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黃芩湯

QING RE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16%
肝經 12%
脾經 10%
心經 8%
小腸經 6%
膀胱經 6%
腎經 6%
膽經 4%
大腸經 2%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黃芩湯以「黃芩」為君藥,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解毒止痢: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並能解毒止痢,針對熱毒熾盛所致的發熱、口渴、腹痛、痢疾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療效。
  2. 專治濕熱下注: 清熱黃芩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膀胱炎等症。黃芩能清利濕熱,並能涼血止血,對於濕熱蘊結、血熱妄行所造成的症狀,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赤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疼痛,如高熱、咽痛、口舌生瘡等。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藥材相配合,可協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熱毒,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清熱黃芩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有二:

  1. 通利水道,清熱利濕: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利濕的功效。黃芩清熱瀉火,與木通相配,可協同作用,加強清熱利濕、通利水道之效,適用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2.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木通兼具疏散風熱之效,可配合黃芩清熱解毒,適用於風熱犯表、兼有濕熱內蘊之症。

因此,木通在清熱黃芩湯中,不僅能促進利尿排毒,更能協同黃芩清熱解毒,使藥效更為全面。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之效。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藥搭配,可有效疏散外感風熱,緩解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避免熱邪鬱閉於內。
  2. 調和藥性: 黃芩、梔子等藥性偏寒涼,單獨使用易傷脾胃。防風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避免清熱藥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總之,清熱黃芩湯中加入防風,可發揮其疏散風熱、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更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葛根,主要原因如下:

  1. 解肌透表,清熱解毒:葛根具有解肌透表、清熱解毒之效,與黃芩、黃連等清熱瀉火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並能緩解肌表熱邪,改善發熱、口渴等症狀。
  2. 疏風散寒,通絡止痛:葛根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在清熱黃芩湯中,葛根可以輔助黃芩等藥物,更加有效地消除體內寒邪,緩解疼痛不適。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清熱黃芩湯以清熱解毒為主,但若患者兼有肺熱壅塞,咽喉腫痛等症,則桔梗可助黃芩清熱解毒,同時宣肺利咽,使藥效更為全面。
  2. 利氣消腫:桔梗還具利氣消腫之功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消散熱毒引起的局部腫脹。清熱黃芩湯中加入桔梗,可輔助黃芩清熱解毒,並促進炎症消退,使療效更加顯著。

清熱黃芩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方中含黃芩、黃連、梔子等苦寒之品,直搗心肝之火;生地、丹皮則涼血散瘀,兼以滋陰。而山楂的加入,看似與主症無關,實則深具智慧。山楂性溫,味甘酸,歸脾、胃經,善於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在清熱黃芩湯中,山楂不僅能調理脾胃,增強藥物吸收,防止清熱藥過寒傷及脾胃,還能助長整體藥效,使方劑既能清熱解毒,又不致於損傷正氣。此外,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可輔助丹皮、赤芍等藥物,增強涼血散瘀之力,使全方清熱而不滯,散瘀而不涼,達到病去身安的效果。山楂在方中,恰如其分地扮演了協調者與增效者的角色,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調理的思想精髓。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

清熱涼血: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適用於熱盛血瘀、口渴咽痛、牙齦腫痛等症。

解毒消腫: 玄參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清解熱毒,消散瘀腫,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有較好療效。

因此,玄參的加入有助於加強清熱黃芩湯的清熱涼血、解毒消腫之效,提升其治療熱病、熱毒壅盛等症的療效。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經,善於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與黃芩、梔子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功,達到治療外感熱病、熱毒壅盛等病症的目的。

二、 宣散風熱,疏利咽喉: 連翹亦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消腫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與黃芩、桔梗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宣散風熱、利咽止痛之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蟬蛻,是基於其疏散風熱的功效。

蟬蛻為蟬科昆蟲蟬的蛻皮,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之效。

黃芩湯主治溫熱病、熱邪壅盛、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而蟬蛻的加入可以輔助黃芩清熱解毒,並疏散風熱,使邪氣外透,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癢之效。

因此,蟬蛻在清熱黃芩湯中起到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痙定驚: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痙定驚之效。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膽、大腸經,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鎮靜止痙之效,用於治療熱毒內盛、肝風內動、神昏抽搐等症。
  2. 散瘀止痛:白僵蠶亦具散瘀止痛之效,對於熱毒壅滯、血脈瘀阻所致的疼痛,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故清熱黃芩湯中加入白僵蠶,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止痙定驚、散瘀止痛之效,對於治療熱毒內盛、肝風內動等症具有重要意義。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生津: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生津、利咽止渴的功效,可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清熱瀉火之效,尤其適用於熱病煩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利濕解毒:天花粉亦具利濕解毒之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並能降低熱毒對人體的傷害,與黃芩、黃連等藥物合用,可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之症。

總之,天花粉的加入,能提升清熱黃芩湯的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功效,使藥效更全面,適用於更廣泛的病症。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可迅速降低體溫,並緩解熱病所致的煩躁、口渴等症狀,與黃芩、梔子等清熱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瀉火的效果。
  2. 解毒消腫: 石膏亦具解毒消腫之功,可緩解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與黃芩、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消解熱毒。

清熱黃芩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退熱: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退熱解毒之效。與黃芩、梔子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地骨皮還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當熱病導致陰虛津傷時,地骨皮能補充津液,緩解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配合黃芩的清熱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功效


清熱黃芩湯

組成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主治

麻疹。風寒閉塞在體外,想要發出來卻發不出來,體內熱度很高卻不流汗,內外都有無法解決的狀況,而出現隱隱約約的紫色,熱度很高、氣喘的人。

注意事項

  • 本方為處方藥,應由合格中醫師指導服用。
  • 服用本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藥期間,應多喝水,以促進排泄。
  •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如出現任何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清熱黃芩湯為中醫常用方劑,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發汗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麻疹、風疹、水痘等疾病。本方組成複雜,藥性平和,副作用較小,但仍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熱黃芩湯有清熱解表、透疹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氣喘蕁麻疹麻疹不易流汗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黃芩湯, 出處:《麻疹備要方論》。 組成:黃芩、赤芍、木通、防風、葛根、桔梗、楂肉、元參、連翹、蟬蛻、僵蠶、花粉、石膏、地骨皮。 主治:麻疹。風寒外閉,欲出不出,熱重無汗,內外有不可解之勢,而見隱影紫色,熱甚氣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