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育陰止血湯

加味育陰止血湯

JIA WEI YU YIN ZHI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肺經 21%
心經 16%
腎經 11%
脾經 6%
胃經 5%
大腸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養血: 沙參味甘性涼,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血生津之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陰虛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狀,沙參可以滋補陰血,緩解陰虛內熱,從根本上改善出血傾向。
  2. 清熱解毒: 沙參還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減少因熱毒上炎引發的出血。

因此,沙參的加入,不僅可以滋陰養血,緩解出血,還可以清熱解毒,從多方面促進止血的效果。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止血固澀: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止血固澀之效。對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牡蠣能滋陰降火,收斂止血,起到止血固澀的作用。
  2.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 牡蠣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能緩解因熱毒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等症狀,並能幫助抑制血熱妄行,進一步促進止血。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鈎藤,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作用:

  1. 平肝熄風: 鈎藤味甘苦性涼,善於平肝熄風,能有效緩解因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頭痛、煩躁不安等症狀。
  2. 止血涼血: 鈎藤還具有一定的止血涼血作用,對於因血熱妄行引起的出血症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因此,在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鈎藤,能更好地達到平肝熄風、止血涼血的目的,提高整體療效。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包含地榆,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心、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收斂固澀: 地榆含有鞣質,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能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出血復發。

因此,地榆在加味育陰止血湯中起到涼血止血、收斂固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便血等,槐花能清熱涼血,收斂止血,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2. 清熱解毒: 槐花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能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改善出血症狀。

因此,槐花在加味育陰止血湯中,不僅能止血,還能清熱解毒,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血的效果。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止血生津的功效。此方多用於熱盛血燥、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生地黃可滋陰降火,涼血止血,改善血熱妄行之症。
  2. 配伍增效: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麥冬、玄參、白芍等配伍,可協同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同時兼顧補益脾胃、養心安神等功效,使治療更為全面。

因此,生地黃在「加味育陰止血湯」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養血柔肝,止血安胎: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肝血不足、氣血失調而導致的出血,白芍可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止血安胎的效果。
  2. 緩解藥物毒性:白芍能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止血藥材可能帶來的燥熱之性,白芍可以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傷害。

因此,白芍在加味育陰止血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補充肝血,止血安胎,又能緩解藥物毒性,使藥效更佳。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海浮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止血生肌: 海浮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生肌斂瘡之效。該方以育陰止血爲治則,而海浮石可清熱利濕,防止溼熱蘊結,加重出血癥狀,同時也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2. 配伍增效: 海浮石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生地、玄參等相配伍,可增強清熱涼血、滋陰止血之效,使止血效果更加顯著。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龍齒,主要是基於其滋陰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

龍齒味甘鹹、性涼,歸心、肝經,具有滋陰降火、清心安神、止血生肌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心煩不寐、口燥咽乾、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等症狀,龍齒都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在加味育陰止血湯中,龍齒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滋陰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血熱妄行、出血不止的效果。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白芨,主要是為了其止血功效。

白芨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其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在該方劑中,白芨主要用於止血,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並輔助其他藥物修復受損組織,促進傷口癒合。

白芨的止血功效主要來自其所含的黏液質,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可促進血液凝固,並對血管有一定的修復作用。同時,白芨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減少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女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陰,滋養肝血:女貞子性涼,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養肝明目的功效。方劑中加入女貞子,可補益腎陰,滋養肝血,以改善因腎陰虛、肝血不足導致的出血症狀。

2. 固澀止血:女貞子同時具有固澀止血的作用,可以收斂止血,減少出血量。配合其他止血藥物,可更有效地控制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女貞子,能夠兼顧補益陰血和固澀止血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仙鶴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生肌: 仙鶴草性味甘、澀,入肺、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其富含鞣質,能收縮血管、促進凝血,對於各種出血症狀,包括肺熱咯血、腸胃出血、外傷出血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2. 補益氣陰: 加味育陰止血湯本身側重於滋陰養血、清熱止血,而仙鶴草兼具補益氣陰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血、生肌的效果。

加味育陰止血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川貝母味甘苦、性微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對於因肺熱燥咳、痰多粘稠所致的咳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加味育陰止血湯以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為治則,川貝母的加入,能有效緩解因肺熱所致的咳血癥狀,同時也能幫助潤肺止咳,減輕因止血藥物導致的燥咳。此外,川貝母還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控制出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加味育陰止血湯主治陰虛陽亢,心火偏旺所致的咯血。其證見咯血色鮮紅、頭暈心煩、心悸、舌紅苔少、脈細數,多因勞累或陰液虧虛,虛火內熾,灼傷肺絡,血熱妄行所致。

此方側重育陰潛陽,兼以清心肅肺,通過滋養肝腎之陰、平抑肝陽、涼血止血,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組成邏輯

  1. 育陰柔肝為本

    • 生地黃、白芍、女貞子:滋養肝腎之陰,填補陰液虧虛,抑制虛火。
    • 沙參:潤肺養陰,助肺氣清肅,針對咳嗽與咯血病位。
    • 生牡蠣、青龍齒、鈎藤:潛降肝陽,平息內風,改善頭暈心悸。
  2. 涼血止血治標

    • 地榆、槐花、仙鶴草:清熱涼血,收斂止血,直接控制咯血、便血。
    • 白及:專入肺經,修復肺絡損傷,現代認為其膠質可形成物理性止血膜。
  3. 清心肅肺兼治

    • 川楝子:疏肝清熱,防氣滯化火,兼緩肝氣犯肺之咳。
    • 海浮石、川貝:化痰散結,治肺中痰熱鬱結,助肺氣宣降。

(二)治療原理

  1. 滋水制火:以生地、女貞子等補腎水,使陰充則火自降。
  2. 金水相生:沙參、生地兼潤肺腎,肺陰得養則咯血自止。
  3. 標本同治:止血藥(仙鶴草、白及)急治其標,育陰藥(生地、白芍)慢治其本。

三、適應證延伸推論

除原主治咯血外,此方結構亦可延伸用於:

  • 陰虛火旺型鼻衄、牙齦出血(陰虛血熱上沖)。
  • 痔血便血(方中槐花、地榆本擅治腸風下血)。
  • 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鈎藤、牡蠣、龍齒潛陽鎮肝)。

此方配伍體現中醫「治血先治火,治火先治陰」的核心理念,尤其適合虛火上炎兼出血之證。

傳統服藥法


沙參9克,炒川棟子9克,生牡蠣9克,鈎藤9克,地榆9克,槐花9克,細生地12克,生白芍12克,海浮石15克,青龍齒15克,白及15克,女貞子24克,仙鶴草60克,川貝6克。
育陰柔肝,清心肅肺。
水煎服,每日1劑。
咯血 李某,男,30歲。平素體弱,患有咳嗽,內痔,大便燥結,因事過勞,而致突然咯血下血,咯血量較多,色鮮紅,伴頭暈心煩心悸,脈細數,舌紅苔少。證系陰虛陽元,心火偏盛。治宜育陰潛陽,清心肅肺。投以加味育陰止血湯,服藥一周,咯血停止,余症亦有好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宜服,陰虛火衰者慎服。

相關疾病


咳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育陰止血湯, 出處:《千家妙方》卷上引王渭川方。 組成:沙參9g,炒川棟子9g,生牡蠣9g,鉤藤9g,地榆9g,槐花9g,細生地12g,生白芍12g,海浮石15g,青龍齒15g,白及15g,女貞子24g,仙鶴草60g,川貝6g。 主治:育陰柔肝,清心肅肺。主治:陰虛陽亢,心火偏旺所致的咯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