磷、重金屬結合生成沉澱物,降低藥效。
  6. 生理期女性:綠豆偏寒,生理期女性食用可能導致體質虛寒、貧血。
  7. 胃功能弱者:綠豆含有大量蛋白質,消化時會產生胺基酸,胃功能弱者食用後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腹瀉。
  8. 體質偏寒者:綠豆偏寒,體質偏寒者不宜大量食用。

綠豆相關的方劑


綠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糖尿病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丹毒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頭痛損傷口乾低血糖糖尿ch

綠豆含有的化學成分


蛋白質(Protein), 脂肪(Fat), 碳水化物(carbohydrate), 鈣(calcium), 磷(phosphorus), 鐵(iron), 胡蘿蔔素(carotene), 硫胺素(thiamine), 核黃素(riboflavine), 尼克酸(niacin), 水分(moisture), 熱量(calorie), 修正熱量(Correction calorie), 粗蛋白(crudeprotein), 粗脂肪(crudefat), 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 灰分(Ash), 總碳水化合物(Total carbohydrates),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糖質總量(Total sugar content),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半乳糖(Galactose), 麥芽糖(maltose), 蔗糖(sucrose), 乳糖(lactose), 鈉(Sodium), 鉀(Potassium), 鎂(magnesium), 鋅(Zinc), 銅(Copper), 錳(manganese), 維生素A總量(Total Vitamin A), 視網醇當量(Retinol equivalent), 視網醇(Retinol), α-胡蘿蔔素(α-carotene), 維生素D總量(Total Vitamin D), 維生素D總量(Total Vitamin D), 維生素D2(vitaminD2), 維生素D3(Vitamin D3), 維生素E總量(Total Vitamin E), α-維生素E當量(alpha-vitamin E equivalent), α-生育酚(α-tocopherol), β-生育酚(β-Tocopherol), γ-生育酚(γ-Tocopherol), δ-生育酚(δ-Tocopherol), 維生素K1(Vitamin K1), 維生素K2(Vitamin K2), 維生素K2(Vitamin K2), 維生素B1(vitaminB1), 維生素B2(vitaminB2), 菸鹼素(nicotinic acid), 維生素B6(vitaminB6), 維生素B12(VitaminB12), 葉酸(folicacid), 維生素C(vitaminC), 脂肪酸S總量(Total fatty acid S), 酪酸(butyric acid), 己酸(hexanoicacid), 辛酸(caprylicaid), 癸酸(capricacid), 月桂酸(lauricacid), 十三酸(tridecylicacid), 肉豆蔻酸(myristicacid), 十五酸(Pentadecanoicacid), 棕櫚酸(palmiticacid), 十七酸(heptadecanoicacid), 硬脂酸(stearicacid), 十九酸(Nineteen Acid), 花生酸(arachidicacid), 山酸(Mountain grass), 廿四酸(Myristicacid), 脂肪酸M總量(Total fatty acid M), 肉豆蔻烯酸(Myristoleic acid), 棕櫚烯酸(Palmitoleic acid), 油酸(oleicacid), 鱈烯酸(Codenoic acid), 芥子酸(Sinigrin), 脂肪酸P總量(Total fatty acid P), 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 次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 十八碳四烯酸(Octadecatetraenoicacid), 花生油酸(arachidoleic acid), 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廿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 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其他脂肪酸(Other fatty acids), 反式脂肪(Trans fat), 水解胺基酸總量(Total amount of hydrolyzed amino acids), 天門冬胺酸(Aspartic acid), 酥胺酸(Threonine), 絲胺酸(serine), 麩胺酸(Glutamic acid), 脯胺酸(proline), 甘胺酸(glycine), 丙胺酸(Alanine), 胱胺酸(cystine), 纈胺酸(Valine), 甲硫胺酸(methionine), 異白胺酸(isoleucine), 白胺酸(leucine), 酪胺酸(tyrosine), 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 離胺酸(lysine), 組胺酸(Histidine), 精胺酸(arginine), 色胺酸(Tryptophan), 膽固醇(cholesterol), 酒精(Alcoh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