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芍藥散

DANG GUI SHAO YA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其他名稱:當歸芍藥湯,當歸茯苓散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肝經 19%
心經 15%
腎經 12%
膀胱經 6%
胃經 5%
肺經 5%
膽經 5%
心包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疼痛下肢腫脹疼痛,心絞痛,下腹部痛,月經腹痛,月經偏頭痛,妊娠腹痛,小指扳機指,無名指扳機指,中指扳機指,食指扳機指,扳機指,指頭腫痛,無名指痛,小指痛,大拇指痛

症狀月經突然停止,全身性水腫,白帶,胎位不正,嗅覺減退喪失,月經夾有血塊,心悸,排尿困難,耳鳴,暈眩,胎動不安,四肢筋肉筋攣僵硬,手指緊繃難以伸直,無尿及少尿,腹瀉

現代疾病神經衰弱症,原發性高血壓,梅尼爾氏病,盆腔炎,子宮發炎,低血壓,前列腺炎,慢性肝炎,子宮內膜異位症,阿茲海默症,子宮肌瘤,女性不孕症,心臟病,嗜眠症(嗜睡症),心肌炎

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芍藥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鎮痛作用,可緩解腹痛、腰痛等症狀,與當歸共同作用,更有效地舒緩經期疼痛。
  2. 養血柔肝:白芍性微寒,可養血柔肝,與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

當歸芍藥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補血行血: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當歸芍藥散以補血活血為主要功效,但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則補血效果會大打折扣。白朮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更有利於當歸、芍藥補血活血功效的發揮。
  2. 燥濕止帶,固澀止血:白朮兼具燥濕止帶之功效,對於因脾虛濕盛而導致的帶下病症,能起到治療作用。另外,白朮還可固澀止血,與當歸、芍藥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止血止帶。

當歸芍藥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調和營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與當歸、芍藥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調和營血,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2.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川芎與當歸、芍藥等藥材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互相增強藥效。例如,川芎能促進當歸活血化瘀的作用,芍藥則能緩解川芎的燥烈之性,使藥效更加溫和。

當歸芍藥散是中藥方劑中經典的組合,主要用於調理婦女的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當歸作為此方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其含有的揮發油、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生成,從而達到補血的效果。此外,當歸還能調和肝脾,有助於緩解因肝鬱而引起的情緒不穩,進而改善月經不調的狀況。

當歸的甘溫特性,使其在本方中起到了補血和潤燥的雙重作用,與芍藥的疏肝作用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平衡的配方,既能補充體內血液,亦能疏解因緊張壓力而產生的疼痛。因此,當歸在當歸芍藥散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補血的主要材料,也在整個方劑的協同作用中發揮了關鍵性角色,幫助女性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

當歸芍藥散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經絡: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當歸芍藥散主要用於血虛證,而脾虛濕困則易阻礙氣血運行,影響藥效。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使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達到治療效果。
  2. 佐以活血化瘀,促進血行: 茯苓還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幫助血液循環暢通,進一步促進當歸、芍藥等藥物的活血化瘀作用,使氣血運行更加順暢,更有效地改善血虛症狀。

當歸芍藥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的功效。方中當歸、芍藥滋陰養血,但容易導致濕困脾陽,影響藥效發揮。澤瀉加入,有助於利水滲濕,促進血液循環,使藥效更顯著。
  2. 調和藥性: 當歸、芍藥偏於滋補,而澤瀉偏於瀉下,二者相配,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滋膩礙脾,更利於藥物發揮療效。

方劑介紹


當歸芍藥散

當歸芍藥散主要功效是「養肝活血、健脾除濕」。主治肝脾兩虛、血瘀濕滯的症狀。

多用於孕婦或女性在經期中出現腹部拘急作痛、頭暈心悸、下肢浮腫、小便不暢、舌質淡且舌苔白膩等症狀。

此方在最原始出自於漢朝的《金匱要略》,原文記載此方可以用於治療孕期腹痛,另一方面治療女性腹部疼痛,此方治療腹痛效果很好。

當代經方大師黃煌在其著作《經方方證》中提到,當歸芍藥散主治的腹痛以女性為多,與經帶胎產相關。

腹痛以臍部為中心,腹痛慢性化或隱痛綿綿,或絞痛,或劇烈疼痛等。提示當歸芍藥散可以用於以「腹痛」為主訴的各種產婦科疾病。腹痛,是臨床使用當歸芍藥散的第一抓手。

當歸芍藥散主治孕婦或婦女腹痛
當歸芍藥散主治孕婦或婦女腹痛

儘管原書限定此方多用於婦女,但實際上只要符合筋脈緊繃、血瘀阻滯所引發疼痛的情況,無論男女皆適合使用,例如被運用來治療前列腺炎、肝硬化、男性不孕...等等。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造成腹痛的原因很多,有因寒、熱、虛、實....等不同情況,或因經絡不通瘀阻所造成。

從這個方劑的組成來看,它主要針對「肝脾兩虛」和「血瘀濕滯」引起的腹痛症狀。

當肝血不足時,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腹部的筋脈因此會緊張而引起疼痛;同時,血液運行不暢、水濕滯留,導致經脈阻塞,這也會造成腹痛。

