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草

仙鶴草

XIAN HE CAO

  • 英文名稱:Agrimonia pilosa Ledeb. Herba Agrimony Pilosae Hairyvein Agrimonia Herb Bud
  • 別名:金錢草,貫眾草,紫茎仙鶴草,紫仙鶴草,黃花草,施州龍牙草,金頂龍芽,草龍牙,線麻子花,雞爪沙,黃龍尾,龍牙草,傑里花,龍頭草,寸八節,鐵胡蜂,黃龍牙,毛腳雞,老鸛嘴,地仙草,牛頭草,路邊黃,過路黃,路邊雞,毛將軍,毛腳茵,刀口藥,蛇疙瘩,脫力草,大毛藥,子母草,瓜香草,蛇倒退,五蹄風,地椒,牛頭草
  • 來源: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龍芽草的全草。
  • 道地藥材:河北, 雲南, 廣東, 山東, 安徽, 江蘇, 浙江, 湖南, 湖北, 福建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 路旁, 溪邊, 灌叢, 林緣, 疏林, 荒地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仙鶴草的傳統功效


1. 止血

仙鶴草味澀性平,具收斂止血之功。其藥性平和,能適用於寒熱不同之出血證。若血熱妄行出血,可配伍涼血止血藥,如生地黃、牡丹皮等。若屬虛寒性出血,則可與黨參、熟地黃、炮姜、艾葉等藥同用,以益氣補血、溫經止血。故無論出血屬熱或屬寒,仙鶴草皆可發揮其止血功效。

2. 清熱解毒

仙鶴草味苦微寒,性善清熱解毒。其苦寒之性,循經入絡,能直清內蘊之熱邪,涼血以解毒。故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肝炎等熱盛壅滯之證。尤其擅長清瀉肝火,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喉痛、口瘡等熱毒為患之症,可發揮其降火、解毒和緩解局部炎症的功效。從中醫觀點而言,仙鶴草正是藉其清苦之性,直達病所,消散體內積聚的熱毒,使熱邪得瀉,毒蘊得解。

3. 驅蟲殺蟲

仙鶴草,味苦、澀,性平,歸肝、脾、肺經。傳統中醫觀點認為其具殺蟲解毒之功,主要針對體內外之蟲邪。其苦味特性,能燥濕清熱,使蟲類難以滋生,此即具備「驅」之效;而苦味藥物亦常有直接「攻」邪殺蟲之力,猶如對蟲體造成損傷或抑制其生理功能,可謂「殺」蟲。此藥多用於多種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絛蟲,亦常外用於皮膚疥癬、濕疹等,意在清除濕熱鬱結,並直接驅殺蟲邪。其藥理本質與現代所述之揮發性成分及酚類化合物等作用機制相通,皆為干擾蟲體生存或瓦解其結構。

4. 健脾胃

仙鶴草,性味甘、淡、微酸,入脾、胃二經。其甘味善於補益中焦,能緩急止痛,調和脾胃,資生氣血。淡味則助其滲濕化濁,有助於解脾胃濕困。微酸味則兼具收斂固澀之效,可助脾氣升清。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腐熟,二者為氣機升降樞紐,亦為氣血生化之源。仙鶴草歸入脾胃二經,能直接作用於此二臟腑,發揮健脾益氣、消食導滯之效。

當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常時,則水穀不能正常轉化為精微物質以供養全身,並可能導致食積內停。仙鶴草健脾益氣之功,正可增強脾胃的受納與運化能力,使其有效消化吸收飲食,改善因脾氣不足所致的倦怠、食慾不振等。同時,其消食導滯作用,能清除積滯在體內的未消化食物,尤其是在小兒常見的疰夏、疳積等病症中,其病因多為脾胃虛弱,運化水穀功能失常,導致營養不良或食滯不化。仙鶴草治療此類病症,正是得益於其健脾胃、助運化的核心功效,使脾胃恢復其升清降濁、受納轉輸之常態,從根本上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5. 止瀉

仙鶴草性味苦澀,其「澀」味是止瀉的關鍵。中醫理論中,澀性藥物具有收斂固澀之功,能收斂腸道、阻止水液與糟粕過度流失。對於多種瀉痢,尤其針對血痢及遷延不癒的久瀉,仙鶴草正是透過其澀腸之性,幫助穩定腸腑功能,減少排泄頻次,實現其止瀉功效。

