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育陰止血湯

JIA WEI YU YIN ZHI XUE TANG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31%
肺經 20%
心經 16%
腎經 11%
脾經 8%
胃經 4%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膽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陰虛陽亢,心火偏旺所致的咯血。

傳統服藥法

沙參9克,炒川棟子9克,生牡蠣9克,鈎藤9克,地榆9克,槐花9克,細生地12克,生白芍12克,海浮石15克,青龍齒15克,白及15克,女貞子24克,仙鶴草60克,川貝6克。
育陰柔肝,清心肅肺。
水煎服,每日1劑。
咯血 李某,男,30歲。平素體弱,患有咳嗽,內痔,大便燥結,因事過勞,而致突然咯血下血,咯血量較多,色鮮紅,伴頭暈心煩心悸,脈細數,舌紅苔少。證系陰虛陽元,心火偏盛。治宜育陰潛陽,清心肅肺。投以加味育陰止血湯,服藥一周,咯血停止,余症亦有好轉。

方劑組成解釋

沙參性味甘、微苦、微寒。主治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陰虛久咳、癆嗽痰血、燥咳痰少、虛熱喉痹、津傷口渴。

牡蠣性味鹹、微寒。主治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治驚癇、眩暈、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瘰癧、癭瘤。常用於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鈎藤性甘苦、微寒。主治清熱平肝、息風定驚。 用於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地榆性苦酸、寒、無毒。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槐花性味苦、微寒。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海浮石性鹹,寒。主治清肺火,化老痰,軟堅,通淋。治痰熱喘嗽,老痰積塊,癭瘤,瘰癧,淋病,疝氣,瘡腫,目翳。

龍齒性澀,甘,涼。主要功效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白笈性苦、甘、澀、寒。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傷出血、癰瘡腫毒、燙灼傷、手足皸裂、肛裂等症。

女貞子性甘、苦、涼。主治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主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遺精、耳鳴、須發早白、骨蒸潮熱、目暗不明。

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之功效。主要用於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

川貝母性味甘、苦、微寒。主治潤肺散結、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癭瘤、廉癧、喉痺、乳癰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育陰止血湯, 出處:《千家妙方》卷上引王渭川方。 組成:沙參9g,炒川棟子9g,生牡蠣9g,鉤藤9g,地榆9g,槐花9g,細生地12g,生白芍12g,海浮石15g,青龍齒15g,白及15g,女貞子24g,仙鶴草60g,川貝6g。 主治:育陰柔肝,清心肅肺。主治:陰虛陽亢,心火偏旺所致的咯血。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