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帶片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白帶多為濕濁下注,而白朮能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減少濕濁的產生,從而減輕白帶。
- 固本扶正: 白帶的產生與脾腎虛弱密切相關,白朮能補脾氣、益脾陽,同時又能補氣固腎,從而達到固本扶正,減少白帶的產生。
白帶片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入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可有效改善因濕熱下注所致的白帶過多、色黃稠粘等症狀。
-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白帶異味、外陰瘙癢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
因此,白帶片中加入車前子,可有效改善濕熱下注及熱毒蘊結所引起的白帶異常問題,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止癢的作用。
白帶片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味甘淡微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白帶病多因濕熱下注、脾虛濕困等原因導致,澤瀉能清利濕熱,滲濕排濁,有助於去除病源,改善白帶症狀。
- 健脾利濕: 澤瀉亦能健脾利濕,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濕困,則易導致濕熱下注,引起白帶異常。澤瀉能健脾利濕,增強脾胃功能,減少濕氣積聚,從根本上調理白帶病症。
總之,澤瀉在白帶片方劑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白帶異常,恢復女性健康。
中藥方劑[白帶片]的組成中包含[椿皮],因為椿皮具有燥濕止帶、收斂的作用。椿皮能夠幫助減少體內的濕氣,對於由濕氣引起的帶下病有顯著效果。在[白帶片]中,椿皮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燥濕止帶效果,幫助改善帶下病的症狀。
白帶片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作用: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白帶過多常與脾虛濕盛有關,茯苓可健脾燥濕,改善白帶過多症狀。
- 寧心安神: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白帶過多有時伴隨失眠、心悸等症狀,茯苓可寧心安神,改善精神狀態,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帶片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脾虛、濕熱下注」所致的白濁、帶下及崩漏。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水濕不化,下注任帶二脈,導致帶下量多、色白或黃濁;濕鬱化熱,則可能兼見黏膩腥穢。崩漏之因,亦與脾不統血、濕熱擾動沖任相關。全方以健脾燥濕為主,佐以清利濕熱,契合「治帶必先祛濕,祛濕當健脾」之理。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白朮(土炒)
- 白朮健脾燥濕,土炒後增強固攝之性,針對脾虛失運之病本。
- 用量獨重(15兩),彰顯「補脾為要」的立方主旨,助中焦恢復運化水濕之職。
臣藥:茯苓、澤瀉
- 茯苓健脾滲濕,助白朮導濕下行,從小便而解。
- 澤瀉利水滲濕兼泄熱,與茯苓協同分消濕濁,防治濕鬱化熱。
佐藥:車前子、椿根皮
- 車前子清熱利濕通淋,增強濕濁排出之效,尤適濕熱下注之帶下黃濁。
- 椿根皮燥濕收斂,兼能止血,既止帶下,又防崩漏,為婦科濕熱證常用藥。
全方配伍特點
- 標本兼顧:以白朮、茯苓補脾治本,車前子、澤瀉清利治標,椿根皮收斂固澀以療症。
- 燥利並行:土炒白朮之燥,搭配澤瀉、車前子之利,使濕去而不傷陰。
- 止帶防漏:椿根皮兼具止帶止血之效,拓寬應用於崩漏(屬脾虛濕熱型者)。
現代製劑思路
煮提法濃縮成膏,保留藥效成分;滑石粉包衣既可防潮,亦契合傳統利濕之性。每服6-8片(相當於原生藥約1.2-1.6克),劑量輕緩,適於慢性調理。
此方體現「健脾化濕為主,清熱收澀為輔」的帶下病治療法則,組方簡潔而切中病機。
傳統服藥法
白朮(土炒)15兩, 車前子10兩, 澤瀉10兩, 椿根皮10兩, 茯苓10兩。
補脾燥濕。
將白朮等五味用煮提法提取三次,取上清液濃縮成膏約十五兩,放冷。另取澱粉六兩,摻入放冷的濃縮膏內攪拌成軟材,製成顆粒,加入2一3%滑石粉約5錢,混合均勻,壓片,包滑石粉糖衣,打光,每片重約0.2克。
每服6-8片,溫開水送下,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脾虛濕熱下注引起的白濁、帶下及崩漏,症見白帶量多、色白或黃白、質粘稠、有異味,小便短赤、尿頻、下肢浮腫、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脾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帶片, 出處:《中藥制劑手冊》。 組成:白朮(土炒)15兩,車前子10兩,澤瀉10兩,椿根皮10兩,茯苓10兩。 主治:補脾燥濕。主治:由於脾虛、濕熱下注引起的白濁、帶下及崩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