仙鶴草的古代典籍


仙鶴草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仙鶴草的抗腫瘤現代藥理分析:

仙鶴草作為傳統抗腫瘤中藥,已被證實具有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作用。研究顯示,仙鶴草根的乙醚提取部分能有效抑制Hela細胞集落的形成,且活性成分與蛋白質結合性強。仙鶴草水浸膏在體外實驗中,對JTC-26癌細胞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可徹底殺死癌細胞,但對正常纖維細胞則無影響。

仙鶴草的水提醇提物對多種小鼠移植性腫瘤,例如肉瘤S180、宮頸癌U14、腦瘤B22、艾氏腹水瘤EAC、黑色素瘤B16以及大鼠瓦克癌W2S6,均呈現出36.2%~65.9%的抑制率。實驗推測其主要抗癌成分存在於醇提取物中,0.15mg/kg的醇提取物腹腔注射對小鼠S180的抑制率達55.5%,表現出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光鏡觀察顯示,給藥組的癌細胞核分裂減少,退變壞死嚴重,胞漿呈現網狀或空泡狀,嚴重時甚至透明,核膜增厚,核染色質凝集成粗顆粒狀,甚至出現核破裂或核固縮。電鏡觀察則揭示,癌細胞的顯著變化主要體現在細胞核上,核膜間隙擴張,出現環狀核仁、核同質化現象。此外,還觀察到膜漿內線粒體腫脹和嵴消失,粗面內質網囊泡化和脫粒,多聚核蛋白體解聚等現象。

從仙鶴草中分離出的Agrimonin是一種鞣酸,被認為是仙鶴草的主要抗癌活性成分。在接種MM2乳腺癌細胞前後,腹腔注射Agrimonin (10mg/kg)後,腫瘤細胞幾乎全部被排斥。Agrimonin無論口服或靜注,均能延長荷瘤動物的存活期,同時還能抑制MH34肝癌及Meht-A纖維肉癌的生長。

體外培養試驗發現,在不添加小牛血清的情況下,Agrimonin對MH細胞表現出強大的細胞毒作用;但若加入小牛血清,其作用強度會減弱至原來的4%左右,IC50由2.6pg/ml增至62.5pg/ml。

腹腔注射Agrimonin,可明顯升高單核細胞的總數和百分率,細胞毒性腹腔滲出細胞數(PEC)呈現劑量依賴曲線。同時,MM乳腺癌細胞及MH34肝癌細胞的H-TdR攝取率明顯受到抑制,脾細胞攝取H-TdR能力增強,脾臟腫大,重量增加。這些結果顯示,Agrimonin的抗癌作用可能通過直接細胞毒作用以及增強免疫細胞的作用,從而增強宿主的免疫反應,但詳細的作用機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2. 抗凝血

仙鶴草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水提物給予大鼠口服,雖不如腹腔注射效果明顯,但仍可顯著延長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反應時間。同時,仙鶴草能降低血凝塊的最大彈性,並抑制富血小板血漿中由ADP和膠原誘發的血小板聚集。然而,仙鶴草對凝血酶時間和纖維蛋白原水平沒有明顯影響。

腹腔注射仙鶴草水提物的大鼠,其蛇毒時間試驗也呈現明顯延長,表明仙鶴草可能抑制了第X因子的活化。此外,若將血漿加入硫酸鋇進行吸附處理,原本因仙鶴草而延長的凝血酶原時間可恢復正常。

上述結果暗示,仙鶴草對血液凝固的外部系統和內凝系統均有作用。其抗凝機制不僅包含滅活凝血因子V和抑制凝血因子X,也可能存在與抗血小板藥物相似的作用機制。

另有研究指出,仙鶴草水煎醇提部分具有良好的抗體外血栓形成作用,且呈現明顯的劑量正相關。但仙鶴草對凝血系統的作用可能因制劑來源、實驗方法和條件的不同而存在不一致性,也可能源於仙鶴草本身具有「促凝和抗凝」的雙向調節作用。

3. 其他功效

仙鶴草的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多種功效,包括止血、止痢、驅蟲和抗腫瘤等。

在止血方面,仙鶴草能有效治療多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咳血、尿血和崩漏下血。一項研究表明,仙鶴草與生地、烏賊骨配伍,可以有效治療潰瘍病急性出血,並在較短時間內使大便潛血轉陰。

