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地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地黃丸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若患者伴隨有熱症,如心煩失眠、口渴咽乾、小便赤澀等,則需加入黃連以清熱降火,避免滋陰補腎過於滋膩,導致陰盛陽虛。
- 制約地黃: 地黃味甘性寒,滋陰補腎力強,若單味使用,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腹瀉等副作用。黃連味苦寒,性收澀,可以制約地黃的寒性,防止其過於滋膩,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千金地黃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滋陰潤燥: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涼血止血之功效。其能滋養腎陰,潤燥生津,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燥熱、口渴、便祕、尿赤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二、清熱涼血:生地黃亦能清熱涼血,對於熱病、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吐血、衄血等症狀亦有療效。
因此,千金地黃丸中加入生地黃,不僅能滋陰補腎,還能清熱涼血,有助於改善因陰虛火旺、熱病等因素引發的各種病症。
主治功效
千金地黃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黃連: 四兩
- 生地黃: 半斤
古籍記載之主治病症
- 心熱
- 腸風
- 臟毒
- 去血
- 腎渴
- 小腸積熱
- 血熱
- 伏熱
- 酒毒
- 肝火嘔逆
- 消渴
- 小便多
- 大便下血
- 發熱煩躁
- 腹中熱痛作渴
- 驚熱
- 目赤昏澀
- 手掌熱
治療原理分析
千金地黃丸主要由黃連和生地黃組成,兩味藥皆為苦寒之品,具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效。
黃連: 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善清心經實火,可除煩躁、瀉心火、解熱毒,並能燥濕,因此能治療心熱引起的多種症狀,如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同時黃連亦可清中焦濕熱,對於濕熱內蘊之證,如腸風、臟毒等也有療效。
生地黃: 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主要功效為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生地黃能清熱涼血,用於血熱之證,如去血、大便下血、血熱發熱等。同時,生地黃能滋陰生津,對於熱病傷陰、口乾舌燥、消渴等症狀有效,亦能補充體內陰液,緩解燥熱症狀。
千金地黃丸中,黃連清熱瀉火,生地黃滋陰涼血,兩藥合用,清熱、瀉火、涼血、滋陰之功增強,對於心、腎、小腸等臟腑的熱證,以及血熱、陰虛等病症,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從古籍記載來看,千金地黃丸主要用於治療心熱,並延伸至腸風、臟毒、去血等血熱相關病症。後世醫家更將其應用於腎渴、小腸積熱、消渴等病症,可見其應用範圍隨著醫學發展而不斷擴大。
總體而言,千金地黃丸通過清熱瀉火、涼血滋陰,達到治療心經實火、血熱、陰虛等多種病症的目的,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去須)4兩(粗末),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滓)。
上藥拌勻,曬乾,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後麥門冬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地黃丸,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川黃連(去須)4兩(粗末),生地黃半斤(研,取汁,連滓)。 主治:心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