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腸湯

TONG CH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心經 20%
脾經 10%
肝經 10%
肺經 8%
大腸經 8%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通腸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下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對於便祕、腸道積滯、熱結等症狀,大黃能有效促進腸蠕動,軟化糞便,幫助排出宿便,達到通腸的效果。

二、清熱解毒:大黃亦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清除腸道內的熱毒,對於因熱毒積聚導致的腹痛、發熱、口苦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通腸湯中加入大黃,不僅可以通便,還能清熱解毒,達到整體的治療效果。

通腸湯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通利水道之效。對於因濕熱內阻、水液停滯所致的便祕,滑石可幫助排泄體內多餘水分,改善腸道濕熱,促進排便。

2. 滑腸通便:滑石性質滑利,能潤滑腸道,降低糞便在腸道中的摩擦阻力,促進糞便排出。對於因腸道燥熱、糞便乾燥所致的便祕,滑石能有效緩解症狀,幫助順暢排便。

總之,滑石在通腸湯中發揮利水滲濕、滑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改善便祕症狀,促進腸道蠕動,恢復正常排便功能。

通腸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能行氣消積,緩解腸胃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通腸湯多用於治療便祕、腹脹等症,枳殼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泄,故而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理氣止痛: 枳殼除了行氣消積之外,還能理氣止痛,對於因氣滯引起的腹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枳殼在通腸湯中起到行氣消積、理氣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便祕、腹脹等症狀。

通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腸道瘀血,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
  2.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腸道乾燥,進而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因此,通腸湯中加入當歸,不僅能通便,還能滋養腸道,改善因氣血不足或瘀血阻滯導致的便祕。

通腸湯中加入綠豆,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濕的功效。對於腸胃積熱,導致便祕、腹脹等症狀,綠豆能清熱解毒,緩解腸道炎症,促進排便。

二、利水消腫:綠豆利水消腫,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緩解便祕引起的腹脹、水腫等症狀。

因此,通腸湯中加入綠豆,既可清熱解毒,又可利水消腫,有助於通暢腸道,改善便祕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腸湯」

主治功效

痘疹生出後,大顆的痘疹,沒有膿液,且小便不通、大便便祕、腹脹。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大黃

性寒,味苦,歸脾經、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當歸

性溫,味甘辛,歸肝經、心經、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滑石

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枳殼

性寒,味酸,歸脾經、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綠豆

性寒,味甘,歸心經、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清熱瀉火、利水滲濕、補氣、消暑利尿等功效。

臨牀應用

通腸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疹生出後,大顆的痘疹,沒有膿液,且小便不通、大便便祕、腹脹。本方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活血化瘀、消暑利尿的功效。

總結

通腸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痘疹生出後,大顆的痘疹,沒有膿液,且小便不通、大便便祕、腹脹。本方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活血化瘀、消暑利尿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黑脂麻3錢,大黃1錢,滑石1錢,枳殼1錢,當歸5分,綠豆7粒。
加牛膝1錢引經,易下。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腸湯的注意事項如下:

孕婦慎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腸湯,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三。 組成:黑脂麻3錢,大黃1錢,滑石1錢,枳殼1錢,當歸5分,綠豆7粒。 主治:痘疹大、小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