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崩湯

止崩湯

ZHI B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臨證醫案醫方》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3%
脾經 9%
胃經 8%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止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崩漏多因血熱妄行所致,生地黃能清熱涼血,緩解血熱,達到止血目的。
  2. 滋陰養血:生地黃滋陰養血,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崩漏。崩漏患者常伴有氣血虧虛,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氣血,促進血液生成,有助於改善血虛症狀。

故止崩湯中加入生地黃,既能清熱涼血止血,又能滋陰養血,從根本上解決崩漏病因,達到治癒目的。

止崩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滋陰,固攝精血:熟地黃味甘、性溫,歸腎、肝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作用。崩漏多由腎虛精虧、血虛不固所致,熟地黃能補益腎陰,固攝精血,從根本上改善崩漏的病因。

二、配伍相宜,相輔相成:熟地黃與止崩湯中其他藥物,如白芍、阿膠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止血、養血、補腎的功效。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緩解白芍、阿膠等藥物的燥性,使止血效果更加溫和持久。

止崩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補血:阿膠性甘平,入肺、肝、腎經,具有滋陰潤燥、補血止血的功效。止崩湯多用於治療婦女崩漏,其病機多為腎陰不足、血虛不攝,阿膠能滋陰補血,固攝血脈,從根本上改善病患體質,達到止崩的目的。
  2. 固澀止崩:阿膠富含膠原蛋白,具有較強的粘性,能起到收斂止血的作用。對於血虛、血熱所致的崩漏,阿膠能固澀血脈,減少出血量,緩解崩漏症狀。

止崩湯中加入蓮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蓮房性味甘澀,入脾、腎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其富含單寧酸等物質,能促進血液凝固,有效控制崩漏出血。

2. 補脾益腎: 蓮房亦具健脾益腎之功,有助於改善脾腎虛弱所致的崩漏症狀。脾主運化,腎主藏精,當脾腎虧虛時,則容易導致血液運行失常,出現崩漏。蓮房能補益脾腎,從根本上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止崩的效果。

止崩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腎止崩: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澀精止崩的功效。對於因腎氣虛弱、精血不足而導致的崩漏,山茱萸可滋補腎陰,固攝精血,達到止崩的效果。
  2. 補益肝腎:崩漏常與肝腎陰虛有關,山茱萸能補益肝腎陰血,同時又能收斂固澀,從根本上改善陰虛體質,防止崩漏反覆發作。

止崩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大功效,能有效治療崩漏症:

  1. 補血調經: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崩漏多因血虛、氣虛、血熱等原因引起,而當歸可補血養血,調和氣血,使經血運行正常,從而達到止崩的效果。
  2. 養血潤燥:當歸能滋養血液,潤燥滑腸,對於因血虛、血燥而引起的崩漏,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它能改善血液循環,使血液充盈,從而減少出血量,達到止崩的目的。

止崩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原因有二:

  1. 升提固澀止崩漏:升麻性微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升陽舉陷、疏散風熱、止汗固澀之效。女性崩漏多因脾虛氣陷、血熱妄行所致,升麻可升舉脾氣,固澀止崩,並能清熱解毒,改善血熱妄行的情況。
  2. 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止崩湯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補脾益氣,與升麻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固澀止崩的效果。升麻能引導其他藥物向上升提,發揮更佳的療效。

止崩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止血的功效。

疏散風熱:女性崩漏多因血熱妄行,而荊芥性辛溫,善於疏散風熱,可清熱解毒,使血熱消退,減少崩漏。

止血:荊芥亦具有止血功效,能收斂止血,固攝血液,使血不妄行,起到止崩漏的作用。

因此,荊芥在止崩湯中能有效地清熱止血,改善崩漏症狀。

止崩湯中包含仙鶴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血: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其藥理作用包括促進凝血因子生成、減少毛細血管脆性,對於崩漏症中因血熱妄行、衝任失調所致的出血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2. 補益脾腎:仙鶴草亦能補益脾腎,脾主統血,腎主藏精,腎精虧虛則血海不固,易致崩漏。仙鶴草通過補益脾腎,有助於固攝血液,減少出血量,從根本上改善崩漏症狀。

