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魄散

奪魄散

DUO P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育寶慶》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脾經 33%
肺經 33%
胃經
脾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奪魄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可緩解藥物寒性對人體的刺激,避免寒邪侵襲脾胃,導致脘腹冷痛、嘔吐等不適。
  2. 調和藥性: 生薑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此外,生薑還可解毒,防止藥物毒性對人體造成傷害。

奪魄散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奪魄散用於治療痰濁上逆,神志昏迷,嘔吐不止等症,半夏可有效抑制嘔吐,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化痰開竅:半夏兼具化痰開竅之功。奪魄散治療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的病證,半夏可化解痰濁,使神志清醒,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奪魄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産後虛腫喘促」,其病機關鍵在於産後氣血虧虛,水濕運化失利,導致水飲停聚於肺(喘促)與肌膚(虛腫)。産後元氣虛弱,陽氣不足,無法溫煦水液,加之肺氣失宣,水道不通,故見小便不利、水腫;水飲上逆迫肺,則發為喘促。奪魄散通過「小便利為效」的治療目標,旨在通利水道、降逆平喘,以消腫定喘。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生薑(取汁)

    • 作用:生薑辛溫,既有發散之性,又能溫中止嘔。其汁液濃郁,可宣肺散水、溫通陽氣。
    • 原理:産後虛寒,水飲內停,生薑通過溫化散寒,助陽氣布散以推動水濕代謝,兼能降逆止喘(水飲上逆致喘)。「治腫須利水,生薑走而不守,通陽以行水」。
  2. 白麵(小麥麵粉)

    • 作用:性味甘涼,能補虛和中,緩急健脾。
    • 原理:此處非單用其補益,而是與生薑汁協同,裹半夏製成餅炙焦,形成「載藥緩行」之效。麵粉經炙後略具焦香,可醒脾助運化,間接促進水濕代謝。
  3. 半夏(湯洗去滑)

    • 作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治痰飲要藥。
    • 原理:半夏專攻水飲上逆之喘促,通過降氣化痰,直接緩解肺氣壅滯。湯洗去滑(減其毒性,存其藥性),配合生薑製餅,增強溫化寒痰之效。

配伍邏輯與整體方義

  • 生薑+半夏:經典配伍(如小半夏湯),生薑制半夏毒性,並協同溫化水飲、降逆止喘。
  • 炙焦製餅:將生薑辛散之力與半夏降逆之性「固化」於焦香藥餅中,使藥效緩釋,專注於中焦水濕運化,非單純發汗或峻下。
  • 熱水調服:助藥力溫行,服後「小便利」標誌水濕得下,腫喘自消,符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

推論延伸
此方巧妙結合「溫通、燥濕、降逆」三法,針對産後虛中夾實(本虛標實)之證,避開滋膩補益以防壅滯,亦非單純攻逐傷正。通過溫化水飲、調暢氣機,使水濕從小便而去,喘腫得解,體現「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生薑(取汁)3兩,白麵3兩,半夏7個(湯洗去滑)。上以生薑汁搜面,裹半夏為七餅子,炙焦熟,為未。
每服1錢,熱水調下,小便利為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奪魄散, 出處:《産育寶慶》。 組成:生薑(取汁)3兩,白面3兩,半夏7個(湯洗去滑)。 主治:婦人産後虛腫喘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