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奪命丹

七仙奪命丹

QI XIAN DUO M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心經 18%
肝經 16%
脾經 13%
肺經 13%
腎經 10%
大腸經 5%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仙奪命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是一種廣泛應用於中醫領域的藥材。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砷化物,這使其在一定劑量下具備強烈的殺菌和消炎作用,對於清熱解毒、燥濕化痰有著良好的療效。在中醫理論中,七仙奪命丹的配方旨在驅邪消滅病邪,調和人體的陰陽之氣。雄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功效,特別是在治療一些急性病症方面。

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使用時需特別謹慎。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引發中毒,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在使用七仙奪命丹時,應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以保證安全和療效。透過合理運用雄黃的特性,七仙奪命丹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療效,促進疾病的康復,這也是其在中醫中持續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

七仙奪命丹是一種在中醫中被廣泛使用的方劑,主要由多種中藥組成,其中包括硼砂。硼砂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特性,其主要成分是硼酸,能有效對抗體內的炎症及毒素,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在七仙奪命丹中,硼砂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整體方劑的效果,特別是在治療某些由熱毒引發的疾病時。它不僅可以促進體內的循環,提升免疫力,還能幫助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有助於恢復健康。此外,硼砂還具有鎮靜及抗菌的作用,對於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病症,能起到輔助療效。總的來說,硼砂的存在不僅豐富了七仙奪命丹的組成,還提升了其治療效果,使方劑更具多重療效,符合中醫辯證論治的特點。

「七仙奪命丹」中的乳香,其添加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性。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的作用。

在方劑中,乳香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化解瘀血、消散腫痛、緩解疼痛的目的。同時,乳香的溫性也能溫通經脈,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乳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止痛功效,更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七仙奪命丹方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在於其收斂止瀉的功效。

烏梅味酸、性平,入肝、脾、肺經,具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其酸味能收斂肺氣,止咳止喘;其收斂性亦能固澀腸道,止瀉痢。

因此,七仙奪命丹中加入烏梅,旨在收斂腸道,止瀉止痢,以緩解因腸道功能失調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

「七仙奪命丹」並非真實存在的藥方,可能是虛構或民間傳說中的名稱。因此,無法確定其組成是否包含綠豆,更遑論分析原因。

然而,綠豆在中藥材中具解毒、清熱、利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暑熱、中暑、解毒等病症。若「七仙奪命丹」的虛構設定是針對熱毒或中毒等情況,綠豆的加入可能起到解毒降熱的作用。

但需強調,中藥的使用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指導,切勿自行配藥服用。

七仙奪命丹中加入黑豆,看似奇怪,實則有其藥理根據。

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解毒的功效。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並含有花青素、異黃酮等抗氧化物質。

七仙奪命丹多為毒性較強的方劑,加入黑豆能起到緩解毒性、保護臟腑的作用。黑豆的補腎益氣功效,可減輕毒藥對腎臟的損害;而其解毒功效,則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降低毒性。因此,黑豆在七仙奪命丹中的加入,並非無稽之談,而是經過長期臨牀實踐驗證的有效手段。

「七仙奪命丹」並非真實存在的藥方,其所提到的「百草霜」更不存在於中藥材名錄中。

中藥方劑的命名和組成都需符合一定的規律,以「七仙奪命丹」這種名稱和藥材組合,明顯屬於虛構的產物。

「百草霜」這個名稱也缺乏邏輯,中藥材的命名通常與其來源、性狀或功效相關,而「百草霜」則顯得過於籠統,無法指向任何具體的藥材。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七仙奪命丹」並非真實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百草霜」也並不存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仙奪命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噎膈」,即古代所指吞嚥困難、食道阻塞類病症,屬氣滯、痰凝、瘀血互結之證。方名「奪命」喻其藥性峻猛,針對危急重症而設,古代可能用於食道腫瘤、頑固性嘔逆等病症。藥效機理在於解毒散結、祛瘀化痰,以烏梅酸收軟堅為主,配合諸藥攻邪,佐以朱砂衣鎮心安神,緩解病者焦躁。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雄黃、硼砂

    • 雄黃辛溫,解毒殺蟲,破血結;硼砂甘鹹涼,消痰腐、散結腫。二者合用,一溫一涼,化解痰瘀熱毒,針對噎膈病理產物(如痰瘀壅塞)。
  2. 乳香、百草霜

    • 乳香活血止痛,通絡散瘀,改善氣血瘀滯;百草霜(鍋底灰)止血散瘀,兼吸附濁邪。二者共推瘀血消散,緩解阻塞疼痛。
  3. 烏梅、綠豆、黑豆

    • 烏梅酸澀軟堅,生津開胃,為君藥,能「蝕惡肉」(《本經》),緩解食道拘攣;綠豆清熱解毒,黑豆活血利水,二者調和藥性,兼護脾胃。
  4. 配伍巧思

    • 烏梅之酸斂,反佐雄黃、硼砂之峻烈,防傷正氣;綠豆、黑豆49粒(符合古法「七七」劫數之意),既取象數療法,亦限制劑量。朱砂衣鎮靜安神,緩解病患焦慮。

總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毒藥攻邪」為核心,針對噎膈痰瘀毒互結之病機,透過:

  • 化痰(硼砂、百草霜)
  • 破瘀(乳香、雄黃)
  • 軟堅(烏梅)
  • 解毒(綠豆、黑豆)
    多途徑化解有形之結,配合含服緩釋藥力,直接作用於局部。然方中雄黃、朱砂具毒性,須嚴格遵循古法製劑與用量,非尋常病症所宜。

傳統服藥法


雄黃2錢,硼砂2錢,乳香1錢,烏梅12個(去核),綠豆49粒,黑豆49粒,百草霜1錢。
上為末,烏梅肉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朱砂2錢,研細為衣,陰乾收固。
每服1丸,空心口含自化,用茶漱口咽下,過3-4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七仙奪命丹,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雄黃2錢,硼砂2錢,乳香1錢,烏梅12個(去核),綠豆49粒,黑豆49粒,百草霜1錢。 主治:噎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