止崩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崩: 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固澀止崩的功效。對於女性崩漏,因腎氣不足,沖任不固所致者,五味子能補腎固澀,收斂止崩,有助於改善症狀。
  2. 益氣養陰: 五味子性溫,能益氣養陰,與其他藥材相配,可補益氣血,改善氣虛陰虧導致的崩漏現象。同時,五味子還有助於緩解因崩漏而導致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止崩湯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固澀止崩的功效。

五倍子味酸澀,性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血、固澀止崩、斂肺止咳、生肌斂瘡等作用。其收斂作用能有效止住崩漏,並能固澀腎氣,防止血崩反覆發作。此外,五倍子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崩漏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止崩湯中加入五倍子,可以起到收斂止血、固澀止崩、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血崩等婦科疾病。

止崩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止血:白茅根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女性崩漏,尤其是因熱毒蘊結或血熱妄行導致的崩漏,白茅根可以清熱涼血,止血固崩,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

2. 利水消腫:白茅根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減少水腫。對於某些因血虛濕盛導致的崩漏,白茅根能利水消腫,改善血虛濕盛,從而達到止崩的效果。

中藥方劑「止崩湯」中包含雞冠花,是因為雞冠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雞冠花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症狀,如崩漏和月經不調。其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幫助方劑調理血液狀況。雞冠花的使用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促進健康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止崩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崩漏」(相當於現代醫學之功能性子宮出血),臨床表現為子宮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續淋漓不止,並伴隨「舌質淡、苔白」,脈象呈現「浮大無力」或「沉細無力」。此證型屬氣血虛弱兼有血熱或血瘀,導致衝任不固、經血失攝。方劑設計著重於止血調經,兼顧補血養陰、清熱化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配伍思路

    • 調和營血: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生地)為基礎,補血和血,調理衝任,針對崩漏後血虛或出血源於血虛不攝。
    • 止血塞流
      • 炒黑荊芥炒條芩地榆黃柏:利用炒黑或苦寒之性,清熱涼血止血。
      • 蒲黃發灰(血餘炭):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
      • 阿膠:滋陰補血,具膠黏之性以固攝血脈。
    • 升提固攝
      • 升麻防風:輕揚升舉,防止氣陷加重出血。
      • 白朮:健脾益氣,助統血之力。
  2. 藥性協同作用

    • 寒溫並用:黃柏、條芩清熱,搭配當歸、川芎溫通,防過寒留瘀。
    • 動靜結合:川芎行氣活血,白芍收斂緩急,共調血分動靜失衡。
    • 標本兼治:急則止血治標(地榆、發灰),緩則養血補虛治本(四物湯、阿膠)。
  3. 對應病機與原理

    • 氣虛不攝:白朮健脾,升麻升提,改善中氣下陷。
    • 血熱妄行:炒黑荊芥、黃柏清血分隱伏之熱。
    • 衝任失調:四物湯養血調衝任,阿膠滋補任脈。
    • 瘀阻血溢:蒲黃、川芎活血防留瘀,發灰散瘀止血。

總結:此方融合「補、止、清、升」四法,透過調和氣血、清熱固經、化瘀止血,達到「塞流」「澄源」「復舊」之崩漏治療原則,尤適合虛實夾雜、寒熱互見之證候。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生地1錢,荊芥(炒黑)1錢,條芩(炒)1錢,防風8分,升麻8分,白朮8分,蒲黃8分,阿膠6分,地榆6分,黃柏6分。
調發灰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止崩湯具有補血、止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止崩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1錢,生地1錢,荊芥(炒黑)1錢,條芩(炒)1錢,防風8分,升麻8分,白朮8分,蒲黃8分,阿膠6分,地榆6分,黃柏6分。 主治:崩下。

止崩湯, 出處:《臨證醫案醫方》。 組成:生地炭9g,熟地炭9g,阿膠珠12g,蓮房炭15g,山萸炭9g,當歸身9g,黑升麻3g,黑芥穗6g,仙鶴草12g,五味子3g,五倍子9g,茅根炭60g,雞冠花炭15g。 主治:養血止血。主治: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驟然大量下血或淋漓不斷,舌質淡,苔白,脈浮大無力,或沉細無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