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方中玄參、生地等藥材清熱解毒,但可能導致血瘀加重。赤芍加入,可協同清熱解毒,同時活血化瘀,防止瘀血阻滯,加強療效。
- 緩解肝火,疏肝解鬱: 赤芍可疏肝解鬱,緩解肝火上炎。玄參化毒湯多用於熱毒熾盛、血分瘀熱等症,常伴有肝火旺盛,情緒不佳等表現。赤芍的加入,可疏肝解鬱,配合其他藥材,更有利於清熱解毒,改善患者症狀。
玄參化毒湯以玄參為君藥,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炎症反應。
- 滋陰潤燥: 玄參兼具滋陰潤燥之效,能滋養津液,緩解燥熱症狀,有助於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玄參作為君藥,可謂藥效突出,配合其他藥材,能達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最佳療效。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血下行,清熱解毒:當歸尾性微寒,入肝經,具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將上焦之熱引導至下焦,並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部位,起到清熱解毒的功效。
-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當歸尾還具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對於熱毒壅滯、血脈瘀阻所致的症狀,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配合玄參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玄參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滋陰的功效,但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的情況,單靠玄參之力不足以快速退熱止血。
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以迅速降低體內熱度,並抑制熱毒蔓延,而涼血止血的作用則可以控制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玄參化毒湯中加入石膏,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效。它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改善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反應,與玄參相輔相成,增強化毒功效。
- 疏散風熱: 連翹還能疏散風熱,並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配合玄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更全面地治療因風熱毒邪入侵引起的多種疾病。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可解玄參化毒湯中其他藥物之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傷陰耗血。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毒素對人體造成的損傷,促進組織修復,防止因毒素侵襲而導致的陰虛內熱。與玄參、板藍根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化解毒素,促進機體恢復。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地骨皮性寒,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止渴的功效。玄參化毒湯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地骨皮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並能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
- 配伍增效: 地骨皮與玄參、生地黃等藥材配伍,可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協同作用,提高療效。地骨皮的加入可使方劑整體清熱涼血之效更加顯著,更適合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玄參化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凝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癰疽、瘡瘍、乳癰等。紅花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緩解炎症反應,減輕疼痛。
- 引藥入血,增強療效: 玄參化毒湯中多用寒涼藥物,紅花的辛溫之性可以起到引藥入血的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提高藥效。同時,紅花還能起到調節藥性,避免寒涼藥物過寒傷陽的作用。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之效。與玄參、生地等清熱涼血藥材搭配,可有效緩解熱毒壅盛、發熱、咽痛、口渴、皮膚紅腫等症狀,促進毒素排出。
- 透邪外出,助藥力達病所: 荊芥氣味芳香,能助藥力透達肌膚,將藥效引導至病竈部位,進一步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同時,荊芥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玄參化毒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玄參化毒湯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防風可助其疏散外邪,避免毒邪鬱積於內,加強清熱解毒效果。
- 引藥入營血: 防風具有引藥入營血的作用,可以幫助玄參等清熱解毒藥物更好地到達血液,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
玄參化毒湯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解毒: 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能有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配合玄參、生地等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化解毒素的效果。
二、利水通淋: 木通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可以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效果,有助於緩解熱毒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
主治功效
玄參化毒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玄參化毒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疹後餘毒未清所致的各種症狀,尤其是 赤火丹瘤 。具體表現為:
- 赤火丹瘤:一種惡性症候,患處紅腫疼痛,且游走不定,從頭部發起者,向下蔓延至心臟則危及生命;從足部發起者,向上蔓延至心腎亦危及生命。
- 遍身瘡疥:痘疹後餘毒導致全身出現瘡疥,形狀不一,或痛癢難忍。
- 檮杌痘:痘疹後餘毒嚴重者,可見痂痕侵淫,皮膚潰爛,膿血流出。
- 發落爪拔:痘疹後餘毒極重者,甚至出現毛髮脫落,指甲脫落,肢體腐爛,成為廢人。
- 牙齦生瘡出血:痘疹後餘毒導致牙齦生瘡,時時出血,稱為「牙宣」;伴隨呼吸有聲,稱為「息露」,即「走馬疳」。
- 癮疹:痘疹後餘毒未盡,蘊藏於皮膚,可見皮膚上隱隱起疙瘩,或癢或痛,或因受風而加重。
治療原理
玄參化毒湯的組成為:玄參、當歸尾、赤芍、白芷、生地黃(部分古文版本為紅花、連翹、軟石膏、地骨皮、防風、荊芥穗、木通、淡竹葉)。
從中藥的功效來看,玄參化毒湯的治療原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痘疹後餘毒多為熱毒,玄參、連翹、地骨皮、生地黃皆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清除體內餘留的熱毒。
- 涼血活血:赤火丹瘤和瘡疥等症狀多伴有血熱、血瘀,方中赤芍、當歸尾、紅花(部分版本)可涼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紅腫疼痛。
- 滋陰降火:痘疹後期,患者多有陰虛火旺的表現,玄參、生地黃能滋陰降火,補充體液,調節陰陽平衡。
- 疏風散邪:對於癮疹等症狀,方中白芷、防風、荊芥穗可疏風散邪,透邪外出,減輕瘙癢等症狀。
- 引導熱毒外排:木通、淡竹葉皆可清利濕熱,引導熱毒從小便利排出體外。
綜合而言,玄參化毒湯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滋陰降火、疏風散邪等作用,達到清除痘疹後餘毒,緩解各種症狀的目的。其中,針對赤火丹瘤這一惡候,玄參化毒湯起到了關鍵的治療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在應用玄參化毒湯時,可能會根據具體病情加減藥物,例如有的醫家會加犀角以增強清熱涼血之力,有的醫家則會與小柴胡湯合用以疏肝解鬱。
傳統服藥法
赤芍、 玄參、 歸尾、 石膏、 連翹、生地、 地骨皮、 紅花(酒炒)、 荊芥穗、 防風、 木通。加淡竹葉,水煎服。
(《幼幼集成》卷六)。《赤水玄珠》本方諸藥用各等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玄參化毒湯,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四。 組成:玄參、天花粉、連翹、黃芩、枳殼、大黃(酒炒)、梔子、防風、甘草、苦參、紫花地丁。 主治:痘後赤火丹瘤。
玄參化毒湯,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六。 組成:赤芍、玄參、歸尾、石膏、連翹、生地、地骨皮、紅花(酒炒)、荊芥穗、防風、木通。 主治:痘疹餘毒,發赤火丹瘤,痘疹發斑,內外挾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