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浚榮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紅花,這是因為紅花在中醫藥中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特性。在中醫理論中,血液循環不暢常常會導致疼痛和疾病,而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疏通經絡,提高血流量,從而有效減輕由於淤血引起的症狀。此外,紅花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紅花苷和黃酮,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療效。
在浚榮散中,紅花與其他中藥成分協同作用,形成一個整體的治療效果,特別針對因血瘀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經痛、跌打搶傷等。因此,紅花的使用不僅僅是隨意添加,而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和對整個方劑療效的貢獻。這樣的組合使得浚榮散在臨牀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浚榮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它的組成中包含當歸尾,這在方劑中具有特定的作用和意義。當歸尾是當歸的根部,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首先,當歸尾具有活血補血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流通,這對於許多由於血虛引起的症狀(如疲勞、面色蒼白等)有良好的療效。
其次,當歸尾還具有調經的作用,能夠促進女性的月經正常化,對女性健康尤為重要。此外,當歸尾的味道甘甜,與其他成分搭配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協同性,使療效更加明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浚榮散中選用當歸尾,既能強化方劑的血液循環調節功能,又能提升其整體的療效,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整體來看,當歸尾在浚榮散中的運用體現了中醫對於藥材性質及其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
浚榮散中包含紫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瘡瘍、跌打損傷、燙傷等症狀,紫草能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解毒排膿,生肌斂瘡:紫草能有效地解毒排膿,促進傷口癒合,故常用於治療膿瘡、潰瘍等症狀。浚榮散中加入紫草,可以增強其消炎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加速患者康復。
浚榮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可清泄血分之熱,涼解營血之熱,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
- 活血化瘀: 牡丹皮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發熱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浚榮散中使用牡丹皮,意在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浚榮散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宣肺解表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咳嗽痰黃等症狀,可有效清熱解表,宣肺止咳,使患者呼吸通暢,症狀緩解。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荊芥對於瘡瘍腫毒,也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浚榮散中加入地丁,主要考量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地丁性寒,味苦,歸心、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其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疔瘡、癰腫、乳癰、丹毒、咽喉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浚榮散中加入地丁,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疾病。
浚榮散方中加入牛蒡,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牛蒡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對於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癰腫瘡瘍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疏風散寒: 牛蒡還能疏散風寒,對於風寒感冒、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浚榮散方中加入牛蒡,可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浚榮散中包含木通,主要源於其利水通淋之效。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而導致的小便不利、淋瀝澀痛、腰痛、腹脹等症狀,木通能有效改善。
此外,木通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因此,浚榮散中加入木通,旨在通過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浚榮散方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涼血止痛: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血熱瘀阻所致的疼痛,如胸痛、腹痛等。對於浚榮散所治療的疾病,赤芍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止痛消腫的作用。
- 活血化瘀: 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局部瘀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對於浚榮散治療的某些病症,赤芍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綜上所述,赤芍在浚榮散方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浚榮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痘氣至而血不至,乳郭飽滿而根窠晦者」,意指痘瘡(天花或麻疹等)病程中,氣分(衛外功能)已充足,但血分(營養滋潤)未能及時跟進,導致痘瘡雖外形飽滿(乳郭飽滿),而基底(根窠)卻色澤晦暗、缺乏紅活之象。此為氣血失調、血行不暢之證,需通調血脈、活血透毒,使氣血相順,痘瘡得以正常透發。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活血透毒、疏通血絡」為核心,兼顧清熱涼血、透表散邪,組成邏輯如下:
活血化瘀、通調血脈
- 紅花、歸尾:活血化瘀,專入血分,促進痘瘡根窠血行。
- 赤芍、丹皮:涼血散瘀,清血分伏熱,防血瘀化火。
- 地龍:性善走竄,通絡活血,增強血脈流通之力。
清熱解毒、透發痘毒
- 紫草、地丁:涼血解毒,專治痘瘡熱毒,防血熱壅滯。
- 牛蒡子:宣肺透表,助痘毒外發,減輕氣血鬱滯。
疏風透表、疏通腠理
- 荊芥穗:輕揚升散,開皮毛腠理,助氣血外達。
- 木通:通利三焦,導濕熱下行,使血脈無壅滯之患。
引經佐使
- 豬尾血:取「以血導血」之意,加強引藥入血分,助痘根紅活。
邏輯推衍與整體功效
本方針對「氣至血不至」之病機,通過三大路徑調治:
- 活血行滯:化解血分瘀阻,使痘根得血而紅活。
- 清熱涼血:防止血熱煎灼,避免痘色晦暗枯槁。
- 透表通絡:開泄腠理,協調氣血外達,促使痘毒透發。
諸藥協同,使氣血調和,痘瘡根窠紅活飽滿,符合中醫「治痘先治血,血活則毒化」之原則。
傳統服藥法
紅花、歸尾、紫草、丹皮、荊芥穗、地丁、牛蒡、木通、赤芍。
加地龍3條,臨服和豬尾半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浚榮散, 出處:《救偏瑣言》卷十。 組成:紅花、歸尾、紫草、丹皮、荊芥穗、地丁、牛蒡、木通、赤芍。 主治:痘氣至而血不至,乳郭飽滿而根窠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