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茉莉花

MO LI HUA

  • 英文名稱:Jasminum sambac (L.) Ait. Mo Li Hua
  • 別名:小南強,鬘華,木梨花,奈花,末梨花,柰花,白末利
  • 藥品來源: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採收和儲藏:夏季花初開時採收,立即曬乾或烘乾。
  • 道地藥材:印度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茉莉花的傳統功效


1. 提神醒腦

茉莉花,芳香撲鼻,自古以來不僅為人們喜愛,更被應用於中醫藥領域。其提神醒腦的功效,雖未在古代典籍中被直接且明確地歸類為主要功效,但從諸多記載中,我們可推敲其間接作用機理。

《本草再新》記載茉莉花「清虛火」,虛火上擾,往往表現為心煩失眠,精神不振,而茉莉花的清熱作用能間接改善此種狀態,使人精神舒暢,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 此外,「去寒積」也能從側面說明其調理氣血的作用,氣血通暢,自然有助於改善精神狀態。

《隨息居飲食譜》提及茉莉花「和中下氣,闢穢濁」,「和中」指調理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良好,則氣血充足,自然能提升精神活力。「闢穢濁」則暗示其能淨化體內環境,排除導致精神不振的濁氣。

《飲片新參》則強調茉莉花的「平肝解鬱,理氣止痛」。肝氣鬱滯,同樣會影響情緒與精神,導致頭昏腦脹、精神不濟。茉莉花平肝解鬱,疏通肝氣,自然有助於提神醒腦。

雖然上述典籍並未直接闡述茉莉花的提神醒腦功效,但從其清熱、理氣、和中、解鬱等多方面功效來看,茉莉花間接地改善了導致精神不振的諸多症狀,使其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 其怡人的香氣,更能令人心曠神怡,從嗅覺方面促進身心放鬆,進而提升精神狀態。 這或許也是茉莉花作為提神醒腦之品的另一種機理。

2. 消腫止痛

茉莉花,芳香四溢,除了聞香怡情,在傳統中醫領域中,亦有其獨特的消腫止痛功效,其作用機理並非單一,而是透過多種途徑實現。

從古代醫籍記載來看,茉莉花的消腫止痛作用,與其清熱解毒、理氣止痛的特性密切相關。《本草再新》記載其「治瘡毒,消疽瘤」,說明茉莉花能有效處理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腫痛,具有消腫解毒的作用,這應與其清熱解毒之效有關,能有效化解體內鬱積的邪氣,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飲片新參》則指出其「平肝解鬱,理氣止痛」,肝氣鬱結常導致疼痛,茉莉花能疏通肝氣,緩解疼痛,這也解釋了其止痛的機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典籍側重茉莉花不同的功效。《隨息居飲食譜》提及其「和中下氣,闢穢濁,治下痢腹痛」,說明茉莉花對於腸胃疾病引起的疼痛亦有療效,這可能與其調節腸胃功能,排除穢濁之氣有關。而《四川中藥志》記載其以菜油浸泡後滴耳,可治耳心痛,則突顯其外用止痛的功效。 雖然《現代實用中藥》著重其洗眼治結膜炎的功效,但其消炎作用也間接支持其消腫止痛的特性。

綜上所述,茉莉花消腫止痛的功效,並非單純的消炎或止痛,而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理氣解鬱、和胃理腸等多重作用,從不同角度緩解疼痛和腫脹。 其作用機制需要更進一步的現代藥理研究來深入探討。

3. 清熱解毒

茉莉花,素雅芬芳,不僅是賞心悅目的花卉,更在中醫藥典籍中佔有一席之地,其清熱解毒之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綜觀數部古籍,茉莉花清熱解毒的功效並非單一指向,而是通過不同途徑來實現。

