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蓮

半邊蓮

BAN BIAN LIAN

  • 英文名稱: Lobelia chinensis (Herb) Chinese Lobelia Herb
  • 別名:箭豆草,瓜仁草,急解索,蛇脷草,綿蜂草,蛇舌草,金雞舌,長蟲草,片花蓮,單片芽,疳積草,小蓮花草,吹血草,腹水草,半邊花,偏蓮,半邊菊,奶兒草,蛇利草,白臘滑草,半邊旗,細米草,金菊草,順風旗,蛇啄草,魚尾花
  •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半邊蓮的帶根全草。多於夏季采收,帶根拔起,洗凈,曬幹或陰幹。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廣東, 廣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 生長環境:溝邊, 荒地, 稻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02-10

半邊蓮的傳統功效


1. 清熱解毒

半邊蓮味苦性寒,苦能清瀉,寒能解熱,正合中醫「熱者寒之」之理。其清熱解毒之效,正是藉此苦寒之性,直折體內或外來之火熱邪毒。諸如毒蛇咬傷、癰腫疔瘡、扁桃體炎等病症,皆屬熱毒熾盛之範疇。半邊蓮能內服以降解臟腑積熱,外敷以消散局部焮腫毒邪。其治療蛇咬傷內外並用、迅速解除症狀並消退浮腫,正體現其從根本上祛除熱毒,達致清洩、消散之功。此乃中醫藥性理論對「清熱解毒」作用的深刻闡釋。

2. 解毒

半邊蓮的解毒功效,依傳統中醫觀點,根植於其性寒味苦,歸肝、脾、肺經的特性。其核心功用為「清熱解毒」,意指清除體內由熱邪鬱結所產生的毒素,這些毒素常導致炎症、腫脹或感染。「清熱」直指消除熱象,「解毒」則為化解或排出體內毒邪。半邊蓮入肝經,助肝臟疏泄解毒,調和氣血;入肺經,利於肅降,可清解上焦熱毒;入脾經則助運化,間接支持身體對毒素的轉化與排泄。此外,其「涼血止血」和「利尿通淋」功能,亦可視為其解毒機制的一部分,透過涼血、利水等途徑,將體內熱毒經由大小便排出,實現整體解毒之效。

3. 利尿

半邊蓮在傳統中醫學中,以其卓越的利尿功效而著稱。古人智慧言簡意賅地概括其用:「半邊蓮,利小便,消水腫。」此藥物性味甘、苦,藥性偏寒,其獨特之處在於「入膀胱經」。從中醫臟腑經絡理論而言,膀胱為水液貯藏與排泄之腑,水液代謝功能失調往往與膀胱功能受損有關。半邊蓮直趨膀胱經,能直接作用於此關鍵部位,達到「清熱利尿」之效。這表示它能清除體內特別是膀胱的濕熱,促進水液下行,解除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或因水濕停聚所致的肢體水腫。其寒性能清解濕熱蘊結,甘味調和,苦味則可通泄,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效用。現代研究也進一步支持了中醫的傳統認知,實驗證實半邊蓮的提取物確實能促進動物的尿液排出,印證了其顯著的利尿作用。

4. 利水消腫

半邊蓮性味苦寒,入肝、脾二經。從傳統中醫角度觀之,其「苦」味善於瀉下、燥濕,可助濕邪循小便排出,達利水之效;而「寒」性則能清解體內鬱熱,對於熱邪困結所致的水濕腫脹尤為合宜。其入脾經,則能直接作用於脾主運化的功能,化解脾失健運導致的水濕停滯,從而消腫。肝經疏泄不利亦可影響水液代謝,半邊蓮入肝經亦有助於此。故半邊蓮能促進二便排出,助腹水消退,清利濕熱而消諸般水腫。

5. 化腐生肌

半邊蓮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肺經。從傳統中醫藥觀點而言,其化腐生肌之效,實為其清熱涼血、祛瘀消腫功用之體現。瘡瘍腫毒、腐肉敗壞,往往乃熱毒熾盛、氣血瘀滯所致。半邊蓮之苦味可清瀉火熱,辛味則能行散鬱結,微寒之性則能涼血解毒。透過直入心肺二經,它能清解體內蘊積之熱毒,並散除局部之瘀血。熱毒得清,瘀滯得散,則腐敗之肌膚得以淨化,局部氣血運行得以恢復,為新肉(生肌)之生成創造有利條件。如同《本草綱目》所載,半邊蓮「消腫毒,生肌斂瘡」,即是闡明其透過清熱解毒與活血消腫,最終促進創口癒合及新肌生長的作用,使其能將病理性腐敗組織轉化為健康的再生組織。

6. 利水滲濕

半邊蓮性味苦、微寒,歸肝、脾、腎經,其利水滲濕之功效,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深有體現。此藥之苦能燥濕,具瀉下通利之性,有助於排除體內鬱積之濕濁;微寒之性則可清解濕熱,對於濕阻所致之熱象尤為適宜。

半邊蓮入脾經,助脾利濕運化,使脾陽得展,水濕得以下行外泄。脾為運化之本,濕邪內生多因脾失健運,半邊蓮正能助其恢復轉輸功能,將停滯之水濕透過小便排出。其入腎經,則助腎氣化,腎主水液代謝,司膀胱開闔,半邊蓮能促進腎之氣化功能,使小便通暢,進而排除體內多餘水液。雖然參考資訊提及其內含成分促進體液代謝及刺激腎臟,但從中醫角度,這正是其入脾、腎經,助脾運化、腎氣化的具體表現,使得水液代謝恢復平衡,消除濕邪阻滯。其作用機理在於疏通水道,使濕邪有出路,達到消除水腫、淋濁等濕阻症狀之效。

