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導赤散

JIA WEI DAO C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程松崖先生眼科》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1%
心經 18%
脾經 15%
小腸經 7%
膀胱經 6%
腎經 3%
胃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在導赤散中,生地黃可以與赤芍、丹皮等藥物共同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緩解熱毒熾盛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保護陰液,防止熱毒傷陰。在導赤散中,生地黃可以與麥冬、生地等藥物共同滋陰養血,防止熱毒耗傷津液,維持機體的陰陽平衡,促進疾病的恢復。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木通,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利濕: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熱毒蘊結於膀胱所致的尿路感染,如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2. 通經活絡: 木通亦可通利水道,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因濕熱阻滯所致的疼痛不適。

因此,加味導赤散中加入木通,可更好地發揮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紅花,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涼血解毒之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解毒、通經止痛的作用。其活血化瘀可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等症狀;涼血解毒則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

因此,加味導赤散中加入紅花,可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涼血解毒之效,進一步達到治療熱毒壅盛、血瘀阻滯的功效。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血分瘀熱導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斑疹等症狀,赤芍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症。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加味導赤散中加入赤芍,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病邪排出,提高療效。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癢消疹: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疹的功效。本方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口渴、皮膚發疹等症,而防風可疏散肺熱,止癢消疹,減輕皮膚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赤芍、丹皮等偏於清熱涼血,而防風則偏於辛溫,加入防風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更有利於散熱消炎,增強療效。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可助導赤散清熱解毒,使藥效更為顯著,適用於風熱邪毒鬱於肌膚,症見發熱、口渴、咽痛、疹出不暢等。
  2. 宣肺利咽,止咳化痰: 荊芥兼具宣肺利咽、止咳化痰之效,可緩解因熱毒壅肺所致的咳嗽、痰稠等症狀,配合導赤散中的其他藥物,更能有效清熱化痰,利於病邪外解。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透疹止癢:蟬蛻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肌膚而導致的疹出不暢、皮膚瘙癢等症狀,蟬蛻能有效疏散熱毒,促進疹子透發,緩解瘙癢。
  2.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蟬蛻還有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的作用。對於因風熱犯肺而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蟬蛻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使咽喉清爽,聲音恢復正常。

因此,在加味導赤散中加入蟬蛻,可以加強方劑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壅盛、疹出不暢、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和藥性: 加味導赤散以清熱解毒為主,但部分藥材如黃芩、梔子等性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能緩解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引起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效發揮更為協調,減少單味藥物作用過於強烈,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同時,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發揮更為全面。

加味導赤散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有兩方面考量:

  1. 清熱涼血兼養血:當歸尾性微寒,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方中以生地、丹皮清熱涼血為主,加入當歸尾可增強其清熱涼血之力,同時兼顧養血,避免因血熱耗傷陰血而導致氣血不足。
  2. 緩和藥性,協調整體:方中以赤芍、生地、丹皮等清熱涼血藥為主,性偏寒涼,加入當歸尾能緩和其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之氣,同時也起到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的作用。

主治功效


加味導赤散

甘草性味甘平,功能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蟬蛻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皮膚瘙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等。

赤芍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適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症狀。

防風性溫,微苦,功能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主治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

紅花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適用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主治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等功效。主治溫熱病、熱淋澀痛、月經不調、閉經、痛經、乳汁不通、膿瘡、膿腫、瘡癤、乳癰、腎臟病水腫、急性腎炎小便不利、濕熱癃閉、淋病、婦女經閉及乳閉等症。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適用於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

總結:「加味導赤散」中藥方劑,由生地黃、木通、紅花、赤芍、防風、荊芥、蟬蛻、甘草、當歸尾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眼球突出,眼睛大,眼角長有一塊肉,且瞳孔為黑色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 木通、 生甘草、 連翹、 黃連、 滑石、 赤苓、 麥冬(去心)。
除濕熱。
燈心為引,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胬肉攀睛、眼大角長肉1塊及黑珠。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貧血小兒驚巒排尿困難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蕁麻疹麻疹急性脊髓灰白質炎脫肛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四肢抽搐腹瀉小便顏色偏黃口乾口渴小便疼痛身體發低熱胬肉攀睛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導赤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三。 組成:生地黃(酒洗)1錢5分,川木通5分,川元參5分,連翹6分,川黃連6分,薄荷葉4分,淡竹葉7分。 主治:麻疹將收已收之後,脫肛者。

加味導赤散, 出處:《金鑑》卷五十九。 組成:生地、木通、生甘草、連翹、黃連、滑石、赤苓、麥冬(去心)。 主治:除濕熱。主治:水痘,其形尖圓而大,內含清水,易脹易靨,不作膿漿。

加味導赤散, 出處:《萬氏女科》卷三。 組成:生地1錢,赤芍1錢,木通(去皮)1錢,甘草梢1錢,麥冬1錢,黃柏1錢,知母1錢,桂心1錢,燈心47寸。 主治:産後血虛內熱,小便澀痛成淋。

加味導赤散, 出處:《程松崖先生眼科》。 組成:生地1錢5分(切片),木通8分,紅花4分,赤芍8分,防風6分,荊芥6分,蟬蛻8分,甘草4分,歸尾8分。 主治:胬肉攀睛,眼大角長肉1塊及黑珠。

加味導赤散, 出處:《程松崖先生眼科》。 組成:生地1錢5分(切片),木通8分,甘草4分,歸尾8分,柴胡8分,防風8分,荊芥8分,車前子8分,黃芩8分(酒炒),赤芍8分。 主治:心火乘腎,眼睛赤脈一條貫瞳仁者。

加味導赤散, 出處:《麻科活人》卷一。 組成:薄荷葉4錢,生地黃(酒洗)7錢,木通7錢,元參7錢,車前子7錢,連翹7錢,淡竹葉7錢,黃連3錢。 主治:利小便,止驚泄,清胃瀉火。主治:麻證發熱,5-6日,欲出不出,或作驚候,吐瀉交攻;麻證內熱不除,不能盡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