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解毒湯
LIANG XUE JIE D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8
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涼血解毒之效。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功效。
其清熱涼血作用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熱毒血痢、斑疹、瘡瘍等。而其活血化瘀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有助於消腫止痛。此外,紫草對於外感熱毒、濕熱毒邪、瘡瘍腫毒等亦有良好的解毒效果。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血分瘀熱的病症,生地黃可有效清解血分熱毒,使血液涼潤,緩解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
- 滋陰潤燥: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所致的津液虧損。當熱毒傷陰,導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時,生地黃可補充津液,滋養陰血,緩解乾燥不適,促進機體恢復。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升清降濁: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清降濁的功效,能使肝氣疏通,血行順暢,減少瘀血阻滯,達到涼血解毒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搭配,可協同作用,進一步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各種熱毒血瘀證的效果。
柴胡的加入,不僅能起到直接的清熱解毒作用,更能促進其他藥物的發揮,使療效更加顯著。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牡丹皮性寒,味苦酸,歸心、肝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均有顯著療效。
此外,牡丹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因此,在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牡丹皮,可以更好地達到清熱涼血、解毒止痛的功效。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出血等症狀,赤芍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止痛,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
- 活血化瘀:赤芍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赤芍在涼血解毒湯中起到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病症。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止血: 蘇木味甘、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症狀,蘇木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起到緩解作用。
- 活血化瘀: 蘇木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熱毒瘀滯所致的腫痛、瘡瘍等症狀,蘇木能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涼血解毒湯中加入蘇木,能有效地發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的效果。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疏風散熱: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邪、散熱解表之功效。許多涼血解毒方劑常伴隨熱毒壅滯,導致發熱、口渴、脈數等症狀。防風可疏散表熱,使藥效更有效地透達內部,達到涼血解毒之目的。
- 引藥入營: 防風氣味芳香,能引藥入營,使藥效更深入血分,有效清除血毒。同時,防風也能調節氣血運行,改善因血毒阻滯所導致的瘀血、疼痛等症狀。
因此,在涼血解毒湯中加入防風,能有效提升藥效,幫助患者更快解除熱毒、消退症狀,恢復健康。
涼血解毒湯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因為荊芥具有以下作用:
- 疏散風熱,涼血解毒:荊芥性辛涼,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涼血解毒的效果。
- 活血化瘀:荊芥還具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循環障礙,進一步增強涼血解毒的效果。
因此,荊芥在涼血解毒湯中,可以有效地發揮其疏散風熱、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幫助治療熱毒所致的各種疾病。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 清熱瀉火,解毒涼血 的藥性。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膽經,善於清心火、胃火、肝火,並能解毒瀉熱。對於熱毒壅盛、心煩口渴、神志不清、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涼血解毒、清熱止痛的效果。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通經下乳的功效。
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之效。其利水通淋的特性,能促進體內濕熱的排泄,達到解毒的效果;而清熱解毒的功效,則能降低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不適症狀。
因此,在涼血解毒湯中加入木通,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濕熱等病症的效果。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牛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牛蒡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瘡瘍等症狀,具有較佳的緩解作用。
- 疏散風熱: 牛蒡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之效,可幫助體內風熱之邪排出體外,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牛蒡在「涼血解毒湯」中扮演着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因熱毒或風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涼血解毒湯」方劑中,加入天麻並非常見的做法。天麻性平,味甘,主要功效為平肝熄風、止痙定痛。它通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與涼血解毒的功效並不直接相關。
若方劑中出現天麻,可能考慮到患者同時存在頭風、眩暈等症狀,需要加入天麻以平肝熄風,達到整體療效。但具體原因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和醫生診斷才能確定。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紅花,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涼血解毒的功效。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破血行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並有助於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同時,紅花也能涼血止痛,對於因血熱毒盛引起的疼痛、腫脹、發炎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紅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作用,對於治療因血熱毒盛引起的各種疾病具有較好的效果。
涼血解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許多涼血解毒藥材性寒,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平,能緩和藥性,保護脾胃。例如,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金銀花、連翹,都偏寒涼,而甘草的甘潤性質可調節其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 調和藥性:甘草有調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能使其他藥材的藥性更協調,發揮更好的療效。例如,一些藥材可能含有毒性,而甘草能減輕其毒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涼血解毒湯」主要成分
- 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柴胡:散風邪、解表發汗、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蘇木: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破血消癥、疏肝解鬱。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嘔止瀉、清熱止瀉、清熱止血、斂瘡止瀉。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牛蒡:散風熱、宣肺通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調經和通經、清熱涼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痘出熱不退,紅不分地:痘瘡出現後,發熱不退,痘瘡的顏色也不分深淺,全部都是紅色。
- 或痘苗乾枯黑陷:或者痘瘡又乾又枯,變成黑色,並且凹陷下去。
總結
中藥方劑「涼血解毒湯」是一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功效的中藥方劑。它可以用於治療痘疹、發熱、紅不分地、痘苗乾枯黑陷等症狀。方中各味藥材配伍,相輔相成,具有協同的治療作用。
傳統服藥法
廣角粉0.9克(沖服),生地30克,玄參15克,麥冬9克,丹皮9克,白芍12克,銀花30克,黃芩15克,梔子9克,白鮮皮30克,土茯苓30克。
口渴喜飲者,加生石膏、知母。
涼血清熱,解毒祛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解毒湯,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當歸、生地黃、牛蒡子、紅花、木通、赤芍、牡丹皮、連翹、桔梗。 主治:痘瘡血熱毒盛。
涼血解毒湯, 出處:《治痘全書》卷十三。 組成:當歸、麥冬、白芷、紫草、升麻、生地、桔梗、人參、連翹、紅花、甘草、牛蒡子。 主治:婦人非經期出痘,發熱時而血忽至。
涼血解毒湯, 出處:《痘科金鏡賦》卷六。 組成:當歸1錢1分,白芷5分,升麻4分,紫草1錢5分,紅花1錢,赤芍1錢,桔梗8分,連翹1錢。 主治:女人非經期出痘發熱時而血忽至。
涼血解毒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六。 組成:當歸、生地黃、紫草、丹皮、紅花、連翹(去心)、白芷、川黃連、甘草(生)、桔梗。 主治:痘至結痂之後,毒熱鬱於血分,當落不落,乾燥不潤,根色紅豔,渴欲飲冷,煩急不寧。
涼血解毒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紫草1錢,生地8分,柴胡8分,牡丹皮7分,赤芍3分,蘇木3分,防風3分,荊芥3分,黃連3分,木通3分,牛子4分,天麻2分,紅花2分,甘草2分。 主治:痘出熱不退,紅不分地;或痘苗乾枯黑陷。
涼血解毒湯, 出處:《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 組成:廣角粉0.9g(衝服),生地30g,玄參15g,麥冬9g,丹皮9g,白芍12g,銀花30g,黃芩15g,梔子9g,白鮮皮30g,土茯苓30g。 主治:涼血清熱,解毒祛風。主治:急性進行性銀屑病,剝脫性皮炎(急性期)、肢端紅痛症、丹毒、蜂窩組織炎等見有營血毒熱證候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