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豆飲子

三豆飲子

SAN DOU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0%
脾經 23%
胃經 15%
腎經 15%
肺經 7%
小腸經 7%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豆飲子中的赤小豆,是因其具備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赤小豆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其利水消腫作用主要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症狀,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而其清熱解毒之效則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因此,赤小豆在三豆飲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祛除濕熱、消腫利水,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三豆飲子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利水消腫: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三豆飲子常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症,黑豆的利水作用能有效改善水濕停滯的病症。

二、健脾益氣: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三豆飲子常用於脾虛濕困的患者,黑豆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改善脾虛所致的水腫。

此外,黑豆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促進身體康復。

三豆飲子中包含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它能清熱解毒,特別是對於暑熱、濕熱、毒熱等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腹瀉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利水消腫:綠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以及皁甙、生物鹼等活性物質,能利水消腫,改善水腫。在三豆飲子中,綠豆與其他豆類協同作用,更能發揮清熱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

三豆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其調和藥性以及緩解藥物毒性

三豆飲子由黑豆、綠豆、赤小豆組成,藥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可中和三豆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功效,可以緩解三豆飲子中其他藥物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因此,在三豆飲子中加入甘草,可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同時又能保護脾胃,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豆飲子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三豆飲子為傳統中醫預防痘疹(如天花、麻疹等)之常用方,主要功效為「活血解毒」。古代醫籍記載其能:

  1. 預防痘疹發作:未病先防,透過清熱解毒降低痘疹發病風險,或減輕發作時之熱毒症狀。
  2. 治療痘瘡蘊熱:針對痘疹初起,症見發熱煩躁、皮膚紅癢,能清解血分熱毒,緩解不適。
  3. 防疫避瘟:古代用於瘟疫流行期間,透過調和營衛、解毒利濕,增強人體抗邪能力。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

  1. 赤小豆(1升)

    • 性味:甘、酸,平。
    • 功效: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尤擅清血分濕熱。
    • 作用:針對痘疹濕熱蘊結,助濕毒從小便而解。
  2. 黑豆(1升)

    • 性味:甘,平。
    • 功效:補腎養血、利水解毒。
    • 作用:固護正氣,兼能涼血解毒,預防熱毒傷陰。
  3. 綠豆(1升)

    • 性味:甘,寒。
    •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利水。
    • 作用:直接清瀉痘疹熱毒,尤善解瘡瘍火毒。
  4. 甘草(1兩)

    • 性味:甘,平。
    • 功效:調和諸藥、益氣解毒。
    • 作用:緩和綠豆之寒性,並增強全方解毒之效。

組方邏輯

  • 清解與扶正並行
    • 綠豆、赤小豆偏重清熱解毒,直折痘疹熱毒;
    • 黑豆補益腎水,防熱毒耗傷陰血,扶助正氣。
  • 分消濕熱
    • 赤小豆利濕,綠豆瀉火,使濕熱從二便分消。
  • 協同增效
    • 甘草調和藥性,並助綠豆、赤小豆增強解毒之力。

治療機轉

  1. 預防痘疹:透過清血分熱毒,減少痘邪(病毒)蘊結發病的機會。
  2. 緩解症狀:若已發痘疹,能降熱毒、減煩躁,避免熱毒內陷營血。
  3. 調節體質:長期服用可調整濕熱偏盛之體質,降低感染疫病風險。

煎服法原理

  • 「水八升煮熟」:久煮取汁,使豆類解毒成分充分釋放。
  • 「空心食豆飲汁」:空腹服用利於吸收,增強藥效。
  • 「連服七日」:古代認為可達持久防疫之效,符合「治未病」思想。

歷代醫籍應用差異

  • 《得效方》:強調其預防痘疹功效。
  • 《醫學正傳》:用於痘瘡初起之蘊熱煩躁。
  • 《痘疹仁端錄》:稱「稀痘丹」,突出其減少痘疹發作的密度與嚴重度。

此方體現中醫「藥食同源」思想,以平和之品調理體質,適合古代痘疹流行時作為防疫方劑。

傳統服藥法


赤小豆1升,黑豆1升,綠豆1升,甘草1兩。
預防痘疹,活血解毒。
淨淘,水8升煮熟。逐日空心任性食豆飲汁7日,永不發。預服此則不發。
三豆飲(《得效》卷十一)、三豆湯(《醫學正傳》卷八)、三豆餅子(《醫統》卷九十一)。三豆稀痘丹(《痘疹仁端錄》卷十三)、三豆子湯(《便覽》卷四)。①《醫學正傳》:三豆淘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痤瘡肺炎麻疹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三豆飲子, 出處:《傷寒總病論》卷四。 組成:赤小豆1升,黑豆1升,綠豆1升,甘草1兩。 主治:預防痘疹,活血解毒。主治:痘瘡,瘟疫,痘蘊熱煩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