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柏葉湯方劑中包含側柏葉,主要是利用其藥性來達到治療目的。側柏葉性涼,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涼血止血等功效。
方劑中加入側柏葉,目的可能是針對患者出現的熱毒、出血、瘡瘍等症狀,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來緩解症狀。此外,側柏葉還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一些外傷或感染引起的創傷也有療效。
總之,柏葉湯中加入側柏葉,是根據其藥性及其對症狀的治療效果,來達到治療目的。
柏葉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 柏葉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為主,而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之效。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熱毒或外傷引起的瘀血阻滯,協同柏葉湯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效果。
- 補益氣血,增強體質: 柏葉湯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會出現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的情況。當歸能補益氣血,提高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總之,當歸加入柏葉湯,可以更好地發揮藥效,改善療效。
柏葉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柏葉湯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而生地黃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有效地抑制熱毒,緩解症狀。
2. 滋陰生津: 生地黃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可緩解熱毒損傷津液所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同時亦可滋養陰血,改善患者的體質。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柏葉湯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柏葉湯中包含黃連,主要是由於其 清熱燥濕 的功效。
柏葉湯以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為主要功效,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皮炎等症。黃連味苦寒,具有 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 的功效,能有效抑制濕熱之邪,並清除體內熱毒。
此外,黃連亦能 抑制細菌生長,對於濕疹等皮膚病的感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黃連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柏葉湯的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效。
柏葉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柏葉湯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痰濕阻滯等病症,枳殼能疏通經絡,消除痰濁,輔助柏葉等藥物發揮療效。
- 緩解胸悶:柏葉湯中含有較多具有溫熱性質的藥物,如柏葉、防風等,可能導致部分患者出現胸悶不適。枳殼的寒涼之性,可以緩解藥物的溫熱之性,避免過於燥熱,達到藥物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柏葉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柏葉湯主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症,槐花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涼血、止血的效力,更好地緩解出血癥狀。
- 疏風解表、利濕止瀉:槐花還具有一定的疏風解表、利濕止瀉作用。柏葉湯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槐花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的清熱解毒作用,並輔助治療因濕熱導致的腹瀉等症。
總之,柏葉湯中加入槐花,是為了增強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並輔助治療其他症狀,提高藥效。
柏葉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涼血: 柏葉湯主治肺熱咳嗽、咯血等症,地榆性寒,味苦澀,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可輔助柏葉清熱解毒,止咳止血,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 清熱解毒: 地榆除了止血外,亦有清熱解毒之功,與柏葉、桑白皮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更全面地清除肺熱,消炎止痛,改善肺部炎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柏葉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柏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而荊芥則性溫,辛散發汗,二者相配,寒溫並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風散熱,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增強療效:柏葉偏於清熱解毒,而荊芥則兼具疏風散寒、止癢止痛之效,二者合用,可以增強療效,使藥力更加全面,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狀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柏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柏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甘草性甘,味平,能調和藥性,緩解柏葉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柏葉的苦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同時,甘草具有解毒、抗炎的作用,可以增強柏葉的清熱解毒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柏葉湯」,主要成分是: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甘草。
側柏葉具有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槐花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柏葉湯」具有腸胃疾病引起的便血功效。
傳統服藥法
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上銼1劑。
加烏梅1個,生薑3片,水煎,空心服。
《壽世保元》有「川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柏葉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柏葉3兩,乾薑3兩,艾3把。 主治:吐血不止者。
柏葉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組成:生地黃3兩,柏葉小半握,黃芩1兩,阿膠3升。 主治:小便下血。
柏葉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主治:腸風下血。
柏葉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組成:青柏葉1把,乾薑3片,阿膠3片(炙)。 主治:吐血不止;吐血至1鬭,脈細小,氣奔急者。
柏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柏葉(炙乾)2兩,當歸(切,焙)1兩半,禹餘糧(燒,醋淬7次)1兩半。 主治:産後血不止,兼漏下。
柏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柏葉(去梗,焙)1兩,甘草(炙,銼)1兩,阿膠(炒燥)1兩,黃芩(去黑心,銼)1兩,竹茹(切)1兩,生乾地黃(切)1兩。 主治:小便出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