《本草再新》指出茉莉花「能清虛火,去寒積,治瘡毒,消疽瘤」。此處的「清虛火」指的並非一般的實熱,而是指陰虛內熱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而「去寒積」、「治瘡毒,消疽瘤」則顯示其在處理感染性疾病方面的能力,可能通過促進組織修復、抗菌消炎等機制發揮作用。

《隨息居飲食譜》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茉莉花的功效:「和中下氣,闢穢濁。治下痢腹痛。」「和中下氣」說明其能調節脾胃功能,「闢穢濁」則暗示其具有殺菌抑菌的潛力,因此能治療由感染引起的腹痛、痢疾等。

《飲片新參》則強調茉莉花的「平肝解鬱,理氣止痛」作用。肝氣鬱結也是導致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茉莉花或許能通過疏肝理氣來緩解因肝氣不順引起的疼痛。

此外,《現代實用中藥》記載茉莉花可「洗眼,治結膜炎」,《四川中藥志》則記載其可用於「治耳心痛」。這些臨牀應用也間接驗證了其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總體而言,古代醫家對茉莉花清熱解毒功效的認識,並非單純依靠某一特定機制,而是基於其多方面的作用,例如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疏肝理氣、抗菌消炎等,從不同層面調節人體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其清熱解毒的機理有待現代藥理學進一步探究。

4. 理氣止痛

茉莉花,芳香四溢,不僅為人所愛,在中醫領域亦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理氣止痛」的功效,古籍多有記載。

《飲片新參》直接指出茉莉花具有「平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這是對其功效最直接的概括。 肝氣鬱結,往往導致氣機不暢,產生疼痛,茉莉花能平抑肝氣,疏通氣機,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這也與《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的「和中下氣,闢穢濁,治下痢腹痛」相呼應。「下痢腹痛」多因氣滯不通、寒邪內阻所致,茉莉花能「和中下氣」,即調和中焦脾胃之氣,順暢氣機,達到止痛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隨息居飲食譜》強調了茉莉花的「闢穢濁」功效,暗示其可能具有殺菌消炎作用,這也間接地解釋了其止痛機理。

雖然《本草再新》著重描述茉莉花的清熱解毒功效,例如「清虛火,去寒積,治瘡毒,消疽瘤」,但從整體來看,這些功效並非互相矛盾。 炎症本身也常伴隨疼痛,因此茉莉花消炎的特性,也能間接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疼痛。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對茉莉花理氣止痛功效的記載,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其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療效。 其作用機理可能涉及到平肝解鬱、消炎止痛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而《四川中藥志》記載的以茉莉花油治耳痛,則更突顯了其應用領域的多樣性。

5. 補益肝腎

茉莉花,芳香襲人,在中醫藥典籍中,雖未被廣泛記載為主要的「補益肝腎」藥材,但從諸多古籍記載中,仍可窺見其間接或輔助的肝腎益處。

《本草再新》記載茉莉花「清虛火」,而肝腎陰虛常伴隨虛火上升,茉莉花的清熱功效,可以間接地緩解因肝腎陰虛導致的虛火旺盛。 「去寒積」則暗示其可能有助於排除體內淤積的寒邪,而寒邪也是影響肝腎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茉莉花能改善肝腎功能受阻的體質。

《飲片新參》提到茉莉花「平肝解鬱,理氣止痛」。 肝主疏泄,情志不暢易導致肝氣鬱結,進而影響肝腎功能。茉莉花能平肝解鬱,有助於疏通肝氣,使肝腎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間接地起到益肝的功效。 「理氣止痛」也暗示其可能緩解因肝腎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隨息居飲食譜》和《四川中藥志》中記載的茉莉花功效,側重於其對腸胃和耳部疾病的療效。雖然與肝腎的直接關係不甚明顯,但中醫講求整體觀,腸胃、耳部健康與整體氣血運行息息相關,改善這些部位的狀況,亦能間接促進肝腎的健康。