在止痢方面,仙鶴草根煎服對急慢性痢疾有顯著療效,且起效迅速,多數病例在數次服用後即可見效。

在驅蟲方面,仙鶴草芽粉、浸膏以及仙鶴草酚結晶均可用於治療豬肉絛蟲病、牛肉絛蟲病和短小膜殼絛蟲病,且治癒率高。仙鶴草嫩莖葉的濃縮液或仙鶴草芽栓劑還可有效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此外,仙鶴草在抗腫瘤方面也展現出潛力,單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對直腸癌、胃癌等惡性腫瘤具有良好的療效。仙鶴草也可用於治療梅尼埃病和嗜鹽菌感染性食物中毒。

4. 鎮痛

針對中藥仙鶴草的鎮痛功效,從現代藥理角度分析,仙鶴草水提取物及酸冰提取物已被證實對電刺激家兔齒髓引起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此實驗結果直接表明仙鶴草具有潛在的鎮痛效果,尤其是在涉及到神經刺激引起的疼痛方面。具體而言,通過電刺激家兔齒髓來誘發疼痛,而仙鶴草提取物能夠降低這種疼痛反應,暗示其可能作用於疼痛傳導通路中的某些環節,例如抑制神經元的興奮性或干擾疼痛信號的傳遞。更深入的藥理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但現有證據已初步支持了仙鶴草在緩解特定類型疼痛方面的應用價值。

5. 抗菌

仙鶴草的熱水或乙醇浸液在體外實驗中顯示出對多種細菌的抑制作用,包括:

  • 枯草桿菌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傷寒桿菌
  • 人形結核桿菌

仙鶴草中所含的木樨草素(Luteolin) 也表現出抗菌活性,能有效抑制以下細菌: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甲型鏈球菌
  • 卡他球菌
  • 綠膿桿菌

仙鶴草的同屬植物(Aeupatoria)的水提液,能抑制結核桿菌,並且對耐鏈霉素及耐氨基水楊酸的結核桿菌菌株仍然有效。然而,其對耐異煙肼的結核桿菌菌株則無效。

除了對細菌的抑制作用,仙鶴草的乙醇提取物還顯示出對哥倫比亞病毒的一定抑制作用。

6. 降血糖

仙鶴草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具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其效用已在多種糖尿病動物模型中得到驗證,例如能有效對抗由鏈脲黴素、四氧嘧啶誘導的胰島β細胞損傷型糖尿病,以及腎上腺素引起的應激性高血糖症。實驗數據顯示,仙鶴草不僅能降低高血糖水平,還能全面改善受試模型的糖耐量。在細胞代謝層面,研究進一步指出,仙鶴草能促進肝臟中的糖原合成,這有助於加速血液中葡萄糖向肝臟的轉化與儲存,從而降低血糖濃度。關於其降血糖的具體機制,推測可能涉及兩個主要途徑:一是直接或間接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胰島素,以增強葡萄糖的代謝;二是提高機體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轉化與利用效率,從而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促進糖的清除,共同實現其降血糖效應。

7. 防癌抗腫瘤

仙鶴草的抗腫瘤功效展現出現代藥理基礎。其特有的鞣質成分已被證實能有效抑制多種體外培養癌細胞的增殖,干擾其細胞週期,從而限制腫瘤生長。進一步研究指出,仙鶴草的提取物能誘導癌細胞發生程式性凋亡(apoptosis),即引導癌細胞自我毀滅,這是其抑制癌細胞非正常增長的重要機制。此外,仙鶴草煎劑還能顯著增強機體免疫細胞的活性,包括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及提升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的細胞毒性,增強宿主對癌細胞的免疫監控和清除能力。這種免疫調節作用與直接的細胞殺傷作用相結合,為仙鶴草在腫瘤預防及輔助治療上提供了多途徑的藥理學依據,顯示其在對抗惡性腫瘤方面的潛力。

8. 提升免疫力

仙鶴草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免疫調節作用。其水煎劑能促進卵黃免疫小鼠的抗體產生,此機制提示仙鶴草有助於提升機體的體液免疫功能,增強對抗病原體的防禦能力。

