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稱: Commelinacommunisl. Herbacommelinae, Common Dayflower Herb, Common Dayflower Herb
其他名稱:三角菜,水浮草,淡竹葉,鴨腳草,野靛青,竹葉草,地地藕,鼻斫草,鴨鵲草,雞舌草,竹根菜,鴨仔草,碧蟬兒花,鵝兒菜,三莢菜,藍花菜,碧竹草,螢火蟲草,竹葉活血丹,帽子花,桂竹草,三筴子菜,竹葉菜,菱角傘,竹雞草,碧蟬花,蘭花草,翠蝴蝶,鴨子菜,碧竹子,耳環草,竹節菜,水竹子,竹管草,藍姑草,牛耳朵草,淡竹葉菜,鴨食草,露草,青耳環花,竹葉蘭,藍花姑娘,竹雞莧,碧蟬,藍花水竹草,雞冠菜,碧蟾蜍
藥品來源:本品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 Commelinacommunis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採收,曬乾。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
(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最後更新日:2022-09-08
鴨跖草在古代就是用來清熱解毒瀉火,用於治療發高燒、咽喉腫痛、膀胱炎...等等,就像是使用抗生素的概念一樣。
用於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或咽喉腫痛,以及癰腫瘡瘍等症。本品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凡外感發熱,或熱性病發熱不退,可單味應用;也可配合解表藥或清熱藥同用。對於咽喉紅腫疼痛,可配伍蒲公英、烏蘞梅或土牛膝、大青葉等同用。用治癰腫瘡瘍,可配地丁草、蒲公英、野菊花等藥同用。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鴨跖草中分離出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高血糖、抗肥胖等作用對於流感也有治療作用,對一些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鴨拓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風熱感冒,高熱不退,咽喉腫痛,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癰腫疔毒。
鴨跖草還可應用於蛇毒咬傷,一方面煎湯內服,一方面用鮮草適量,洗凈,搗爛外敷。
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或濕入下註膀胱、小便淋瀝澀痛等症。本品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凡風水浮腫、小便不利,可配伍浮萍、芫荽等藥同用;濕熱下註膀胱、小便澀痛,可配伍鳳尾草、萹蓄、蒲公英等同用。
內服:煎湯,15-30g;鮮品60-9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揀去雜質,洗淨,切斷,曬乾。
《泉州本草》:脾胃虛弱者,用量宜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