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豆燈心糯米湯
LU DOU DENG XIN NUO M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濁》卷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胃經 16%
肺經 16%
小腸經 16%
膀胱經 16%
心經
胃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綠豆在「綠豆燈心糯米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降溫的功效。對於夏季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作用。
- 利水消腫: 綠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幫助人體排出多餘水分,對於濕熱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輔助治療效果。
綠豆燈心糯米湯中加入燈心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燈心草味甘淡,性寒,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火、瀉熱毒的功效。綠豆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兩者搭配,可有效清熱瀉火,適用於熱病煩渴、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症狀。
- 利尿消腫:燈心草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和毒素,配合綠豆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因熱毒內蘊導致的浮腫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綠豆燈心糯米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熱渴」,即因體內熱邪熾盛導致的口渴煩躁、津液耗傷之證。古代醫家認為,熱邪易傷陰耗氣,使津液不足而現口乾渴飲,此方以清熱生津為核心,適用於暑熱或內熱輕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綠豆(1酒杯)
- 性味功效:甘、寒,歸心、胃經。清熱解毒、消暑利水。
- 方解:為君藥,針對「熱渴」主因。綠豆寒涼能清熱解暑,甘寒生津止渴,兼可利尿使熱邪從小便出,符合「治暑以清心利小便為先」之理。
燈心(30根)
- 性味功效:甘、淡、微寒,歸心、肺、小腸經。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 方解:為臣藥,助綠豆引熱下行。燈心質輕上浮,能清心除煩,疏通上焦鬱熱;其淡滲利水之性,導心火下移小腸,從尿而解,改善熱渴之煩躁不安。
炒糯米(1撮)
- 性味功效:甘、溫,歸脾、胃、肺經。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炒後增強溫澀之性)。
- 方解:為佐使藥,調和方劑寒涼之偏。炒糯米溫補脾胃,一則防綠豆、燈心寒涼傷胃;二則借其黏滞之性緩和利尿過度,顧護陰液,輔助生津止渴之效。
三、整體方義
全方以「清熱為主,佐以固護中焦」為配伍邏輯。綠豆與燈心協同清熱利尿,標本兼治,使暑熱或內熱從小便而泄;炒糯米健脾和中,既防寒涼傷正,又助津液化生。三藥甘寒與甘溫並用,清利不傷脾,溫補不助熱,共奏清熱解渴之效。
四、推理延伸應用
此方結構簡單,藥性平和,推測亦可用於:
- 輕症中暑或夏季煩渴
- 心火偏亢所致口舌生瘡(燈心清心火)
- 小便短赤兼輕度津傷(綠豆、糯米益陰)
(注:用藥需依具體證候加減,此處僅論原方設計思路。)
傳統服藥法
綠豆1酒杯,燈心30根,炒糯米1撮。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綠豆燈心糯米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濁》卷二。 組成:綠豆1酒杯,燈心30根,炒糯米1撮。 主治:熱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