鬭門散

DOU M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8%
心經 15%
腎經 14%
肝經 12%
胃經 11%
大腸經 7%
膀胱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鬥門散中包含葛根,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鬥門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初起等症狀,葛根能幫助解表散熱,促進汗出,達到解表透疹的效果。
  2. 升陽止瀉,解肌止痛: 葛根還具有升陽止瀉、解肌止痛的作用。鬥門散若涉及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瀉或因風寒引起的肢體疼痛,葛根也能發揮其解表止痛、健脾止瀉的功效,提升藥效。

鬭門散中加入地榆,主要是針對其收斂止血的功效。地榆味苦澀,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方劑中加入地榆,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尤其是對於熱毒血瘀引起的出血,效果更佳。同時,地榆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疼痛腫脹也有很好的療效。

總之,地榆在鬭門散中起到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鬭門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副作用的作用。鬭門散中可能含有某些性烈或毒性較大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減輕藥性,使藥效更溫和,不易產生不良反應。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在鬭門散中,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鬭門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凝滯、陽氣不足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消化,恢復脾胃功能。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鬭門散中通常包含其他寒涼藥物,例如薄荷、連翹等,乾薑可以起到調節寒涼藥物的寒性,防止寒涼藥物過於寒涼,損傷陽氣,同時也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達到溫中散寒、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鬥門散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鬥門散主要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而當歸可以補血養血,活血化瘀,改善經血運行,緩解疼痛,達到調經止痛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鬥門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而當歸則可以輔助這些藥物,增強其療效。此外,當歸還能滋潤腸道,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鬥門散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烏髮、明目之效。鬥門散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目眩等症,黑豆的補腎作用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2. 利水消腫:黑豆亦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之功。鬥門散中亦常加入利水滲濕藥物,黑豆的利水作用可增強藥效,促進水濕代謝,減輕水腫。

總而言之,鬥門散中加入黑豆,是為了充分利用其補腎益精、利水消腫等功效,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鬭門散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罌粟殼,這一成分的使用有其深刻的歷史和醫學根據。罌粟殼是指罌粟植物的果實外殼,傳統中醫認為它具有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由於鬭門散常用於治療咳嗽、胸悶等症狀,罌粟殼的加入可增強其療效。根據中醫理論,罌粟殼能夠調和脾胃,促進氣的運行,減輕因氣滯引起的不適。此外,罌粟殼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能輔助其他藥材的作用,使整體方劑的效果更為顯著。然而,由於罌粟殼含有微量的生物鹼,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過量引起的不良反應。總體而言,罌粟殼在鬭門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講究的辨證施治原則,展現了其獨特的醫學價值。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鬭門散 」,主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裏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臟毒,全不進食等病症。

中藥方劑組成包括:葛根、地榆、甘草、乾薑、當歸、黑豆、罌粟殼。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黑豆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健脾胃、解毒、活絡止痛、利水滲濕等功效。

罌粟殼具有止咳、止瀉、鎮痛、安神等功效。

中藥方劑「 鬭門散 」是治療八種毒痢的有效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止瀉止痢、補氣益血、活血化瘀等功效。方中葛根、地榆、甘草、乾薑、當歸、黑豆、罌粟殼等藥物配伍,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八種毒痢的各種症狀,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中藥方劑「 鬭門散 」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前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鬭門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裏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臟毒,全不進食。
  2. 鬭門散的用量為每次10克,每日3次,水煎服。
  3. 鬭門散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鬭門散不宜長期服用,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脫肛腹瀉口乾口渴牙齒緊閉口張不開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鬭門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地榆、乾葛、粟殼、甘草、乾薑。 主治:婦人五色痢。

鬭門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附子1枚(生),胡椒100粒。 主治:霍亂吐瀉轉筋。

鬭門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引《煙霞聖效方》。 組成:大胡桃5個(燒,煙盡爲度)。 主治:婦人血崩。

鬭門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組成:橡鬭子(去刺)、訶黎勒(煨,去核)、黃連(去須)等分。 主治:暴註水瀉,日夜無度。

鬭門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譚氏殊聖方》。 組成:訶子、枳殼、地榆各等分。 主治:小兒瀉痢甚青黃,久患時多轉滑腸,下部脫肛頻努咽,朝朝焦瘦漸羸尪。

鬭門散, 出處:《局方》卷六(寶慶新增方)。 組成:乾葛(去皮)半兩,地榆(去蘆)2兩,甘草(炙)2兩,乾薑(炮)1兩,當歸(去蘆)1兩,黑豆(炒,去殼)4兩,罂粟殼(去瓤,蜜炙)4兩。 主治:八種毒痢、臟腑撮痛,膿血赤白,或有五色相雜,日夜頻並;兼治噤口惡痢,裏急後重,大渴不止,酒痢臟毒,全不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