總體而言,雖然茉莉花並非專門的補益肝腎藥材,但其清熱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一些影響肝腎功能的病理狀態,從而起到間接的輔助作用。 需注意的是,單方茉莉花應用於補益肝腎方面的臨牀證據有限,其功效的體現,可能更多體現在整體調理和改善體質方面。

6. 止血

茉莉花,芳香撲鼻,其藥用價值在古代醫籍中亦有所記載,雖非以止血為主要功效,但從其相關記載中,我們或可推測其間接的止血作用機理。

《本草再新》記載茉莉花「能清虛火,去寒積」,虛火內擾,往往導致出血傾向,而茉莉花清熱降火的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體內環境,間接地減少出血的可能性。 「治瘡毒,消疽瘤」則說明其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對於外傷出血伴發感染的情況,茉莉花能減輕炎症反應,有利於傷口癒合,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飲片新參》指出茉莉花「平肝解鬱,理氣止痛」。肝氣鬱結,氣機逆亂,亦可能導致出血。茉莉花平肝解鬱,疏通氣機,使得氣血運行順暢,自然能減輕因氣滯血瘀而引起的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隨息居飲食譜》、《現代實用中藥》和《四川中藥志》雖然記載了茉莉花的其他功效,如和中下氣、治結膜炎、治耳心痛等,但這些功效與直接的止血作用並無直接關聯。 它們更側重於茉莉花在消化系統、眼部疾病和耳部疾病的應用。

總而言之,古代醫籍中並未明確指出茉莉花具有直接的止血功效。其止血作用,更多的是通過清熱解毒、平肝解鬱、疏通氣血等間接途徑來實現。 需強調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代醫籍記載,並非現代醫學結論,茉莉花用於止血應謹慎,並非所有出血情況都適用。

7. 理氣行氣

茉莉花,香氣襲人,在中醫領域中,其「理氣行氣」的功效並非其主要著重,但從多部古籍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間接的理氣作用。

《本草再新》記載茉莉花「清虛火,去寒積」,虛火和寒積的積聚,往往會造成氣機阻滯,因此茉莉花通過清除這些致病因素,間接地促進了氣的運行。 寒邪阻滯,氣機不暢,容易導致腹痛、痢疾等症狀,而《隨息居飲食譜》則指出茉莉花「和中下氣,闢穢濁,治下痢腹痛」,「和中下氣」指其能調和脾胃,促進氣機的升降,從而緩解下痢腹痛。這側面說明茉莉花能改善氣機紊亂的狀態。

《飲片新參》更直接地指出茉莉花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並提到「平肝解鬱」。肝氣鬱結,同樣會影響氣的運行,而茉莉花能疏解肝鬱,使得氣機得以順暢。 雖然其理氣功效並非像陳皮、香附那樣顯著,但其在疏解肝鬱、調和脾胃等方面的作用,間接地促進了全身氣機的平衡和運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古籍記載的功效,側重點各有不同,並且多數並非直接點明其「理氣」功效,而是通過治療相關症狀,間接體現其理氣作用。 因此,茉莉花在理氣方面的應用,可能更偏向於輔助治療,而非單獨使用以達到顯著的理氣效果。 其獨特的香氣,或許也具有一定的舒緩情緒、調節氣機的作用。

茉莉花的現代功效


1. 抗衰老美容養顏

茉莉花,性微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理氣化痰、疏肝益氣、安神醒腦之功效。可治療皮膚衰老、皺紋、色斑等症。

茉莉花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此外,茉莉花還能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合成,增強皮膚彈性,減少皺紋的產生。

2. 抗腫瘤

茉莉花性溫、味辛、苦,歸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理氣化痰、解毒消腫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茉莉花中含有多種生物鹼、揮發油、有機酸等成分,具有抗腫瘤作用。其中,生物鹼具有抑制腫瘤生長、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揮發油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有機酸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減少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因此,茉莉花可作為抗腫瘤的輔助治療藥物,用於治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等症。但需要注意的是,茉莉花性溫,不宜過量服用,以免引起上火。

