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穗湯

JING JIE S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胃經 13%
脾經 13%
大腸經 6%
膽經 6%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穗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 荊芥穗辛溫,善於疏散風熱,但對於某些熱毒症,單用荊芥穗可能力道不足。黃連性寒,味苦,可清熱解毒,並能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與荊芥穗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二、 制約藥性: 荊芥穗性溫,若單用易耗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而黃連性寒,可制約荊芥穗的溫燥之性,使藥性平和,防止燥熱傷陰。

因此,黃連的加入不僅增強了荊芥穗的清熱解毒功效,也使其藥性更為平衡,更適合臨牀應用。

荊芥穗湯中包含荊芥,乃因其性辛溫,具有解表散風之效。

荊芥穗辛散溫通,善於疏散風邪,對於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發熱惡寒等症狀,皆有顯著療效。同時,其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亦可改善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荊芥穗作為荊芥穗湯的主要藥材,其解表散風之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有效治療風寒感冒等病症。

荊芥穗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為了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荊芥穗性辛溫,擅長疏散風熱,但容易耗傷陰血。而生地黃性寒涼,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正好可以 緩解荊芥穗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

此外,生地黃還可以 滋潤肺燥,配合荊芥穗疏風散熱,達到 清熱解表、涼血止血 的功效。

荊芥穗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減緩副作用:荊芥穗性辛溫,容易燥烈,甘草性甘平,能緩解其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並協調其他藥材的功效,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甘草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可增強藥物對人體的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能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主治功效


荊芥穗

荊芥穗是一種常用中藥,具有祛風散寒、解表發汗、利咽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流感、頭痛、鼻塞、咳嗽、咽喉腫痛等。

生地

生地是一種常用中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解毒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發燒、口渴、咽喉腫痛、便祕、皮膚瘙癢等。現代研究表明,生地對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治療作用。

荊芥穗與生地

荊芥穗與生地配合使用,可以增強祛風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流感、頭痛、鼻塞、咳嗽、咽喉腫痛等。荊芥穗與生地還可以搭配其他中藥,用於治療其他疾病。

荊芥穗與地生的藥理作用

荊芥穗與生地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包括:

  • 抗菌作用:荊芥穗與生地都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種細菌和病毒的生長。
  • 抗炎作用:荊芥穗與生地都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炎症症狀。
  • 抗氧化作用:荊芥穗與生地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免受損傷。
  • 免疫調節作用:荊芥穗與生地都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荊芥穗與地生的臨牀應用

荊芥穗與生地在臨牀上有廣泛的應用,包括:

  • 感冒、流感:荊芥穗與生地可以治療感冒、流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鼻塞、咳嗽、咽喉腫痛等。
  • 皮膚瘙癢:荊芥穗與生地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症狀包括皮疹、紅腫、瘙癢等。
  • 出血、瘀傷:荊芥穗與生地可以治療出血、瘀傷,症狀包括外傷出血、瘀血腫脹等。
  • 頭痛、肌肉痠痛:荊芥穗與生地可以治療頭痛、肌肉痠痛,症狀包括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

總結

荊芥穗與生地是兩種常用中藥,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在臨牀上有廣泛的應用。荊芥穗與生地配合使用,可以增強祛風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流感、頭痛、鼻塞、咳嗽、咽喉腫痛等。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 荊芥穗、 生地黃、 生甘草。
大便秘,加大黃;小便少,加木通。
疏利鬱結。
與指迷七氣湯(去桂,加大黃、鈎藤、僵蠶)同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腹瀉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穗湯, 出處:《慈幼新書》卷一。 組成:川黃連、荊芥穗、生地黃、生甘草。 主治:疏利鬱結。主治:小兒胎氣兼風邪入臍,致患撮口,氣息喘急,啼聲不出,或肚上青筋,弔疝內氣引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