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柏葉湯
組成
- 側柏葉
- 當歸
- 生地黃
- 黃連
- 枳殼
- 槐花
- 地榆
- 荊芥
- 甘草
功效
- 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主治
- 腸風下血。
腸風下血是指大便帶血,血色鮮紅,鮮血量多,伴有腹痛、腹瀉等症狀。柏葉湯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腸風下血。
方解
柏葉湯由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甘草等中藥組成。側柏葉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止血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滋陰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止痛的功效;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地榆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荊芥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注意事項
- 柏葉湯性寒,體虛寒者慎用。
- 柏葉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藥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上銼1劑。
加烏梅1個,生薑3片,水煎,空心服。
《壽世保元》有「川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柏葉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柏葉3兩,乾薑3兩,艾3把。 主治:吐血不止者。
柏葉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 組成:生地黃3兩,柏葉小半握,黃芩1兩,阿膠3升。 主治:小便下血。
柏葉湯, 出處:《回春》卷四。 組成:側柏葉、當歸、生地黃、黃連、枳殼、槐花、地榆、荊芥各等分,甘草(炙)減半。 主治:腸風下血。
柏葉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組成:青柏葉1把,乾薑3片,阿膠3片(炙)。 主治:吐血不止;吐血至1鬭,脈細小,氣奔急者。
柏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柏葉(炙乾)2兩,當歸(切,焙)1兩半,禹餘糧(燒,醋淬7次)1兩半。 主治:産後血不止,兼漏下。
柏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柏葉(去梗,焙)1兩,甘草(炙,銼)1兩,阿膠(炒燥)1兩,黃芩(去黑心,銼)1兩,竹茹(切)1兩,生乾地黃(切)1兩。 主治:小便出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