7. 清熱利尿

半邊蓮以其性涼、味苦的特點,於傳統中醫學觀點中展現其清熱利尿之效。其性寒涼,能清熱瀉火,意指清除體內熾盛之熱邪,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病症。味苦,主泄降,能通利大小便,同時亦有清熱燥濕之功。此藥入肺、腎二經。肺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主氣化;腎主水液,司開闔,為水臟。當濕熱或熱邪內蘊,阻滯肺腎氣機,影響其通調、開闔及氣化功能時,水液代謝便會失常,導致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或水腫等症。半邊蓮憑藉其寒涼苦降之性,直入肺腎,一方面清解臟腑之熱邪,使氣機暢通;另一方面,其利小便之力促進體內水濕排出,從而達到清熱利尿、消腫通淋之功效。這種作用機制,體現了中醫「熱者清之」、「利水消腫」的治療原則。

8. 止血

半邊蓮,味苦澀,性寒,入心肺經。從中醫觀點,其苦寒之性善於清熱涼血,治療因血熱妄行引致的吐血、咳血等症。其亦具活血化瘀之功,能化解瘀滯,使血循暢通而不溢,此為「離經之血,貴在止活」之理。澀味則有收斂固澀作用,助強化止血效果。

9. 清熱瀉火

半邊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其清熱瀉火之效,源於其能清心、肝二經之熱。熱病煩躁,乃熱毒熾盛,半邊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達退熱涼血。心火亢盛致心悸、失眠,半邊蓮清心火、涼血安神,能除煩鎮靜。肝火上炎致目赤腫痛,半邊蓮清肝火、明目退翳,以清肝明目。

半邊蓮的古代典籍


半邊蓮的現代功效


1. 抗發炎

半邊蓮在傳統醫學中素被視為抗炎良藥。現代藥理研究已證實其乙醇提取物具顯著的抗發炎活性。針對急性炎症模型,如小鼠耳廓炎及角叉菜膠性足腫,該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炎性反應,這表明它可能透過干預前列腺素、組織胺或激肽等早期炎症介質的釋放與作用,從而減少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腫形成及疼痛反應。

此外,半邊蓮的乙醇提取物對大鼠棉球肉芽腫這種慢性炎症模型亦顯示出抑制作用。肉芽腫的形成涉及巨噬細胞浸潤、纖維母細胞增殖及膠原沉積,其抑制機制暗示半邊蓮可能調控炎症細胞的募集與活化,並干預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β)的釋放,這些細胞因子在炎症級聯反應中扮演關鍵角色,影響著血管新生與組織重塑。煎劑也顯示類似效應,進一步支持其多靶點的抗炎潛力。這些實驗數據從現代科學角度,闡釋了半邊蓮抑制急性和慢性炎症的藥理基礎。

2. 抗病毒

現代藥理研究指出,中藥半邊蓮的乙醇提取物與煎劑具備顯著的抗病毒活性。此類製劑已被證實在體外或動物模型中,能有效抑制並殺滅多種病毒,涵蓋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及人免疫缺陷病毒等。半邊蓮的抗病毒作用機制,核心在於其所含的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萜類化合物等活性成分。這些天然化合物能針對性地抑制病毒的複製過程,同時亦能阻斷病毒入侵宿主細胞,從源頭上阻止病毒感染的建立與進一步傳播。

3. 抗菌

半邊蓮之現代藥理研究揭示,其乙醇提取物及煎劑均具備顯著抗菌活性。實驗證實,半邊蓮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多種致病菌之生長。此抗菌機制證明半邊蓮在對抗細菌感染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價值,可作為天然抗生素的來源,為預防及治療細菌性疾病提供研究方向。

半邊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調塗。

半邊蓮的炮製


  • 除去雜質
  • 洗凈
  • 切段
  • 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邊蓮用藥注意事項

  1. 忌用於氣虛血虛者:半邊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氣虛血虛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虛症。
  2. 忌用於孕婦:半邊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能導致流產。
  3. 忌用於出血性疾病患者:半邊蓮具有止血作用,出血性疾病患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出血癥狀。
  4. 忌用於發熱性疾病患者:半邊蓮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發熱性疾病患者服用後可能會掩蓋病情。
  5. 忌用於噓癥患者:半邊蓮具有利尿的作用,噓癥患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尿頻尿急等症狀。

半邊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闌尾炎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心包炎慢性腎衰竭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黃疸腹瀉全身性水腫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皮膚顏色發黃痢疾腎炎疥癬吐血腹水足癬損傷傷寒熱中暑疼痛肝臟損傷腸炎失眠乳腺炎心悸無名腫毒咳血細菌感染血尿

半邊蓮含有的化學成分


L-山梗菜鹼(L-lobeline), 山梗菜酮鹼(olebelanine), 山梗菜醇鹼(lobelanidine), 異山梗菜酮鹼(isolobelanine), 黃酮甙(Flavonoid glycosides), 皁甙(Saponins), 羧基酸(carboxylic acids), 多糖(Polysaccharide), 菊糖(inulin), 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延胡索酸(Fumaric acid), 琥珀酸(succinic acid), 半邊蓮果聚糖(lobelin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