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女陰搔癢

女性陰部搔癢指的是外陰部或陰道開口週邊的癢感,這是婦科常見的症狀,可能短暫也可能持續,輕微或嚴重,對生活品質(包含睡眠、性關係、自尊)有明顯影響。
搔癢可能來自多種因素,常見原因包括陰道感染,例如念珠菌(Candida)過度生長,是成年女性中最常見原因之一。
細菌性陰道病或其他陰道微生物失衡,性傳染病如滴蟲、疱疹。皮膚性疾病例如濕疹、扁平苔蘚、乾癬或硬化性苔蘚等等也可能引起癢與分泌物異常。
外部刺激所造成的皮膚發炎症或過敏,例如來自肥皂、香料、清潔用品、洗衣劑、護墊、避孕用品的材質,摩擦、濕氣(汗水、濕衣、長時間穿緊身或合成纖維內褲)導致發炎或刺激。
女性更年期荷爾蒙改變,或雌激素低下會使陰道或外陰黏膜變薄、乾燥,更容易癢。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看,陰部發癢與體內臟腑經絡不協調有關聯,也可以從中醫的角度來探討,提供不同的思路。
從中醫的觀點看女陰搔癢
女性陰部發癢,確定是困擾中國女性過去千年以來的症狀,所以古書上面有記錄,稱為「陰門搔癢」或者是「陰蝕 / 蠱」。
事實上,古人也發現了微生物現象,古書《諸病源候論》中提到「婦人陰癢,是蟲食所為」。
如果從中醫內科角度來看,排除感染的話,女性陰部發癢的內環境很單純,多數是「濕熱下注」所造成的。
從臟腑的角度來看,主要與肝臟、脾臟與腎臟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以及相關的經絡氣血津液的異常所引發。
1.中醫的肝臟與肝經
中醫認為,女性陰部發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肝經濕熱」。因為肝有「疏泄」的功能,也就是幫助身體氣機運行順暢,而肝經的循行路線會經過陰部。
當一個女性長期情緒壓抑、煩悶,或者常吃辛辣食物,又或者受到潮濕炎熱的外在環境影響,就容易讓肝氣鬱結,進一步轉化成內熱。
這股「濕熱」會往下流到陰部,造成局部發炎反應,出現發癢、紅腫,或是白帶變多、變黃、變黏稠等問題。
因為「濕」有黏黏的特性,而「熱」有灼燒感,當濕與熱結合在一起,就容易讓人覺得癢得很嚴重,甚至忍不住要抓。同時,可能還會伴隨口苦、心煩、舌苔厚黃黏膩等症狀。

所以在天氣濕熱的狀態下,女性是很容易出現陰部發癢的。以2025年9月期間為例,某位女性會員就私下回報出現陰部發癢,這段期間的天氣,確實非常的濕熱,每天炎熱,而且濕氣很重。
中醫還提到,任脈與帶脈脈失調時,氣虛不固,濕邪下注則帶下異常,刺激陰部瘙癢。衝脈為「血海」,與肝腎相通,衝脈氣血逆亂或不足,導致陰部血瘀或血虛化燥,形成「血虛生風」之癢。
2. 脾虛濕蘊
在濕熱的天氣裡,人體容易受到影響,導致脾臟功能變弱,也就是中醫說的「脾虛」。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意思是脾負責把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和水分轉化為身體需要的氣血和能量,同時也有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的功能。
如果平常愛吃生冷食物(像冰品)、油膩或過於滋補的東西,會損傷脾的陽氣,使脾的運化功能變差。
這時候,水分和濕氣就容易堆積在體內,形成「內生濕邪」。這些濕氣會往下流,聚集到陰部,造成陰部搔癢,或是白帶變多,顏色偏白、質地稀薄。
此外,脾虛也會導致氣血生成不足,身體局部的抵抗力變差,變得容易受到外來病邪的侵襲,讓陰部的癢感持續、反覆發作,不容易痊癒。
3. 腎陰虧虛
傳統中醫認為,腎是負責生殖和發育的重要臟器,還與陰部的健康有關,因為「腎主生殖,開竅於二陰」(二陰指的是尿道和陰道)。
如果一個人長期生病、過度性生活(房勞),或是年紀漸長、身體變虛弱,就可能導致「腎陰不足」。
所謂「腎陰」就是腎臟內部的滋潤物質,如果這部分不足,就容易產生「虛火」,也就是體內出現一種偏燥、偏熱的狀態。
虛火一旦上來,就會損傷原本應該滋潤陰部的津液,導致陰部乾澀、發癢,有時還會有灼熱感。白帶可能會變得很少,或者顏色偏黃。
這種「陰虛火旺」的體質,往往會在晚上癢得特別嚴重,因為夜間屬陰,陰虛更明顯。常常會伴隨一些其他症狀,例如:腰痠、耳鳴、舌頭顏色偏紅、舌苔少等。
現代經絡數據的印證
以上的抽象概念,許多人都看不懂,如果推演經絡數據的話,女性陰部發癢的經絡現象,應該是肝經實證,脾經與腎經虛證。
同時,體內火熱才有可能「濕熱下注」,所以她的三焦經與大腸經應該是實證,這代表火熱。
理論如此,實際上也完全可以印證,雲端中醫從數十個女性陰部搔癢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確實出現機率最高的就是三焦經實證,其次肝經實證、腎經與脾經虛證。
最容易出現陰部搔癢的經絡型態,就是鐵三角化熱經絡型態,參考下圖:

尤其是三焦經實證代表火氣,與腎經虛證形成臟腑別通關聯,若結合肝經實證,脾經虛證,這應該造成陰部發癢最核心的經絡型態。
中醫改善陰部發癢的方法也很單純,既然是濕熱下注,與肝經有關係,運用清利肝經濕熱的中藥即可改善,最常見的是「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芩、梔子清熱,澤瀉、車前子利濕)。
可以運用針灸肝經的太衝、行間穴瀉熱,配三陰交、足三里、陰陵泉去濕,也可以拍打肝經與脾經及八髎穴。名醫倪海廈推薦的是「曲泉穴」、「內庭穴」。
也可配合一些健脾的中藥祛濕止癢,最常見的是「完帶湯」或運用滋腎養陰潤燥的中藥如「知柏地黃丸」,這也可以清除因為腎經濕熱所造成的陰部搔癢。
有一些外用的中藥可以去除女陰搔癢,例如蛇床子、苦參、黃柏煎湯外洗,或配合針刺調理下焦。
名醫倪海廈推薦將蛇床子研磨成細粉,蛇床子散對於陰部搔癢的效果是「一劑即知」,甚至可以立刻見效。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陰部搔癢,就算不是感染到細菌,也有可能從體內引發。平時飲食忌辛辣、甜膩,宜食薏苡仁、綠豆、山藥健脾利濕。
經常舒緩壓力,避免肝鬱,起居保持陰部乾燥清潔,穿棉質透氣衣物,就可以根本預防這個困擾女性的疾病。
相關的4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改善女陰搔癢的18個中藥方劑清單
改善女陰搔癢的15個食物清單
與女陰搔癢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女陰搔癢之相關中醫典籍
- 《諸病源候論》/ 一百十二、陰癢候 婦人陰癢,是蟲食所為。三蟲、九蟲在腸胃之間,因臟虛,蟲動作,食於陰,其蟲作勢,微則癢,重者乃痛。
-
《本草經集注》/ 狐陰莖 味甘,有毒。主治女子絕產,陰癢,小兒陰頹卵腫。五臟及腸:味苦,微寒,有毒。主治蠱毒寒熱,小兒驚癇。雄狐屎,燒之辟惡,在木石上者是。
-
《本草備要》/ 蛇床子 補腎命,去風濕。辛苦而溫。強陽益陰,補腎祛寒,祛風燥濕。治痿囊濕,女子陰痛陰癢(濕生蟲,同礬煎湯洗),子臟虛寒,產門不閉(炒熱熨之),腎命之病。及腰痠體痛,帶下脫肛,喉痹齒痛,濕癬惡瘡(殺蟲止癢),風濕諸病。煎湯浴,止風癢。
-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前陰諸證門》:"婦人陰癢,多由濕熱生蟲。甚則肢體倦怠,小便淋漓,宜服逍遙散,龍膽瀉肝湯。外以桃仁研膏,合雄黃末,雞肝切片,蘸藥納戶中。其蟲一聞肝腥,皆鑽肝內吮食,將肝提出,其病即癒。"
- 《婦科病方歌》:"陰戶發癢肝風揚,僵蠶三錢急煎湯,連服三劑不間斷,管叫病癒永安康。""陰戶癢痛久不痊,我有一方服即安,生熟白芍各二兩,管叫服後即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