3. 預防心血管疾病

茉莉花,性溫味甘,入心、肝經。具有理氣開鬱、疏肝解鬱、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茉莉花中的揮發油、多酚類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改善微循環、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故茉莉花可有效預防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

4. 抗菌抗病毒

茉莉花性涼味甘,入肺、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茉莉花含有揮發油、多酚類化合物、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活性。其中,揮發油中的主要成分為茉莉酮、茉莉醇等,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可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多種細菌的生長;多酚類化合物中的兒茶素、沒食子酸等具有抗病毒作用,可抑制流感病毒、皰疹病毒等病毒的複製。因此,茉莉花可輔助治療感冒、流感等症,減輕症狀,促進康復。

5. 改善消化系統

茉莉花茶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和胃、消食化痰、通便下泄之功效。茉莉花茶中的揮發油成分能刺激胃腸道,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緩解胃部不適和消化不良。此外,茉莉花茶中的茶多酚成分還能抑制胃腸道有害菌的生長,保護胃腸道黏膜,促進胃腸道健康。

6. 抗氧化

茉莉花茶富含抗氧化劑,性溫,味辛香。可入藥,茶經云:「其香溫暖,勞人止渴,振人精神,降火利尿。」本草綱目載:「茉莉花,能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利尿通便,芳香闢穢。」茉莉花茶富含抗氧化劑,如茶多酚、兒茶素等,可以幫助抵抗自由基的損害,延緩衰老和提升免疫力。

7. 改善大腦功能

茉莉花性溫味香,入肝經,具有理氣化瘀、舒肝解鬱、醒腦開竅、安神定驚等功效。其中,茉莉花茶香氣清新幽雅,飲用後能夠提神醒腦、增強注意力和專注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品質。茉莉花茶中的茶多酚和芳香油成分,能夠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增強腦細胞活性,改善腦功能。

茉莉花茶中的芳香油成分能夠刺激大腦皮層,增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增強記憶力,改善思維能力。茉莉花茶中的茶多酚成分能夠抗氧化,保護腦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延緩腦細胞衰老,減少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8. 止痛功效

茉莉花,性溫、味辛、苦,入肺、肝經。具有理氣開鬱、行氣止痛之效。古籍《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茉莉花,味辛,入肺經,發散風寒,止痛。”《醫林纂要》也記載:“茉莉花,性溫,味辛,入肺、肝經,散風寒,止痛。”由此可知,茉莉花具有止痛功效,可舒緩因風寒引起的疼痛,特別是頭痛、胃痛、經痛等。

茉莉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場,3~10g;或代茶飲。外用:適量,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茉莉花注意事項

  1.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茉莉花性涼,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腹瀉或影響乳汁分泌。
  2. 脾胃虛寒者慎用:茉莉花性寒,脾胃虛寒者過量食用可能會加重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3. 陰虛火旺者慎用:茉莉花性涼,陰虛火旺者過量食用可能會加重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4. 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茉莉花與某些藥物,如抗凝血劑、降壓藥、鎮靜劑等,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5. 過量食用易中毒:茉莉花中含有少量生物鹼,過量食用可能會導致中毒,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6. 特異過敏者應避免:部分 افراد對茉莉花過敏,接觸或食用後可能出現皮膚過敏、呼吸困難等症狀。
  7. 購買應注意來源:應購買產地明確、品質有保障的茉莉花,避免購買來源不明或品質不佳的產品。
  8. 不宜長時間保存:茉莉花含揮發性成分,不宜長時間保存,應儘快飲用或使用。
  9. 不宜大量飲用:茉莉花茶雖然有養生保健功效,但不宜大量飲用,建議每日飲用量不超過 500 毫升。

茉莉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結膜炎眼睛紅痛腰膝軟弱無力腹痛頭痛消化不良損傷耳鳴疼痛感冒肝癌肺癌動脈失眠赤白帶白帶肺炎心肌梗塞耳聾胃癌低血壓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