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紫癜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紫癜多因血熱妄行,瘀滯於脈絡所致,生地黃可清熱涼血,使血行通暢,減輕紫癜症狀。
二、滋陰潤燥: 紫癜患者往往伴隨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陰虛症狀,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陰虛症狀,促進機體恢復。
紫癜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紫癜症多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白茅根可清熱涼血,使血熱下降,達到止血化瘀的目的。
2. 利尿消腫:白茅根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排泄體內毒素,減輕局部腫脹,改善紫癜症患者的瘀血腫脹情況。
紫癜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止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效。對於紫癜所致的瘀血、熱毒,牡丹皮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症狀。
-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黃、赤芍等,皆屬寒涼之品,牡丹皮的加入可緩和其寒性,使藥性更加協調,避免寒涼過甚而傷脾胃。
紫癜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緩解瘀血,止痛止血:紫癜多因血熱妄行,導致血液瘀滯於脈絡,出現瘀斑。白芍具有涼血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能有效緩解紫癜所造成的疼痛,並抑制出血,改善瘀血狀況。
- 養血柔肝,和血調經: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和血調經,使血行通暢,改善血液循環,從根本上抑制紫癜的發生。
綜上所述,白芍的加入,既能針對症狀,又能改善病因,有助於紫癜的治療。
紫癜湯中加入仙鶴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血生肌: 仙鶴草性涼,味甘微苦,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之效。紫癜症多因血熱妄行,導致瘀血外溢而引起,仙鶴草可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有助於改善紫癜症狀。
- 補益氣血: 仙鶴草亦有補脾益氣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因失血或血熱所致的氣血不足,從而促進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仙鶴草在紫癜湯中能發揮止血生肌、補益氣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紫癜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紫癜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紫癜多因血熱妄行,瘀血阻滯所致,梔子可清熱涼血,化瘀止血,有助於改善紫癜症狀。
2. 瀉火解毒: 紫癜的發病與火毒內蘊、血分熱盛有關,梔子可瀉火解毒,清熱除煩,有助於消除引起紫癜的熱毒因素,促進病患康復。
總而言之,梔子在紫癜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紫癜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紫癜湯方中加入小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小薊性涼,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紫癜多因血熱妄行,或血虛不榮所致,而小薊可清熱涼血,止血消瘀,有助於改善紫癜的症狀。
- 活血化瘀: 小薊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減輕紫癜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紫癜湯中加入小薊,可發揮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紫癜。
紫癜湯為治療皮下出血、瘀點紫斑之良方,其組成精妙,蓮藕作為其中一味重要藥材,其效用不可小覷。蓮藕性平味甘,歸心、脾、胃經,能清熱涼血、散瘀止血。紫癜湯主治血熱妄行導致的皮下出血,蓮藕在此方中發揮清熱涼血之效,針對血熱過盛,有助於收斂止血,並促進瘀血消散。此外,蓮藕還富含鐵質與維生素K,有利於血液凝固,從而增強止血功能。在紫癜湯的整體配伍中,蓮藕不僅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更以其獨特的藥性,成為控制紫癜癥狀、促進病癒復的重要成分。
紫癜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紫癜病症常伴有熱毒蘊結,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紫癜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
- 涼血止血:金銀花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改善紫癜患者的出血傾向,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減輕皮疹、瘀斑等症狀,加速病症的恢復。
