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汁

豆油汁

DOU YOU ZH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50%
胃經 50%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豆油汁」中包含「綠豆」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 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濕的功效。在豆油汁中,綠豆能有效緩解因暑熱、濕氣或毒素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 解油膩: 豆油汁常用於油膩食物的搭配,綠豆的清涼解膩特性可以幫助消化油脂,減少油膩感,避免油膩食物對身體的負擔。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豆油汁》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癬生臉上如錢,抓之有白屑者」,指面部生癬,形狀如錢幣大小,搔抓後有白色皮屑脫落。此類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面癬」「脂溢性皮炎」**範疇,屬風熱濕邪蘊結皮膚導致,常伴隨乾燥脫屑、局部瘙癢。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藥材特性

  • 綠豆(《本草綱目》):
    性味甘寒,歸心、胃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消暑利水。外用可緩解熱毒瘡瘍、皮膚炎症。《本草匯言》載其「解熱毒,散腫結」,現代研究亦表明綠豆含抗氧化成分,能抑制皮膚發炎反應。

(2)製法原理

方中以炭火煅燒綠豆,透過「燻蒸萃取」法取得碗中冷凝汁液,此步驟可能使綠豆中的有效成分(如多酚、黃酮類)隨高溫揮發後凝集。其邏輯推論如下:

  1. 清熱解毒:綠豆寒性作用於局部,可滲透皮膚,抑制熱毒引起的紅腫瘙癢。
  2. 收斂止癢:煅燒後生成的焦性成分(類似炭藥特性),可能有輕微收斂作用,減少白屑脫落。
  3. 物理效應:高溫煅燒使綠豆分解為小分子物質,更易透過皮膚角質層發揮抗炎效果。

(3)對症機轉

  • 「癬如錢,有白屑」屬風燥或濕熱證,綠豆汁的清熱特性可緩解局部熱象,其汁液的滋潤性亦能改善乾燥脫屑。
  • 製法中的「紙蒙碗口」類似傳統蒸餾法,可能萃取出脂溶性成分,直接作用於皮膚表層,調理皮脂分泌。

三、可能的治療原理

  1. 抗炎抑菌:綠豆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抑制皮膚表層真菌或細菌滋生(如面癬常見的霉菌感染)。
  2. 修復屏障:汁液的保濕性協助修復受損角質層,減少脫屑。
  3. 局部鎮靜:寒涼藥性降低皮膚微血管充血,緩解瘙癢感。

此方反映古代「簡便外治」思維,以單藥精製針對局部病變,符合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綠豆。
將綠豆捶碎,以紙蒙碗口,針刺多孔,以碎豆鋪紙上,炭一塊燒豆,豆灼盡,紙將焦,去豆揭紙,碗中有汁。
用以塗患處,3-5次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豆油汁, 出處:《奇方類編》卷下。 組成:綠豆。 主治:癬生臉上如錢,抓之有白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