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必效煎中加入乾薑,主要考量其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作用。方劑中若存在寒邪阻滯、脾胃虛寒等病症,則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此外,乾薑還可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與肉桂搭配,溫陽散寒;與白朮搭配,健脾燥濕;與附子搭配,回陽救逆。因此,必效煎中加入乾薑,可有效地改善因寒邪所致的症狀,提高療效。
必效煎方中加入粟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粟糠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它能有效地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從而緩解水腫症狀。對於一些因水溼停滯而導致的疾病,如水腫、腹脹等,粟糠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 健脾和胃:粟糠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從而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對於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羣來說,食用粟糠能有效地改善他們的腸胃功能。
總之,必效煎方中加入粟糠,既能利水消腫,又能健脾和胃,是中醫藥方劑中常用的藥材之一。
必效煎中包含地榆,主要原因如下:
-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地榆能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
- 收斂止瀉: 地榆亦有收斂止瀉之效,對於因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瀉,地榆能起到清熱燥濕、固澀止瀉的作用。
因此,地榆的加入可有效針對必效煎所治病症,起到涼血止血、收斂止瀉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必效煎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許多中藥方劑中會加入甘草,用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激,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必效煎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性較強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緩和藥性,使其藥效更為平和的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外,亦可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提升藥物的整體功效。必效煎中其他藥材可能與甘草產生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更大的療效。
「必效煎」方劑中包含白芍,其原因如下:
-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病症涉及肝血不足,導致疼痛或瘀血阻滯,白芍可緩解疼痛,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
- 斂陰止汗,固澀止瀉: 白芍還具有斂陰止汗、固澀止瀉的功效。若病症涉及陰虛汗出、脾虛泄瀉等,白芍可收斂陰液,固護脾胃,改善症狀。
總之,白芍在「必效煎」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針對不同病症,發揮其多方面的功效,起到緩解疼痛、調和營血、斂陰止汗、固澀止瀉等作用。
必效煎方劑中含有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補腎氣: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利水之效。腎主藏精,與生殖、衰老、免疫等密切相關,黑豆可滋補腎氣,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對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髮早白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利水消腫:黑豆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水腫、腹水等症狀有一定緩解效果。
因此,黑豆在必效煎方劑中起著滋補腎氣、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必效煎】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專治痢疾重症,尤其是「膿血日夜不息」的赤白痢,伴隨「裏急後重」(腹痛急迫、肛門墜脹)及「噤口惡痢」(無法進食的危症)。此類痢疾多因濕熱或寒濕邪毒蘊結腸道,損傷氣血,導致氣滯血瘀、化腐成膿。古稱「百藥不效者」,顯示其針對頑固難治之痢,推測可能用於寒熱錯雜或久痢傷正之證,意在溫斂並舉、調和氣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粟殼(蜜炙)
- 蜜炙緩和其峻烈之性,重點發揮「澀腸止瀉」之效,直接針對膿血下泄無度,防止氣血進一步耗傷。
臣藥:乾薑
- 辛溫散寒,溫中止血,與粟殼共奏「溫斂固脫」之功。乾薑可制衡痢疾常見的濕熱夾寒或中焦虛寒,避免粟殼過於凝滯。
佐藥:地榆、白芍
- 地榆:涼血止血,專治血痢,其微寒性可清腸中殘熱而不礙乾薑之溫。
- 白芍(炒):炒製減其寒性,柔肝止痛,緩解裏急後重,與甘草配伍成「芍藥甘草湯」基礎,舒緩腸道痙攣。
使藥:甘草、黑豆
- 甘草:調和諸藥,補益中氣,解毒緩急。
- 黑豆(炒):炒後健脾利濕,兼具解毒之效(古法用於緩解藥物毒性),並能固護腸胃。
【整體方義】
此方以「固澀為主,寒溫並調」為核心:
- 斂澀救急:粟殼搭配乾薑,針對滑脫不止之危症,急則治標。
- 活血止血:地榆清熱止血,乾薑溫經止血,雙向調節膿血便。
- 調氣和血:白芍、甘草緩解腹痛,黑豆健脾以助運化濕濁。
- 寒熱互制:乾薑之溫與地榆之涼,避免單純溫澀助熱或寒涼傷陽。
【適應證機理推測】
適用於痢疾日久致「正虛邪戀」者:腸道氣血耗傷,濕熱未淨,但已見脾陽虧虛(如畏寒、黏液偏多)。方中溫澀與涼血並行,既止瀉又止血,兼顧標本,故對噤口痢(胃氣衰敗)可能通過溫中醒脾、緩解毒滯而改善進食。
傳統服藥法
乾薑4錢, 粟殼(蜜炙)8錢, 地榆3錢, 甘草3錢, 白芍(炒)3錢, 黑豆(炒)1兩半。
分4劑,水1鐘半,煎7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必效煎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痢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必效煎, 出處:《仙拈集》卷一引《鬭門方》。 組成:乾薑4錢,粟殼(蜜炙)8錢,地榆3錢,甘草3錢,白芍(炒)3錢,黑豆(炒)1兩半。 主治:痢疾,膿血日夜不息,裏急後重,及噤口惡痢,百藥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