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定吐飲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定吐飲針對的是因脾胃虛弱、寒濕內阻所致的吐逆症狀,半夏能溫中散寒,化痰降逆,有效緩解嘔吐。
- 燥濕化痰: 半夏亦具燥濕化痰之效,可去除脾胃中的寒濕痰飲,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吐逆的病因。
因此,半夏在定吐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止嘔,又能化痰,有效治療脾胃虛寒、痰濕內阻所致的吐逆症狀。
定吐飲方劑中加入綠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積所致的嘔吐,綠豆能清熱解毒,消解胃熱,緩解嘔吐症狀。
- 和胃降逆:綠豆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對於脾胃虛弱,胃氣不和而引發的嘔吐,綠豆能起到和胃降逆、止嘔的作用。
綜上所述,定吐飲方劑中加入綠豆,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和胃降逆,有效緩解嘔吐症狀,體現了中藥配伍的辯證施治原則。
定吐飲方劑中包含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 溫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對於因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生薑可以溫暖胃氣,驅寒止嘔。
- 和中降逆: 生薑還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以調和脾胃,使氣機運行順暢,減少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
總而言之,生薑在定吐飲方劑中,發揮溫胃止嘔、和中降逆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嘔吐症狀。
「定吐飲」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是為了其溫陽散寒、化痰止嘔的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脾、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性,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止嘔;其化痰止嘔之效,可以化解寒痰,止息嘔吐。
此外,肉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有利於恢復體力,進一步提升止嘔的效果。因此,在「定吐飲」方劑中加入肉桂,可以有效地溫陽散寒,化痰止嘔,達到治療吐逆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定吐飲」專治「吐逆」,即因胃氣上逆所致嘔吐。古代醫家取半夏、生薑相須為用,佐以薄桂溫通,針對寒痰停飲或中焦虛寒之嘔吐。半夏降逆化痰,生薑溫胃止嘔,二者配伍源自《傷寒論》生薑半夏湯思路;薄桂助陽化氣,增強溫中止嘔之效。全方側重「溫降」,適用於脾胃寒濕型嘔吐,症見嘔吐清涎、脘冷苔白等。
【組成與治療原理】
半夏(炮製後)
- 核心作用:降逆止嘔,燥濕化痰。
- 炮製邏輯:湯煮去毒,焙乾存性,綠豆大顆粒利於成分釋放,去細末減刺激。炒製後減其峻性,增溫中止嘔之效。
生薑(帶皮切塊)
- 配伍關鍵:協同半夏「生薑畏半夏」之反佐,增強止嘔力。
- 工藝考量:帶皮保留辛散之力,切塊與半夏同炒,使藥性交融,溫中散寒效果更穩。
薄桂(去粗皮)
- 輔助機理:肉桂嫩枝(薄桂)溫而不烈,通陽化飲,助脾胃升清降濁。
- 炒製時機:後下防揮發油散失,微炒存香氣,引火歸元以平衝逆。
整體治療原理
- 藥對協同:半夏降逆,生薑散寒,符合「辛開苦降」法,調暢氣機。
- 炒製增效:慢火炒香熟,使藥性溫和持久,適合「稍空心服」以直達中焦。
- 去沫慎用:簸去黑焦末,避免燥熱傷胃,體現古代對炮製細節的講究。
此方體現「寒吐用溫降」的辨證思維,透過藥物配伍與炮製工藝的結合,調整脾胃氣機升降,從而達到止嘔定吐之效。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口父)咀如綠豆大,篩去細末)2兩,生薑(淨洗,拭乾,和皮)2兩,薄桂(去粗皮,(口父)咀)3錢。
生薑切作小方塊,如綠豆大,同半夏和勻,入小鐺內,慢火順手炒令香熟帶乾,方下桂,再炒勻微有香氣,以皮紙攤盛地上出火毒,候冷,略簸去黑焦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2片,煎7分,稍空心少予緩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定吐飲, 出處:《幼科折衷》卷上。 組成:半夏、生薑、薄荷、藿香,一方無藿香。 主治:小兒慢驚,吐不止。
定吐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半夏(湯煮透濾,仍銼,焙乾[口父]咀如綠豆大,篩去細末)2兩,生薑(淨洗,拭乾,和皮)2兩,薄桂(去粗皮,[口父]咀)3錢。 主治:吐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