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風玉容散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引發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痘瘡等,有良好的療效。
- 涼血潤膚:綠豆富含維生素B族和礦物質,具有滋陰涼血、潤澤肌膚的功效。對於因熱毒侵犯或氣血不足導致的皮膚乾燥、粗糙、色素沉著等問題,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綠豆在消風玉容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涼血潤膚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消風玉容散中加入菊花,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平肝明目的功效。
消風玉容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菊花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並能涼血消腫,緩解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因此被列入方劑中。
消風玉容散中使用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 白附子性溫,味辛,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之效。方中加入白附子,可有效治療因風濕邪氣侵襲肌膚而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瘡瘍等,達到消風止癢、消腫止痛的效果。
- 配伍增效: 白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白芷等配伍使用,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的效果,進一步提升方劑整體療效。
消風玉容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癢: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解表、燥濕止癢之效。對於風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白芷可以有效地消除風熱,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症狀。
- 美白潤澤: 白芷富含揮發油、香豆素等成分,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可以抑制黑色素生成,改善皮膚暗沉,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皮膚白皙潤澤。
因此,白芷在消風玉容散中,可以發揮祛風止癢、美白潤澤的雙重作用,有效改善皮膚問題,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消風玉容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吹花癬」(俗稱桃花癬),為春季好發之面部皮膚病,症見皮膚乾燥脫屑、泛紅瘙癢,或隱現紅斑,狀如花瓣拂面,與風熱外襲、肌表鬱滯相關。其名「玉容」,暗喻改善面部膚色、潔淨皮毛之功,兼有「消風」之效,乃外治與內服(疏風清熱飲)並用之方,外用以祛風清熱、潔膚止癢。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綠豆面(君藥)
- 性甘涼,清熱解毒、潤澤肌膚。
- 含澱粉與微量成分,具吸附油脂與溫和去垢之效,代替肥皂可減刺激,適合敏感肌膚。
白菊花(臣藥)
- 疏散風熱、清肝明目,《綱目》載其能「去皮膚死肌」。
- 含揮發油與黃酮,輕揚上行,助散面部風熱,緩解紅癢。
白附子(佐藥)
- 辛溫,祛風痰、逐寒濕,為「面部導引藥」。
- 其辛散之力助透達表邪,但用量需控制(本方比例得當),與涼藥配伍制其溫燥。
白芷(佐藥)
- 芳香上達,《神農本草經》言其「長肌膚,潤澤顏色」。
- 既可祛風止癢,又能化濕通竅,改善局部氣血滯澀。
熬白食鹽(使藥)
- 微鹹寒,清火涼血,《千金方》用鹽摩膚治瘡癬。
- 輕度殺菌、軟化角質,輔助潔淨。
冰片(佐使)
- 清香透散,清熱止痛,開鬱通竅。
- 局部用之可涼膚止癢,引諸藥透達肌表。
方義解析與作用機理
此方以「清熱祛風」為主軸:
- 祛風:白附子、白芷辛散表邪,菊花輕清上行,合而解散風熱鬱於頭面之勢。
- 清熱:綠豆、鹽、冰片涼潤降火,緩解熱蘊肌膚之紅癢。
- 潔膚:綠豆面與鹽協同物理性清潔,減少風熱依附之穢濁。
整體而論,其外治邏輯在於「去其鬱熱,散其風邪」,使肌表氣血通和,配合內服藥(疏風清熱飲)標本兼顧,共奏消癬玉容之效。
傳統服藥法
綠豆面3兩,白菊花1兩,白附子1兩,白芷1兩,熬白食鹽5錢。
上為細末,加冰片五分,再研勻收貯。
每日洗面,以代肥皂用之。內服疏風清熱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消風玉容散, 出處:《金鑑》卷七十四。 組成:綠豆面3兩,白菊花1兩,白附子1兩,白芷1兩,熬白食鹽5錢。 主治:吹花癬,俗稱桃花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