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毒湯

HUA D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十五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3%
肝經 19%
肺經 19%
脾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7%
小腸經 3%
膽經 3%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化毒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功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善於清泄心胃之火,對於熱毒熾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黃連還具有抑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有助於清除毒素,促進機體恢復。因此,化毒湯中加入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毒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化毒湯多用於熱毒熾盛、血分有熱的病症,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降低體內熱毒,緩解症狀。
  2. 滋陰生津: 生地黃可以滋陰生津,緩解熱毒灼傷津液所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此外,生地黃還能滋養陰血,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化毒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加速瘀血代謝,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此外,紅花還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能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減輕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材,更能有效地化解毒素,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化毒湯藥性多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藥效。
  2. 解毒護胃: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減輕其他藥物的毒性,保護胃腸功能,避免藥物對胃腸造成刺激。此外,甘草還可緩解其他藥物引起的口苦、咽乾等副作用。

因此,甘草在化毒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解毒護胃,使藥效更佳,更安全。

化毒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消腫止痛:赤芍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疔瘡、腫毒等症狀,赤芍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疼痛,赤芍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總之,赤芍在化毒湯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

化毒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瘡瘍腫毒,荊芥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利濕通竅,活血化瘀: 荊芥兼具利濕通竅的作用,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化毒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是因為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它對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熱毒瘡瘍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化毒湯通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而金銀花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促進機體排毒,減輕病症,因此成為化毒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化毒湯

主治

火灼暨赤丹:用火燒鐵或硃砂精煉製成的藥物。

組成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紅花:調經、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金銀花: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

用法

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 孕婦及有出血傾嚮者應謹慎使用。
  • 服用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本藥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總結

化毒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火灼暨赤丹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川連、黃芩、生地、防風、荊芥、連翹、梔子(炒)、赤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化毒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化毒湯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化毒湯有涼血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皮膚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下肢靜脈瘤痤瘡胰臟炎麻疹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紫斑症及其他出血性病態咽喉痛皮膚瘀血斑疹

相同名稱方劑


化毒湯, 出處:《誠書》卷十五。 組成:黃連、生地、紅花、甘草、赤芍、荊芥、金銀花、黏子。 主治:火灼暨赤丹。

化毒湯, 出處:《活人書》卷二十一。 組成:紫草(嫩者)半兩,升麻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小兒瘡痘已出末出。

化毒湯,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川連、黃芩、生地、防風、荊芥、連翹、梔子(炒)、赤芍。 主治:痘疹稠密太甚,皮肉紅斑、紫斑者。

化毒湯,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組成:肉桂5分,白芍藥1錢,甘草1錢,青皮7分,木香7分,枳殼7分,山楂肉5分,連翹5分。 主治:痘未出腹痛者。

化毒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紫草、升麻、甘草、蟬蛻、地骨皮、黃芩(酒炒)、木通各等分。 主治:清熱涼血。主治:痘已出而熱毒未解,痘已發,毒盛不能起脹。

化毒湯,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桔梗(銼,炒)半兩,薄荷葉2錢半,荊芥穗2錢半,甘草2錢半,山豆根(取淨皮)1錢半,牙消2錢,硼砂2錢,朴消2錢,雄黃2錢,朱砂2錢。 主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飲食不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