在腫瘤模型中,仙鶴草水煎劑被發現能顯著增強荷瘤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它透過提升自然殺手細胞 (NK 細胞) 的活性,促進其釋放關鍵的細胞因子,包括干擾素-γ (IFN-γ)、白細胞介素-1 (IL-1) 及白細胞介素-2 (IL-2)。IFN-γ 對於激活巨噬細胞和增強抗腫瘤免疫至關重要;IL-1 參與啟動炎症和免疫反應;而 IL-2 則是 T 細胞和 NK 細胞生長與分化的重要因子,對細胞免疫的發展發揮核心作用。

此外,仙鶴草煎劑還能增強荷瘤機體紅細胞免疫黏附腫瘤細胞的能力,有助於清除異常細胞,並能調節血清中免疫促進因子與抑制因子的平衡,進一步鞏固其免疫增強效應。這些藥理分析共同揭示了仙鶴草透過多途徑、多層次的機制,全面提升機體免疫力。

9. 抗發炎

仙鶴草的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顯著抗炎作用。其富含黃酮類、苯乙酮類、黃酮苷類等活性成分。這些成分能透過抑制發炎性細胞激素、一氧化氮及白細胞介素等多種炎症因子的產生,從分子層面調節炎症反應。動物實驗進一步支持此效用,仙鶴草乙醇提取物能顯著減輕二甲苯誘導的小鼠耳腫脹,並對熱刺激及酒石酸銻鉀引起的疼痛反應表現出顯著抑制作用,顯示其不僅具抗炎潛力,亦兼具鎮痛效果。此分析揭示仙鶴草在緩解炎症方面具有多靶點、多途徑的藥理學基礎。

10. 抗菌抗病毒

仙鶴草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含有仙鶴草酚C、F、G、龍牙草醇A、B、C等成分,賦予其顯著的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病毒方面,其有效成分能抑制病毒RNA合成,對人類病毒如H1N1、H3N2、H9N2具有抑制作用。抗菌方面,仙鶴草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加得那諾卡菌等多種細菌的生長。

仙鶴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可用30g,或入散劑。
  • 外用:搗敷;或熬膏塗敷。

仙鶴草的炮製


  • 開花前
  • 枝葉茂盛時
  • 採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仙鶴草注意事項

  1. 出血不止者禁用:因其具有止血作用,出血不止者使用恐加重症狀。
  2. 孕婦禁用:仙鶴草毒性較強,恐造成胎兒危害。
  3. 高血壓患者忌用:利尿作用過強,恐加重血壓。
  4. 過敏體質者忌用:恐引發過敏反應。
  5. 幼兒禁用:體質較弱,毒性較強。
  6. 長期大量使用者忌用:恐造成腎功能損害。

仙鶴草相關的方劑


仙鶴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甲狀腺腫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血尿陰囊搔癢咳血大便出血胃潰瘍赤白帶腹痛痢疾吐血腰痛白帶肝癌幼兒紫癜皮膚紫斑月經淋漓不止疼痛糖尿虛弱疳積糖尿病陰道炎

仙鶴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仙鶴草素(Agrimoniin), 仙鶴草內酯(Agrimonolide), 鞣質(Tannin), 甾醇(sterols), 有機酸(Organic acids), 酚性成分(Phenolic compounds), 皁甙(Saponins), 仙鶴草酚A(Agrimol A), 仙鶴草酚B(Agrimol B), 仙鶴草酚C(Agrimol C), 仙鶴草酚D(Agrimol D), 仙鶴草酚E(Agrimol E), 仙鶴草酚F(Agrimol F), 仙鶴草酚G(Agrimol G), 木犀草素-7-D-葡萄糖苷(Luteolin-7-D-glucoside), 大波斯菊甙(Cosmosin), 揮發油(Volatile oil), 木犀草素-7-β-葡萄糖苷(Luteolin-7-β-glucoside), 芹菜素-7-β-葡萄糖苷(Apigenin-7-β-glucoside), 維生素C(Vitamin C), 維生素K(Vitamin K), 鶴草酚(Agrimophol), 香草酸(Vanillic acid), l-花旗松素 (l-二氫槲皮素)(l-Taxifolin (l-dihydroquercetin)), 鞣花酸(Ellagic acid), 偽綿馬素(Pseudocytisine), 仙鶴草內酯-6-O-β-D-葡萄糖苷(Agrimonolide-6-O-β-D-glucoside), 反式對羥基肉桂酸酯(trans-p-Coumaric acid ester), 鞣花酸-4-O-β-D-木糖苷(Ellagic acid-4-O-β-D-xyloside), 委陵菜酸(Agrimonic acid)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