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薊煎

XIAO CI JI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肝經 26%
心經 16%
脾經 10%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胃經 5%
肺經
肝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小刺薊煎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小刺薊煎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引起的症狀,薄荷的加入有助於清解肝膽濕熱,緩解炎症。
  2. 疏肝理氣: 薄荷還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等症狀。小刺薊煎中加入薄荷,可促進肝氣疏泄,有助於整體症狀的改善。

小刺薊煎中加入荊芥,主要是利用其辛散解表、疏風止癢的功效,以增強整體方劑的治療效果。

小刺薊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而荊芥則能疏散風寒濕邪,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因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皮炎等。此外,荊芥還能增強小刺薊的止癢效果,減輕患者的不適。

小刺薊煎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小刺薊煎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肝火上炎等症,生地黃可清泄肝火,涼血止血,改善熱證所致的各種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可滋陰養血,補益心腎,對於熱病耗傷陰血或陰虛血燥引起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潤燥,改善症狀的作用。

小刺薊煎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 側柏葉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小刺薊煎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而側柏葉可清熱涼血,有助於止血止痛,減緩出血症狀。
  2. 疏風解表: 側柏葉亦可疏風解表,散寒止痛。小刺薊煎中加入側柏葉,有助於緩解因風寒入侵所致的頭痛、發熱等症狀,提高藥效。

小刺薊煎中加入赤芍,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小刺薊煎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血瘀疼痛等病症,赤芍可以清熱涼血,緩解肝鬱氣滯所造成的疼痛。
  2. 活血化瘀: 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改善瘀血阻滯所造成的疼痛及腫脹,使藥效更顯著。

此外,赤芍還能與其他藥材相配合,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小刺薊煎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峻猛之功效。小刺薊煎中可能含有性寒或性燥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

二、增強療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如提高抗炎、抗氧化、解毒等功效。此外,甘草還能起到潤肺止咳、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整體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刺薊煎」,由薄荷、荊芥、生地黃、側柏葉、赤芍、甘草等六味中藥組成,具有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側柏葉,味苦,性溫,入肝、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等功效。

赤芍,味酸,性寒,入肝、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荊芥,味辛,性溫,入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小刺薊煎」方中,甘草具有補氣、止咳化痰的功效;薄荷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的功效;側柏葉具有止血、清熱涼血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止血、止咳化痰之效。

傳統服藥法


刺薊2兩,白薄荷2兩,荊芥1兩半,生地黃1兩半,柏葉1兩半,赤芍藥1兩半,甘草1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食後茶清嚼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吐血。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小刺薊煎,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刺薊2兩,白薄荷2兩,荊芥1兩半,生地黃1兩半,柏葉1兩半,赤芍藥1兩半,甘草1兩半。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