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奪命丹

神仙奪命丹

SHEN XIAN DUO M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肝經 19%
肺經 15%
心經 14%
脾經 14%
腎經 9%
大腸經 4%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奪命丹」方劑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如下:

  1. 斂肺止咳: 烏梅性酸澀,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方中若出現肺氣上逆、咳嗽不止等症狀,烏梅可起到鎮咳止喘的效果。
  2. 生津止渴: 烏梅味酸,可生津止渴,尤其適用於因燥熱、津液虧損而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烏梅在「神仙奪命丹」中主要起到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的作用,為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中藥方劑[神仙奪命丹]的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解毒、安神的作用。硇砂含有的砷化物能夠有效清除體內毒素,平靜神經。在[神仙奪命丹]中,硇砂的加入可以提高方劑對於焦慮、毒熱病症的療效,幫助安定情緒,改善健康狀況。

中藥方劑[神仙奪命丹]的組成中包含[雄黃],因為雄黃具有強效的解毒、消腫作用。雄黃含有的主要成分能夠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因毒熱引起的症狀。在[神仙奪命丹]中,雄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對於毒熱病症的治療效果,幫助清理體內毒素,促進健康。

「神仙奪命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藥性:

  1. 活血化瘀: 乳香味辛、性溫,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明顯療效。此藥性在方劑中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瘀血積聚,達到止痛消腫的作用。
  2. 消腫生肌: 乳香亦有消腫生肌的功效,能促進創傷癒合,對於外傷導致的傷口、潰瘍等,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乳香在「神仙奪命丹」方劑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神仙奪命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複雜而精妙,其中一味重要藥材為「百草霜」。百草霜,古時製作方法特殊,乃是由多種草藥燒燼後所得之灰,再經細緻篩選而成,色澤如霜,故名。此藥性寒味甘,具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之效,適用於各種內外傷症。在神仙奪命丹中,百草霜擔任著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角色,對於方中辛溫、辛涼等不同藥性的調節至關重要。其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解毒力,促進病體康復,並防止因藥物過於燥烈導致的副作用,確保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性與療效,彰顯了中醫藥理學中「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辨證施治原則。

神仙奪命丹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某些急症或重症。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綠豆這一成分。綠豆在中醫理論中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它性味甘寒,主要歸心、胃經,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和濕氣,對於熱病煩渴、暑熱、水腫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在神仙奪命丹這種強調急診救治的方劑中,綠豆的作用更顯得重要。它能夠迅速地幫助身體排出毒素,減輕因熱毒過盛而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此外,由於其性質寒涼,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鎮靜降溫的效果,有助於穩定患者的病情。因此,將綠豆納入此方劑之中,不僅可以增強整體方劑的解毒能力,還能在危急時刻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這也是綠豆成為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之緣由。

「神仙奪命丹」並非一個真實存在的方劑,更不是中醫藥學的正規藥方,因此無法針對其中包含的黑豆進行分析。

中醫藥學中的藥方組成需嚴謹考量藥性、藥效,並遵循辨證論治原則,絕無「奪命」之說。若您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的中醫師,切勿輕信或嘗試網路上的非正規醫藥資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奪命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神仙奪命丹主治「肝氣鬱結」所致之嘔吐、翻胃(反胃)及便秘,尤其針對因七情(情緒失調)引發之氣機鬱滯,症見噎膈不通、糞便乾硬如羊屎者。其適應範疇屬於中醫「噎膈」「反胃」等病證,此類病症多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導致氣鬱化火、痰瘀互結,阻塞胃脘或腸道,進而影響納食與傳導功能。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配伍與核心作用

  • 烏梅(君藥):味酸,主入肝、脾、肺經,具斂肝氣、生津液、安蛔止痛之效。此方以烏梅為主,取其「酸收」特性斂降肝火,緩解肝氣橫逆導致的嘔吐;同時酸甘化陰,潤燥通便,改善腸道乾結。
  • 硇砂(或硼砂):性溫有毒,能軟堅散結、化痰通瘀。其與雄黃協同,破積滯、消癥瘕,針對噎膈中的痰瘀阻滯。
  • 雄黃:辛溫有毒,解毒燥濕,破血散結,助硇砂攻逐鬱積之痰瘀。
  • 乳香:辛香走竄,活血行氣止痛,與百草霜配伍,調和氣血、化瘀止血,兼顧氣滯與瘀血。
  • 百草霜:苦澀平,止血消積,吸附腸道濁毒,減輕鬱熱灼傷之出血傾向。
  • 綠豆、黑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緩解方中硇砂、雄黃之毒性,同時潤腸通便。

