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濕丸

SHENG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胃經 22%
脾經 16%
肺經 13%
大腸經 10%
膀胱經 5%
腎經 4%
心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勝濕丸中包含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對於濕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肢體困重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祛風除痺: 蒼朮同時具有祛風除痺的功效,可以舒筋活絡、通經活血,對於濕邪痹阻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蒼朮在勝濕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治療濕邪所致的各種病症。

勝濕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濕熱: 白芍具有清熱涼血、緩解濕熱的作用。濕熱常伴隨疼痛、腫脹等症狀,白芍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濕熱引起的炎症反應,進而改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調和營血: 白芍還具有養血柔肝、調和營血的作用。濕熱侵襲,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白芍能滋養血液,使氣血流通,進而促進濕熱的消散,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勝濕丸方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將體內濕氣排出,達到除濕止痛的效果。勝濕丸主治風濕痺痛、濕熱痹痛,滑石在此扮演著利水滲濕,驅散濕邪的重要角色。
  2. 清熱解毒: 滑石還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因濕熱所產生的毒素,進一步減輕病患的痛苦。此功效與勝濕丸中其他清熱解毒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痹痛的目的。

勝濕丸中加入椿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 椿皮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椿皮亦具燥濕化痰之效,可針對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痰濕內阻而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因此,椿皮在勝濕丸中起到祛風濕止痛、燥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勝濕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燥濕止痛: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止痛之效。勝濕丸多用於治療寒濕痹痛、關節疼痛等,乾薑可以溫經散寒,驅散寒濕,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疼痛。
  2. 助藥力,增效力:乾薑的溫性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例如,可以幫助茯苓、蒼朮等藥材更好地利水滲濕,進一步達到祛除寒濕的效果。

因此,乾薑在勝濕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溫中散寒,又可以增強藥力,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勝濕丸方劑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止痛: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勝濕丸的主要功效為祛風除濕、清熱止痛,地榆能輔助清熱涼血,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疼痛及出血症狀,並輔助止痛。
  2. 收斂固澀,止瀉止痢:地榆亦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收斂腸道,止瀉止痢,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

因此,地榆的加入,不僅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更能收斂固澀,綜合改善因濕熱引起的各種病症,提升勝濕丸的療效。

勝濕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脹的功效。勝濕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困脾所致的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枳殼有助於疏肝理氣,解除濕熱對脾胃的阻礙,促進氣機運行,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
  2. 燥濕化痰,健脾開胃: 枳殼還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幫助去除濕熱之邪,並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勝濕丸中常與其他具有健脾利濕的藥物配伍使用,枳殼的加入有助於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勝濕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 勝濕丸方劑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易傷陰耗津。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避免傷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能增強藥效。配合方中其他藥物,達到祛濕止痛、溫陽散寒的效果。

總之,甘草在勝濕丸方劑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僅能調和藥性,還可增強療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勝濕丸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蒼朮: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地榆: 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斂瘡之效顯著,可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痤瘡等症;能排膿止痛,促進瘡口癒合,消腫止痛,是治療瘡痍、癰腫、疔瘡、膿瘍等膿血疾病的良藥。

乾薑: 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滑石: 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內服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治療小便不利、淋滴澀痛等症狀,也可配茯苓、薏米、車前子等同用,治療濕熱引起的水瀉。外用可治療濕疹、痱子等症狀。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勝濕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蒼朮、白芍、滑石、椿皮、乾薑、地榆、枳殼、甘草等。它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止瀉止痢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赤白帶下。

傳統服藥法


蒼朮(鹽炒)1兩,白芍藥1兩,滑石(炒)1兩,椿根皮(炒)1兩,乾薑(煨)2錢,地榆5錢,枳殼(炒)3錢,甘草3錢。
上為末,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空心米飲送下10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若帶下量多、色黃、質稠,伴有小便短赤、尿急、尿痛等症,可加減黃柏、金銀花、蒲公英等清熱利濕、消炎解毒之品。若帶下量少、色白、質稀,伴有腰骶酸痛、下腹墜脹等症,可加減當歸、川芎、白朮等補血活血、健脾益氣之品。

相關疾病


停經後月經又來白帶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勝濕丸, 出處:《濟陰綱目》卷三。 組成:蒼朮(鹽炒)1兩,白芍藥1兩,滑石(炒)1兩,椿根皮(炒)1兩,乾薑(煨)2錢,地榆5錢,枳殼(炒)3錢,甘草3錢。 主治:因濕熱勝而下赤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