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肝鬱氣滯,則血行不暢,容易導致出血。柴胡能疏解肝鬱,使氣血流通,從而止血。
- 調理肝脾,促進凝血:肝主藏血,脾主統血,二者關係密切。肝鬱脾虛,則血不歸經,容易出血。柴胡能疏肝解鬱,健脾益氣,從而調節肝脾功能,促進凝血。
因此,疏肝止血湯中加入柴胡,能夠有效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調理肝脾,最終達到止血的目的。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黃芩味苦寒,入肺、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肝火旺盛、熱毒壅盛導致的出血,黃芩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黃芩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肝鬱氣滯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出血。黃芩可以疏肝解鬱,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促進止血。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肝主疏泄,若肝氣鬱結,則可導致血行不暢,甚至出現出血症狀。白芍能疏肝解鬱,使肝氣舒暢,血行通暢,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 養血止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小板生成,提高血液凝固能力,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此外,白芍還有鎮痛作用,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導致的疼痛,進一步促進止血。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可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等,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此外,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出血,亦能起到輔助止血的效果。
因此,疏肝止血湯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以達到治療肝火上炎所致出血的功效。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涼血止血:牡丹皮味苦寒,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牡丹皮能通過疏肝解鬱,清熱涼血,達到止血的效果。
2. 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牡丹皮中含有牡丹酚、芍藥苷等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的作用。對於瘀血阻滯、血脈不暢所致的出血,牡丹皮能通過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達到止血的目的。
「疏肝止血湯」方劑中加入「苦楝子」的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止血止痛: 苦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血瘀滯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狀,可起到疏肝解鬱、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作用。
- 清熱解毒: 苦楝子亦可清熱解毒,對於肝熱上炎、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止血功效: 側柏葉性涼,味苦澀,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鼻衄、咯血、吐血、便血等。
- 疏肝解鬱: 側柏葉亦具疏肝解鬱之效。肝氣鬱結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加重出血。疏肝解鬱能使肝氣舒暢,氣血運行通達,從而促進止血。
因此,側柏葉在疏肝止血湯中,既可發揮止血功效,又可疏肝解鬱,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地榆,是基於其涼血止血的功效。
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肝經熱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地榆還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虛泄瀉等症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疏肝止血湯中加入地榆,不僅可以止血,還可以清熱解毒,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導滯之效。肝鬱氣滯可導致血行不暢,引發出血。枳殼可疏肝理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止血。
- 降逆止嘔,緩解肝氣上逆: 肝氣上逆可導致嘔吐、眩暈等症狀,而枳殼具備降逆止嘔之效,能有效緩解肝氣上逆引起的症狀。
因此,疏肝止血湯中加入枳殼,可達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和降逆止嘔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改善出血症狀,達到止血目的。
疏肝止血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止痛止血: 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止血的功效。肝氣鬱結易導致血行不暢,而吳茱萸可疏解肝氣,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 溫中止痛,緩解寒凝: 疏肝止血湯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吳茱萸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緩解寒凝血瘀,進一步促進止血作用。
主治功效
疏肝止血湯
中藥方劑「疏肝止血湯」,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黃芩、白芍、梔子、牡丹皮、苦楝子、側柏葉、地榆、枳殼、吳茱萸等十味中藥,具有疏肝、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潰瘍病出血肝鬱型。
柴胡具有散風熱、疏肝解鬱、平肝息風等功效,主治感冒發熱、胸脅脹悶、肝鬱氣滯等症狀。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主治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狀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主治肝陰不足、肝氣不舒、脾胃虛弱等症狀。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等症狀。
苦楝子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殺蟲止癢等功效,主治濕熱蘊結、腸燥便祕、皮膚瘙癢等症狀。
側柏葉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狀。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便血、痔血、血痢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等功效,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等症狀。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等功效,主治陽虛下陷、泄瀉、嘔吐、氣滯血瘀等症狀。
疏肝止血湯具有疏肝、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主治潰瘍病出血肝鬱型。
傳統服藥法
柴胡6克,黃芩6克,白芍10克,黑山梔10克,丹皮10克,金鈴子10克,側柏葉60克,地榆15克,枳殼5克,黃連3克(吳茱萸炒)。
疏肝解鬱,涼血止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涼血止血的作用,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疏肝止血湯, 出處:《古今名方》。 組成:柴胡6g,黃芩6g,白芍10g,黑山梔10g,丹皮10g,金鈴子10g,側柏葉60g,地榆15g,枳殼5g,黃連3g(吳茱萸炒)。 主治:疏肝解鬱,涼血止血。主治:潰瘍病出血肝鬱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