2. 組方邏輯

此方以「攻邪為主,兼顧護正」為原則,針對肝鬱化火、痰瘀互結之病機:

  • 疏肝解鬱:烏梅斂肝,乳香行氣,共調肝之疏泄。
  • 化痰破瘀:硇砂、雄黃直搗痰瘀積滯,開通閉塞。
  • 潤腸通便:烏梅、黑豆、綠豆滋陰潤燥,緩解燥屎內結。
  • 解毒護胃:綠豆、黑豆制約硇砂、雄黃毒性,百草霜吸附腸道穢濁。

3. 丸劑設計與服法深意

  • 噙化服藥:使藥效緩釋於咽喉至胃脘,直接作用於噎膈病位(食道、賁門)。
  • 熱餅與熱茶送服:借助穀氣溫中助運,茶之升降氣機,助藥力推行。

4. 為何能治「糞如羊屎」

此症屬「津枯腸燥」,烏梅酸斂生津,黑豆、綠豆滋陰潤下,硇砂軟堅散結,共同潤通腸道。而肝氣疏泄得調(烏梅、乳香),氣行則津布,間接改善便秘。


同方異名之變通

《醫學入門》以硼砂代硇砂,硼砂性涼,更偏重清熱化痰,適於熱象明顯者,反映方劑隨證加減的靈活性。

總結

神仙奪命丹以「酸收攻積」為特色,通過斂肝行氣、破瘀化痰、潤腸解毒,多途徑破解噎膈反胃之頑結。其組方體現「峻藥緩攻」思維,以丸劑緩釋藥性,並注重毒性制衡與臟腑調和,乃古代治療氣鬱痰瘀重症之代表方。

傳統服藥法


烏梅13個(水浸,去核),硇砂2錢,雄黃2錢,乳香1錢,百草霜5錢,綠豆49粒,黑豆49粒。
上將烏梅杵爛,余藥為末,入梅再搗和勻為丸,如彈子大,以乳香少加朱砂為衣,陰乾。
每服1丸,空心噙化,待藥盡,烙熱餅1個,擘碎入熱茶泡食之,無礙為驗,過3-5日依法再服1丸即愈。
忌油膩、鹽、酸、怒氣、房勞;忌一切魚、鵝、雞、羊、生冷、油膩及一切發熱之物。
雄黃二豆丸(《赤水玄珠》卷四)、二豆回生丹(《回春》卷三)、二豆回香丹(《東醫寶鑒·雜病篇》卷五)。《醫學入門》有硼砂,無硇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大便秘結容易焦慮恐懼心肌梗塞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容易憂鬱多痰噁心反胃半身或下肢麻木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奪命丹,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九。 組成:烏梅13個(水浸,去核),硇砂2錢,雄黃2錢,乳香1錢,百草霜5錢,綠豆49粒,黑豆49粒。 主治:肝氣鬱結,嘔吐,翻胃,便秘。七情氣鬱嘔吐,或噎食不通,糞如羊屎。

神仙奪命丹,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南薄荷葉1兩,天南星(湯泡透,切片,薑汁炒)5錢,薑蠶3錢,南羌活5錢,荊芥穗2錢,川椒(去目)1錢,遼細辛2錢,牙皂(刮去皮弦)8兩,石腦油(真者)2兩,硼砂1兩。 主治:中風,痰厥,氣厥,牙關緊,不省人事。

神仙奪命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 神仙奪命丹(《楊氏家藏方》卷十。)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組成:石燕子1枚(火燒令紅,醋淬7次),母丁香1錢半,水磨雄黃2錢,酒蠟半兩,鱉血1蛤蜊殼。主治:釣傳屍勞蟲。 。 主治:釣傳屍勞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