肝血不足時,無法滋養大腦,因而會出現頭暈的症狀;同時無法支持心臟功能,所以會出現心悸。

脾臟虛弱無法正常運化水濕,導致水分代謝失調,小便不暢,水分滯留在皮膚組織中則引發下肢浮腫。舌質淡、舌苔白膩的表現,也是血虛和濕氣滯留的體現。

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滋養血液以柔和肝臟、緩解痙攣,補益氣血以健脾助消化,並通過活血和去除濕氣來疏通經脈的阻滯。

運用中藥調和肝脾,疏通經絡瘀阻
運用中藥調和肝脾,疏通經絡瘀阻

方中的主要成分芍藥,不僅擅長養血柔肝、緩解疼痛,還有助於通暢血脈和利尿。古籍《神農本草經》記載它能「治邪氣腹痛,解除血瘀、緩解疼痛,並有利於小便」。因此,芍藥在方中用量較大,作為主要藥材。

川芎能活血化瘀,通過血液循環來祛除瘀滯;澤瀉有利尿和滲濕的效果。這兩味藥協助芍藥疏通血脈,去除體內的水分,消除血液和體液的阻滯。

當歸能養血活血,與芍藥配合能補充肝血不足,與川芎配合則可以去瘀通絡。

白朮和茯苓則負責補益氣血、健脾胃,幫助脾臟恢復運化功能。白朮有助於祛除內部的濕氣,茯苓能滲透濕氣,與澤瀉配合使用,更有利於從下部排出水濕。

芍藥、川芎、當歸一起調理血液,柔和肝臟;白朮、澤瀉和茯苓則幫助脾臟滲透濕氣,配合酒服,能更好地促進血液循環,通暢經絡。

這六味藥相互搭配,不僅能消除引起腹痛的根本原因,還能促進津液和血液與經絡暢。因此婦女腹中疼痛(無論是否懷孕)皆可使用此方,成為婦科和孕期常用的方劑。

近代中醫對於當歸芍藥散的研究非常豐富(註1),內容包含:妊娠腹痛、妊娠期腿部水腫、月經不調、不孕、痛經、月經腰腹酸痛、習慣性流產、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閉經、帶下、多囊卵巢綜合症、子宮及附件發炎、前列腺炎、梅尼爾氏症、失智症、神經衰弱、貧血、水腫、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腎病綜合症、慢性肝炎、眼部疾病...等。

尤其是基於「腦腸軸」的理論,運用當歸芍藥散以可以改善各種腦部認知障礙疾病,例如各種暈眩、老人癡呆失智、憂鬱症...等等,還可以抗衰老,非常值得重視與學習。

大腦與腸道之間是相連通的
大腦與腸道之間是相連通的

加減法:

  • 妊娠腹痛:川芎和芍藥的用量應減少,並可根據情況加入蘇梗、砂仁、苎麻根、桑寄生、杜仲等安胎藥材。
  • 經期或經後腹痛:可加入香附、延胡索、川楝子等藥材來理氣活血,調理經期、緩解疼痛。
  • 產後腹痛、惡露不盡:可加入烏藥、益母草來促進氣血循環。
  • 胃部刺痛:加入五靈脂、木香以理氣化瘀止痛。若伴有嚴重泛酸,則加烏賊骨、瓦楞子來中和胃酸。
  • 肋部疼痛:可加入鬱金、川楝子以疏肝活血、緩解疼痛。
  • 習慣性流產:若屬於肝脾虛弱、氣血不足,可去除澤瀉,加上升麻、黃耆、阿膠、艾葉炭來安胎止血。

註1: 鄒穎, et al."2000—2023年當歸芍藥散研究熱點及趨勢的可視化分析."實用臨床醫藥雜誌 28.16(2024)

傳統服藥法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約 6 克),以酒調服,每日三次(現代使用時可煎煮成湯劑,用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體質辨識:當歸芍藥散主要適用於氣血虛弱,肝鬱氣滯的人群,如果是熱性體質或者正處於感冒發熱期間的人應避免使用。
  2. 懷孕與哺乳: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因為某些成分可能對胎兒或嬰兒有不利影響。
  3. 藥物交互作用:服用當歸芍藥散期間應注意可能與其他藥物有交互作用,特別是抗凝血藥物,因為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會增強或抵消其他藥物的效果。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芍藥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當歸、白芍、川芎、茯苓、澤瀉、陳皮、砂仁、白朮、甘草、香附、木香、烏藥、紫蘇、蔥白。 主治:妊娠因宿冷在於上、中二焦,或臟氣虛,新觸風寒,邪正相搏,心腹俱痛,痛傷胞絡,必致胎動不安。

當歸芍藥散,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當歸3兩,芍藥1斤,茯苓4兩,白朮4兩,澤瀉半斤,川芎半斤(1作3兩)。 主治:養血調肝,健脾利濕。主治:婦人妊娠或經期,肝脾兩虛,腹中拘急,綿綿作痛,頭暈心悸,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苔白膩者。現用於糾正胎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