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茯車前子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木茯車前子湯主治濕熱蘊結,脾胃不和,症狀如小便不利、水腫、腹脹等。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配合茯苓、車前子等藥物,共同達到利水消腫、清熱利濕的作用。
- 助茯苓利水: 白朮與茯苓同為利水滲濕的藥物,兩者配伍,可以相輔相成,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白朮的健脾燥濕作用可以促進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使水濕更容易排出體外。
木茯車前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利水滲濕:車前子性寒,善於清熱利濕,但單用寒涼之品容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和,能健脾利濕,與車前子搭配,可避免寒涼過甚,更有效地利水滲濕,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健脾寧心: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作用。車前子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茯苓的健脾作用可以緩解此弊端,並輔助車前子清熱利濕,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茯車前子湯中包含車前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方中以其利水消腫,配合木瓜、茯苓等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清熱止咳: 車前子亦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方中以其清熱止咳,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
總之,車前子在木茯車前子湯中起到利水消腫、清熱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肺熱咳嗽等症狀的效果。
木茯車前子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助於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與方中茯苓、車前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水作用。
- 健脾化濕: 澤瀉亦能健脾化濕,對於脾虛濕困、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之更全面地治療水濕困脾之證。
木茯車前子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肝鬱脾虛,調和氣血: 木茯苓善於利水滲濕,車前子清熱利尿,但單用易傷脾氣,導致脾虛濕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能緩解肝鬱脾虛,調和藥性,避免損傷脾胃。
- 補血止痛,和中緩急: 木茯苓、車前子利水滲濕,可能導致氣血虧虛,出現腹痛、腰痠等症。白芍具有補血止痛的作用,能緩解這些不適,並和中緩急,使藥效更為平和。
白芍的加入,既能增強藥效,又能保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木茯車前子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方中車前子、茯苓等藥材偏於清利濕熱,而陳皮的加入可以協調藥性,避免寒涼過度,同時促進脾胃運化,使水濕更好地排出體外。
-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氣止嘔,對於因脾胃氣逆導致的嘔吐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木茯車前子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脾、脾虛水停所致的泄瀉、小便不利等症,而陳皮的加入可以更好地緩解患者可能伴隨的噁心嘔吐等不適。
木茯車前子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車前子性寒,茯苓性平,兩藥合用可利水消腫,但寒性過重可能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車前子與茯苓的寒性,避免其過寒傷脾,使其藥性平和,更利於脾胃吸收藥力。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與茯苓、車前子合用,可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並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其造成傷害。
總之,甘草在木茯車前子湯中的加入,不僅調和藥性,使其更易於服用,同時也能增強藥效,使藥物發揮更佳療效。
主治功效
木茯車前子湯
中藥方劑「木茯車前子湯 」,主要成分有:白朮、茯苓、車前子、澤瀉、白芍、陳皮、甘草,具有利水消腫、補氣健脾、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等功效。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性涼,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主治功效:
- 木茯車前子湯具有利水消腫、補氣健脾、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等功效。
-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脾虛腹瀉、氣虛乏力、咳嗽痰多、胸悶氣短、心悸失眠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朮、茯苓、車前子、澤瀉、芍藥、陳皮、炙甘草各等分。
傷食泄黃或食積,加神曲、麥芽、山楂子各8分,黃連7分以消之;腹中窄狹飽悶,再加厚朴、枳實、木香各5分;小便赤澀短少,加豬苓、木通、山梔各5錢,濕瀉者,加茵陳、蒼朮各1錢;若夏秋
上(口父)咀。每服7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枚,燈心,煎7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滑利作用,脾虛便溏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木茯車前子湯, 出處:《醫統》卷三十五。 組成:白朮、茯苓、車前子、澤瀉、芍藥、陳皮、炙甘草各等分。 主治:一切瀉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