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毒內消丹

信毒內消丹

XIN DU NEI XI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驗方匯選》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4%
肝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7%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信毒內消丹方劑中包含芒硝,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解毒: 芒硝味苦鹹寒,性下行,具有瀉熱解毒之功效,可清熱解毒,通腑排毒,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內陷心包、神昏譫語、口渴便祕等症。
  2. 消腫止痛: 芒硝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信毒內消丹主要針對熱毒內陷、心包受邪等症,芒硝的加入可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信毒內消丹中添加白礬,主要是利用其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的特性。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其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引起的瘡瘍腫痛、皮膚瘙癢等症狀。同時,白礬亦具有解毒生肌作用,能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信毒內消丹中添加白礬,旨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生肌止痛的效果。

信毒內消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信毒內消丹方中多為辛烈之品,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不受損傷。
  2. 解毒護心: 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並有補氣益脾,緩解心悸的作用。在信毒內消丹中,可降低其他藥物的毒性,保護心臟功能。

總而言之,甘草在信毒內消丹中起着調和藥性、解毒護心的重要作用,使其藥效更安全有效。

信毒內消丹方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信毒內消丹為治毒邪熾盛、熱毒內陷之方,綠豆可輔助清熱解毒,降低毒素對人體的傷害。
  2. 緩解藥物毒性: 信毒內消丹方中含有部分毒性較強的藥物,例如雄黃、硃砂等。綠豆可減輕藥物的毒性,保護人體臟腑免受傷害,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綠豆在信毒內消丹方中,起到清熱解毒、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信毒內消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信石中毒」。信石(砒石,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性極熱毒,古時誤服或過用易致吐瀉、肢冷、昏迷,甚則暴斃。此方以清熱解毒、中和毒性為核心,針對信石之熱毒特性,急挫其勢,使毒內消而防外攻。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火消(硝石)

    • 性味:辛、苦、微鹹,大溫。
    • 作用:具「透發伏毒」之功,能散結消積,開通壅滯。硝石之辛散,可助毒邪從內透解,避免瘀熱內陷。
  2. 白礬

    • 性味:酸、澀,寒。
    • 作用:傳統解砒毒要藥,其酸寒能斂熱毒、凝滯毒質,減緩信石腐蝕之性。《本草綱目》載其「解砒毒,吐下即癒」,與火消一散一斂,共制毒性。
  3. 甘草

    • 性味:甘,平。
    • 作用:甘緩和中,解百藥毒。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可與金屬毒物結合,降低吸收;其緩急特性亦能護胃氣,緩解信石所致劇烈吐利。
  4. 綠豆

    • 性味:甘,寒。
    • 作用:清熱解毒,專解金石藥毒。《本草匯言》稱其「解砒石、附子諸毒」。綠豆之寒涼助白礬清熱,甘淡之性利水滲毒,使邪從下出。

三、配伍邏輯

全方以「寒熱並用、攻斂兼施」為法:

  • 攻毒透邪:火消辛散開泄,引毒外透;
  • 斂毒緩急:白礬酸收固毒,甘草緩中護正;
  • 清解利下:綠豆清熱利尿,導毒下行。
    四藥協作,既速解信石之熱毒,又調和脾胃,防毒傷正氣。此方結構簡練,符合中醫「急則治標」原則,尤適於毒發驟急之症。

傳統服藥法


火消30克,白礬30克,甘草30克,綠豆30克。
上為細末。
用冷開水調下或灌之。限1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信毒內消丹有瀉下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果出現嚴重的腹瀉,應立即停止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信毒內消丹, 出處:《中醫驗方匯選》。 組成:火消30g,白礬30g,甘草30g,綠豆30g。 主治:信石中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