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湯

草豆湯

CAO DOU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8%
胃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4%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草豆湯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氣: 黑豆性平味甘,入腎、脾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草豆湯本身偏寒涼,加入黑豆可起到平衡藥性、溫和脾腎的作用,避免寒涼過度損傷脾胃。
  2. 健脾利水: 黑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對脾胃虛弱、水腫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草豆湯中的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也具有健脾利水之效,黑豆的加入可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

草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草豆湯本身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緩解藥性,避免過寒傷胃,使藥效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脾、調和諸藥的功效,能增強草豆湯中其他藥物的效力,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此外,甘草還能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因此,在草豆湯中加入甘草,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藥效,確保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草豆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砂石淋」,即現代所稱泌尿系統結石症,尤以下焦濕熱蘊結所致之砂石小便不利為主要適應症。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黑豆(120粒)

    • 性味甘平,入脾、腎經,傳統認為其兼具利水、解毒之效。《本草綱目》載黑豆能「治腎病,利水下氣」。其富含皂苷類成分,可促進水分代謝,協助分解結石;而蛋白質與礦物質亦有助修復泌尿黏膜。
    • 以120粒為量,取「通利十二經絡」之意,此數目或與古代象數理論相關,強調整體氣機調和。
  2. 甘草(生,1寸,銼)

    • 生用性涼,清熱解毒,《傷寒論》中常用於緩急止痛。其甘草甜素可抑制炎症反應,緩解結石移動時之尿路刺激;所含黃酮類物質亦有鬆弛平滑肌作用,間接助排石。
    • 銼法(切碎)增藥材接觸面,加強水煎時有效成分溶出。
  3. 滑石末(1錢,後調)

    • 甘淡寒,為利尿通淋要藥,《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癃閉利小便」。其矽酸鎂成分可吸附尿道毒素,潤滑管壁,減少結石摩擦損傷,與甘草配伍即「六一散」基礎,協同清熱利濕。
    • 後下調和,避免久煎破壞礦物質結構,保留物理性通利作用。

組方邏輯與可能機理:

  • 清利濕熱:滑石與生甘草搭配,清下焦濕熱而利尿,針對砂石淋之病機本源。
  • 柔潤護絡:黑豆滋腎不助濕,甘草緩急,共減排石過程對黏膜之損傷,體現「祛邪不傷正」思維。
  • 物理排石:滑石微粒或許能吸附細小砂石,黑豆與甘草成分可能調節尿液酸鹼度,抑制結石增大。

此方簡約而深合「通、潤、清」之法,反映古代對泌尿結石「濕熱搏結」病機的直觀認知,並透過藥物協同作用促進自然排石。

傳統服藥法


黑豆120粒, 甘草1寸(生,銼)。上以新水煎,乘熱入滑石末1錢調和,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草豆湯, 出處:《直指》卷十六。 組成:黑豆120粒,甘草1寸(生,銼)。 主治:砂石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