紫癜湯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荷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紫癜多因血熱妄行所致,荷葉能清熱涼血,使血熱消退,達到止血的目的。
- 利水滲濕: 荷葉亦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紫癜患者常伴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荷葉能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因此,紫癜湯中加入荷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滲濕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紫癜患者的症狀。
紫癜湯中加入龜板,乃取其滋陰涼血之效。
龜板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養血、軟堅散結之功效。紫癜多由血熱妄行、血瘀阻滯所致,龜板能清熱涼血,散瘀止血,並可滋陰養血,補益肝腎,從而達到改善紫癜症狀、促進血液迴圈之目的。
此外,龜板亦可緩解疼痛,因其具有舒筋活絡、鎮痛止癢之效,對紫癜伴隨的疼痛不適,亦具一定療效。
紫癜湯中包含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化瘀: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之效,能有效改善紫癜患者因血瘀引起的瘀斑、疼痛等症狀。三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血管通透性,減少出血,並促進瘀血消散。
2. 補氣益血:紫癜患者常伴有氣虛血虛,三七能補氣益血,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生成,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從根本上改善患者體質,預防紫癜復發。
總之,三七在紫癜湯中發揮著重要的止血化瘀、補氣益血作用,有助於患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紫癜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紫癜」,即皮膚出現紫紅色斑點,以下肢為多見,或伴隨吐血、衄血、便血、溲血等出血症狀。其病機屬「血熱妄行」或「陰虛血熱」,因熱邪灼傷血絡,迫血外溢;或陰虛內熱,虛火擾動血分,導致出血。
- 舌脈特徵: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提示熱盛傷陰,血分有熱。
- 對應現代疾病:如原方所述,包括「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屬中醫「血證」「肌衄」範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紫癜湯以「涼血止血、養陰清熱」為核心,組方結構可分為三大類藥物協同作用:
1. 涼血止血藥組
- 白茅根(60克):甘寒,清熱利尿,涼血止血,尤擅治衄血、尿血。
- 小薊(30克)、藕節(15克)、仙鶴草(15克):直接收斂止血,兼能散瘀,防止留瘀。
- 三七粉(3克衝服):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針對紫癜伴瘀滯者。
作用:迅速控制出血,針對皮膚、黏膜或內臟的急性出血症狀。
2. 清熱養陰藥組
- 生地(15克)、丹皮(9克)、黑山梔(9克):清熱涼血,生地兼養陰,丹皮活血散瘀,山梔瀉三焦火。
- 龜版(9克):滋陰潛陽,清虛熱,適合陰虛血熱之長期紫癜。
- 白芍(9克):養血斂陰,緩解血熱耗陰之虛。
作用:清除血分熱邪,滋養陰液,從根本調節血熱或陰虛體質。
3. 清透解毒藥組
- 金銀花(15克):清熱解毒,透散外邪,適合過敏性紫癜兼風熱者。
- 荷葉(9克):輕清升散,涼血止血,兼助透熱外出。
作用:針對過敏性或外感誘發的紫癜,透解熱毒,防止熱邪鬱閉。
方劑特色與推理功效
標本兼治:
- 治標:白茅根、小薊、藕節等直接止血;
- 治本:生地、龜版、丹皮等清熱養陰,調節血分功能。
動靜結合:
- 活血與止血並用(如丹皮、三七),避免過度收斂導致瘀血內停。
劑量設計:
- 白茅根用量獨大(60克),取其甘寒涼血之力,同時利水導熱下行;
- 輕重配伍:金銀花、荷葉輕清透散,龜版、生地滋陰沉降,層次分明。
推論適應症擴展:
- 原方主治紫癜,但從組方看,亦可用於其他「血熱型出血」,如婦女崩漏、鼻衄(加減後);
- 若兼氣虛(如乏力、脈弱),可加黃耆、黨參以益氣攝血。
總結
紫癜湯通過涼血、養陰、止血、化瘀的複合作用,針對「血熱妄行」或「陰虛内熱」所致的出血證候。其組方邏輯嚴謹,既符合傳統中醫「熱者寒之」「急則治標」原則,又兼顧現代紫癜病的病理特點(如血小板減少或過敏因素),體現中醫辨證與辨病結合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生地15克,白茅根60克,丹皮9克,白芍9克,仙鶴草15克,黑山梔9克,小薊30克,藕節15克,金銀花15克,荷葉9克,龜版9克,三七粉3克(衝)。
涼血止血,養陰清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癜湯是一張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在服用該方劑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癜湯,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組成:生地15g,白茅根60g,丹皮9g,白芍9g,仙鶴草15g,黑山梔9g,小薊30g,藕節15g,金銀花15g,荷葉9g,龜版9g,三七粉3g(衝)。 主治:涼血止血,養陰清熱。主治:紫癜(血小闆減少或過敏性紫癜),皮膚發生紫癜,色紅紫,下肢多見,或吐血、衄血、便血,溲血,舌尖紅,苔薄黃,脈細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